席間,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時你聽從那客人的話,把煙囪改砌成彎曲的,並把柴薪搬到遠處,那麼就不會失火,也就用不著請客了。今天你論功請客,照理應該把那位客人請來才是呀!建議你改煙囪,把柴搬走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感謝,而那些在救火中燒焦了頭發,碰破了額頭的人卻作為上賓,我看不是很公平。”
主人聽了,馬上醒悟,趕忙派人把那位客人請來。
成語釋義
頭部被燒傷。比喻非常狼狽窘迫,或環境惡劣,處於困難之中。
故事出處
《漢書·霍光傳》詩:“曲突徙薪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
出處譯文
建議你改煙囪,把柴搬走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感謝,而那些在救火中燒焦了頭發,碰破了額頭的人卻作為上賓。
010東床快婿
太尉郗鑒想為女兒選個女婿。有一戶人家叫王導的,子弟們個個有才華,舉止不凡,於是他派門生送信給王導,想在他家挑個女婿。王導把這個事情告訴自己的子侄,大家都很希望被選中。於是王導告訴郗鑒的來人說:“明天你到東廂房去,隨意挑選吧。”
第二天,門生就到東廂房轉了一圈,回去稟告郗鑒說:“王家的那些公子都值得誇獎,但聽說來挑女婿,就都拘謹起來,隻有一位公子在東邊床上袒胸露腹地躺著,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
郗鑒說:“這個好!就選他當女婿了。”後來一查訪,原來是王羲之,便把女兒嫁給他了。
成語釋義
女婿。
故事出處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出處譯文
門生回去稟告郗鑒說:“王家的那些公子都值得誇獎,但聽說來挑女婿,就都拘謹起來,隻有一位公子在東邊床上袒胸露腹地躺著,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
011癡人說夢
在唐朝高宗時候,有一個行為古怪的和尚遊曆於長江、淮河一帶,他的名字叫做伽。人們對他的舉止非常好奇,有人想了解他的情況,問他:“何姓?”這和尚畢竟是古怪的,不報出自己的真姓,隻是淡淡答道:“姓何。”別人又問他:“何國人?”他隻答道:“何國人。”
伽和尚回答的話,本來是為了搪塞別人。不料後來的人竟真以為他說的是老實話,世界上真有個何國,何國中真有姓何之人。
到了玄宗時候,著名書法家李邕接受請托,為伽和尚書寫墓碑碑文。他竟然對那和尚留下的幾句搪塞之語當真起來,在碑文中大膽寫下“大師姓何,何國人。”這個李邕實在糊塗得很,這樁事真像是和癡傻的人說夢,癡傻的人聽了卻把夢當做真事了。
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關於“何國”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到了後來,一個名叫讚寧的和尚編了一本名叫《僧史》的書,為了使這本書更加精彩,就將李邕為伽和尚寫的碑文也選了進去,並煞有介事地對碑文進行了如下注解:“這位大師說他的姓是何,隻是因為他出生於何國。這好比一個叫康會的和尚是康居國人,人們就叫他康僧會一樣,這位何國和尚也被人稱為何僧伽。”
讚寧還望文生義地胡寫:“何國是碎葉國的附屬國,位於碎葉國的東北。”
這與夢裏說夢難道有什麼不同嗎?每當知情者讀到《僧史》中關於伽和尚碑文的注解,全都忍俊不禁,這真是一個笑話啊。
成語釋義
起初隻是表示對以訛傳訛現象的諷刺;後來專門用來形容不明事理的人想入非非,說話荒唐。
故事出處
宋朝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僧伽,龍朔中遊江淮間,其跡甚異。有人問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問:‘何國人?’答曰:‘何國人。’唐李邕作碑,不曉其言,乃書傳曰:‘大師姓何,何國人。’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耳。”
出處譯文
有一個名叫伽的古怪和尚,遊曆於長江、淮河一帶。有人問他姓什麼,他回答姓何。又有人問他是哪個國家的人,他回答說何國人。唐代李邕為伽和尚作碑文,不知道伽和尚說的是戲言,於是作文說:“大師姓何,何國人。”這真是癡人說夢話。
012滄海一粟
北宋時期的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喜歡到各處遊玩,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有一次,蘇軾被貶官到黃州,氣悶之餘,就到黃州的赤壁去玩耍。
那天晚上,天氣晴和,秋風微微吹拂,水麵上找不到一絲波紋。過了一會兒,美麗的月亮出現在天邊,將數裏的山川照得光彩奪目。蘇軾和朋友們在水中劃槳,他們中有的叩著船舷唱歌,有的則橫吹洞簫。在優美的自然風光中,他們不由得深深陶醉了。
這時,一位吹簫的朋友忽然吹出了悲哀的音調。蘇軾非常吃驚,就問那位朋友:“你的簫聲為什麼悲傷之調頗濃?莫非你心裏也有什麼愁苦?”
吹簫的朋友於是停止演奏,將心中的苦悶向夥伴們坦言:“唉,今天的夜晚是多麼美好!可是我細細想一想,我們這些同乘一船的朋友,每天麵對著麋鹿魚蝦,在一葉小舟內快樂逍遙,將粗製的酒杯頻頻舉起來勸酒,與大海中小小的一粒米和暫時居住在天地間的蜉蝣不是頗有相同之處嗎?個人生命的短暫和渺小,豈不是一眼就能看穿嗎!
“我倒是羨慕長江,水瀉千裏,總是無窮無盡;我還想和明月一樣萬古長存,永遠知道天地間的事情。我知道我這樣的想法是一種妄想,所以隻好通過吹簫,把悲哀之情傾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