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雙靈巧的手,針線活兒也非常出眾。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向眾人誇口,至於把眉毛畫得長長的,來向人家討好,跟別的女子爭奇鬥豔,我是不願意去做的。你看我這樣的脾氣、稟性,與如今的世態人情格格不入,就算找到了良媒,想找個如意郎君不也挺困難的嗎?
“唉!我自己的親事一點希望都沒有,叫人心神不定。可是我還要天天手拿金線、銀線繡那些綢衣羅裙,無休止地為人家縫製出嫁的衣裳。年複一年,這樣的遭遇真叫人心酸……”
詩人在這首《貧女》詩裏,借未嫁女子對苦悶的傾訴,喻指那些家境不好的讀書人,因為出身貧賤、無人舉薦而陷入憂鬱之中。這些才智非凡的寒士,整日為人家出謀劃策,自己卻沒有出頭之日,得不到賞識、重用,這種狀況真是叫人寒心啊!
成語釋義
表示為別人忙碌,而自己得不到多少利益。
故事出處
《全唐詩》卷六百七十秦韜玉《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出處譯文
隻恨自己每天手拿金線、銀線繡那些綢衣羅裙,不停歇地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
020東山再起
東晉時期,有一位名士姓謝名安,他在少年時就顯示出過人的聰明。成年以後,他不但學識廣博,而且字寫得非常漂亮。
謝安不喜歡玩弄權術,不願意進入政壇,開始隻是做了個著作郎,不久就故意稱病,辭官飄然而去。他後來在浙江會稽的東山過起隱居生活,經常和王羲之等好友賞玩山水,論詩作文。朝廷聽說他名氣越來越大,就封他為吏部郎,想借他撐撐門麵,他不想為官,就婉言謝絕了。
後來,征西大將軍、晉明帝的女婿桓溫請謝安做司馬。由於桓溫權勢浩大,可比三國的曹操,他不敢與之對抗,隻得應召前往。這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
在謝安將要出任的那一天,很多文武官員都來歡迎他進入政界。有個叫高菘的官員,平時就好直言不諱,這時索性半開玩笑地說:“你過去高臥東山,屢次與天子的意思相違拗,不肯出來做官。想不到今天終於改變初衷了!”謝安聽了這話,心裏非常羞愧。
由於謝安才華出眾,官職一再攀升,後來竟然成為當朝宰相。在淝水之戰中,他派弟弟和侄子為大將,抗擊前秦,將強大的敵人打得大敗。
成語釋義
原意是指歸隱後再出來當官,現在比喻失敗後重新恢複力量,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故事出處
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出處譯文
你屢次與天子的意思相違拗,隱居東山不出。大家都私下裏議論:“你要是不肯出來做官,天下百姓可怎麼辦呢?”
021近水樓台
範仲淹是北宋時期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曾經主持過“慶曆新政”,想對因循守舊的宋王朝進行改革。
有一次,他在浙江杭州做知府,對部下有才能之士進行提拔,給他們充分發揮才幹的機會。他手下有名叫蘇麟的官員,因為到外縣巡查而不在省城,結果沒有得到範仲淹的提升。蘇麟很生氣,就寫了一首詩,將自己心中的不滿表達了出來,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
近水樓台先得月,
向陽花木易為春。
詩表麵上是說:“靠近水邊的樓台亭閣,能先見到月光;向著陽光的樹木花草,能先受到春天的滋養。”其實卻有著隱秘的寓意:“在您身邊的人都獲得了升官的機會,可我因為不在您身邊,做的還是原來的官!”
範仲淹何等聰明!看了他的詩,一下子就琢磨出其中的含意,趕快寫了一封推薦信,使蘇麟得到升遷。
成語釋義
比喻因近便而得到優先的機會。有時也用來諷刺一些人借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親近的人占得便宜。
故事出處
宋人俞文豹《清夜錄》:“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出處譯文
靠近水邊的樓台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022沆瀣一氣
唐朝時期,有個名叫崔瀣的年輕人來到京城。他想通過考試,得到一官半職,也好光宗耀祖。等到進入考場,拿到考題,他不由得心花怒放。自己原來還以為通過考試有多麼難呢,其實考題容易得很。他本來頗有才學,拿起筆來刷刷地寫,很快就寫成了一篇錦繡文章。
等到發榜那天,崔瀣前去看榜,他的名字果然榮登金榜。他見自己被錄取了,自己十載寒窗的辛苦沒有白費,當然很高興。可是周圍的人們卻在他背後指指點點:“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人們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呢?原來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名叫崔沆,人們把崔沆、崔瀣兩人的名字一聯係,就認為他們兩個私下勾結,把國家考試當成兒戲。因此人們編了兩句順口溜進行嘲諷:“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成語釋義
常用來諷刺互相勾結、氣味相投的壞人。
故事出處
宋朝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出處譯文
乾符二年,崔沆為主考官,而崔瀣榮登金榜,周圍的人稱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汽、霧露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