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洛陽紙貴
在西晉時期的文壇,左思獨領一時的風騷,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出色,令同輩作家望塵莫及。他寫作時非常嚴謹,注重質量而不盲目追求數量,他曾用了十年的時間寫出《三都賦》這篇文章。
他的妹妹被選入皇宮後,左氏全家都搬到京城洛陽,他也被封為著書郎。這以後,左思就開始了對《三都賦》的構思。“三都”是指魏、蜀、吳三國的都城。他整天細細思索,琢磨文章的結構和語言。
他書房外的走廊裏、庭院裏,甚至廁所裏都掛上了紙和筆。他一旦想出一個妙句,就非常高興地寫在紙上,並在以後反複推敲、斟酌,直到自己感到滿意才罷休。就這樣,他每天努力寫作,一共用了十年的時間,才結束了《三都賦》的創作。
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三都賦》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當時的名士非常喜歡《三都賦》,有地位的人爭相買紙抄閱這篇奇文。一時間,洛陽的紙張竟然達到供不應求的程度,價格大漲。
成語釋義
洛陽的紙都漲價了。常用來形容作品非常出色,風行一時,流傳廣泛。
故事出處
《晉書·文苑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出處譯文
於是豪門貴族之家爭相傳閱抄寫,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
053前無古人
陳子昂是唐代前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才學很高,心懷理想,二十四歲就通過了進士考試。進入仕途之後,他多次上書,談論國家大事,說得頭頭是道。武則天大喜,任命他為麟台正字。不久,他又擔任右拾遺,承擔重任。陳子昂雖是文人,卻對軍隊的事務非常喜愛,曾經參過軍,為唐王朝的開疆拓土、保衛邊關立下了功勳。
公元696年,武則天傳下旨意,命令建安王武修宜統率大軍,討伐對中原不敬的契丹。陳子昂主動請求參加軍隊,擔任了隨軍參謀之職。
這個武修宜雖然位居王爵,其實什麼才能都沒有,他指揮軍隊作戰,吃了好幾次敗仗。陳子昂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幾次向他獻上奇計,甚至請求親自率領一支一萬人的部隊,充當前鋒,為他開路。可是武修宜聽了不但不高興,還把他降為軍曹,對他進行嚴厲打擊。
陳子昂本想在邊關大幹一場,施展自己的才華。可是武修宜有眼無珠,根本不把他當回事。他越想心中越不平,不覺抑鬱起來。
他登上離軍營不遠的幽州台,情不自禁地聯想起戰國時燕昭王重用樂毅的曆史故事。那時,燕昭王為了打敗強齊,對樂毅非常重視,任用他為大將,將軍隊交給他統領、訓練。朝中很多大臣不服,紛紛上書說樂毅的壞話,燕昭王為了讓樂毅安心工作,竟然將上書的大臣全部殺死。燕昭王對待樂毅,是何等的恩深澤厚啊。
陳子昂懷古傷今,心中好像打翻了五味瓶,苦辣酸鹹,一齊湧上心頭。他在台上吟了一首《登幽州台歌》,將自己內心的抑鬱之情抒發出來。其中有兩句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成語釋義
自古以來從未有人做到過,空前未有。後來引申為從未發生過的人和事。
故事出處
唐朝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