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神話傳奇(2)(2 / 3)

016沉魚落雁

毛嬙是越王的美姬;驪姬是晉獻公的愛妾,後來立為夫人。這兩位都是人們所稱道的美人,但是,魚見了她們,立刻往水底遊去;鳥見了她們,也都振翅而飛了。由此可見,美並沒有什麼客觀的標準。

與之相對應的成語還有“閉月羞花”,是說古代另外兩位美女的故事。東漢末年的貂蟬美貌驚人,竟連月亮見了她都自歎不如,躲進了雲彩之中。唐朝楊玉環的美麗能讓鮮花感到羞愧,幹脆閉起來不開了。

成語釋義

現在多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

故事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出處譯文

毛嬙、驪姬是世人認為最美的人,然而魚見到她們就潛入水底,鳥兒見到她們就飛向高空,麋鹿見到她們就疾速奔跑,這四者究竟是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呢?

017響遏行雲

戰國時期,秦國有一位名叫薛譚的青年。他天生一副清脆的好嗓子,實在是一棵歌唱家的好苗子。一天,他知道音樂家秦青才華蓋世,就拜別父母,去秦府拜師學藝。秦青見他十分誠懇,也就留下他了。

薛譚全心全意地學,秦青盡心盡力地教。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薛譚覺得已經把老師的技藝都學到手了,心裏又想念遠在家鄉的父母,就向老師提出回家的請求。

秦青非常喜愛薛譚,覺得他應當繼續在自己身邊勤學苦練,也好將自己的一些學藝心得毫無保留地告訴他,但見他已經滿足,自己又怎好強留,便不再多說。而薛譚呢,見老師對自己的回家請求沒有反對,想著又能重新回到父母膝下,就歡天喜地地整理行裝去了。

秦青與薛譚畢竟相處過,師生之情還是深厚的,便決定為薛譚設宴送行,也好給雙方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第二天,秦青親自送薛譚上路,並在大路旁的十裏長亭準備了一桌酒菜。飲完餞行酒後,秦青突然打著節拍,引吭高歌,抒發惜別之情。那歌聲高亢、嘹亮,震得樹木沙沙作響,連天上正在流動的白雲也仿佛為之停止不動了。

薛譚大驚失色,才知道老師的造詣是如此之高,自己隻是學了個皮毛而已。他對老師說:“先生,非常對不起。我自以為向您學得差不多了,居然大言不慚地提出要走。今天聽了您的歌聲,才知道自己犯了多麼大的錯誤。請您原諒我這一回,讓我繼續向您學習吧!”

秦青見薛譚已經回心轉意,就帶他回去,更加細心地教他歌唱之道。從此以後,薛譚再也沒有提出回家的請求,因為他總覺得自己的技能不如老師。

成語釋義

常用來形容歌聲高亢嘹亮。

故事出處

《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出處譯文

拍著樂器唱了一支很哀傷的曲子,使樹林都為之動容,雲彩都忍不住停下來傾聽。

018天衣無縫

朝時期,有一個能書善畫的青年,名叫郭翰,他生得英俊瀟灑,讓人過目難忘。

在一個炎熱難耐的夏季夜晚,郭翰正在樹下乘涼,忽然清風送爽,一陣香氣迎麵撲來。他定睛一看,隻見一位美麗的女子從天而降,那香氣正是從她身上散發出來的。郭翰大吃一驚,慌忙問道:“您是何方人?因何來到這裏?”

那女子答道:“我就是天上的織女,今天閑來無事,就到人間遊玩一番。”

郭翰非常喜歡織女,就盯著她仔細打量。他發現織女的衣服不但飄灑美麗,而且沒有一條衣縫。他越看越奇怪,就大膽問道:“這真是太奇怪了,你的衣服為什麼一條縫都沒有啊!”

織女笑了一下,說道:“其實這並不奇怪,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用針線縫合,所以一條衣縫都沒有。”

成語釋義

原意是仙人的衣服沒有縫。後來人們用來比喻事物完美自然、細致周密,沒有任何瑕疵可尋。通常用來比喻文章寫得十分周密、嚴謹、完整,找不到什麼漏洞和破綻。

故事出處

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織女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出處譯文

織女說:“天衣本來就不是用針線縫合的。”

019傍人門戶

古時候,民間有一種流傳已久的風俗習慣,在除夕時,就在桃木板上畫上兩個神采奕奕的神仙,掛在大門口,據說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這兩塊桃木板據傳說可以通過符咒來驅鬼降怪,所以有“桃符”的名稱。

我國勞動人民為什麼要將桃木板作為節日用品呢?

據傳說,有一棵奇異無比的大桃樹,生長在桃都山上,樹冠龐大,約有三千平方裏的麵積,樹上有守時的金雞棲息,太陽一出來就高聲啼鳴。

有兩位神仙安居於樹下,一個名叫鬱,一個名叫壘,他們手拿蘆葦編的繩子,遇到惡鬼就捆綁個結結實實,然後殺掉,使他不再危害人類。

從前,民間還存在著一種風俗習慣,就是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就用艾草綁成草人,在門戶上麵懸掛起來,據說這樣就能夠把有毒之物消除掉。人們往往管這種草人叫做“艾人”。

在宋人蘇軾所著《東坡誌林》中對一個寓言故事進行了如下記載:有一天,掛在門上的桃符突然不再老實,而是抬起頭來,勇敢地對腦袋頂上的艾人發起挑戰:“你這個東西本來非常下賤,卻為什麼總是居於我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