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盡心盡力地教,劉安全心全意地學。後來,劉安終於煉出了能長生不老的仙丹。他高叫著:“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一邊叫,一邊迫不及待地吞下仙丹。沒想到剛吞下仙丹,他的身體就變得輕飄飄,從王府中升天而去。
庭院裏還有一些剩下的仙丹,他家裏的雞狗以為是食物,就吃了下去。沒想到吃了以後,這些雞狗也都升天而去,成為神仙了。
當然,劉安升天的故事隻是一個美妙的神話。其實,曆史上的劉安野心勃勃,一心想謀取帝位。事情敗露後,隻得自殺而死,受他株連而獲罪的有好幾千人。
成語釋義
比喻一個人做了高官,和他關係密切的人也都憑借著他的勢力跟著得勢升騰。
故事出處
晉朝葛洪《神仙傳·劉安》:“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餘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舔啄之,盡得升天……”
出處譯文
當時人們傳說劉安和八公升天時,剩下的仙藥裝在容器裏,放在庭院中間,雞犬吃後,也都升了天……
023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出現了一位非常出色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因為他的畫非常傳神,皇帝一旦蓋起了寺廟,就讓他在廟中作畫,為寺院增輝。
這個張僧繇特別善於畫龍。據傳說,張僧繇曾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白龍。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簡直就像活的一樣。遊人紛紛到寺中觀看,都說張僧繇的龍真是畫絕了。但是,人們鬧不清的是,這四條龍都沒有眼睛,是四條瞎龍。
於是,很多人對張僧繇說:“張先生,您還是勞勞神,給這四條白龍點上眼睛吧!這四條龍缺了眼睛,畢竟是美中不足啊。”
張僧繇聽了他們的話,把頭搖了又搖:“如果鄙人點上眼睛,當然容易得很。但一點上,龍就會破壁騰雲而去,這樣的後果是任何人都不願看到的!”他剛說完這話,人們就覺得他拿大話壓人,實在令人難以相信,要求他點睛的興趣就更濃了。
有人直接對他說:“你說得實在太玄了,請你給龍畫上眼睛,讓我們看看龍到底會不會飛走吧!”在眾人的一再要求下,張僧繇無法推托,隻好揮舞畫筆,為牆上的白龍點睛。
他剛畫完兩條白龍的眼睛,忽然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兩條巨龍撞破牆壁,騰雲駕霧,飛到天上去了。另兩條沒有眼睛的瞎龍,卻仍然在牆壁上留著。人們知道張僧繇沒有騙人,就更佩服他的本事了。
成語釋義
比喻說話或寫文章時,能在關鍵之處點明要旨,使講話或文章顯得精辟有力。
故事出處
唐朝張彥遠《曆代名畫記》:“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
出處譯文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白龍,都沒畫上眼睛。他常常說:“畫了眼睛龍就會飛走。”
024狐假虎威
戰國時期,楚宣王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昭奚恤,他指揮的軍隊非常勇猛。其他國家的君主聽到他的名字,無不心驚膽戰。楚宣王有一次與滿朝文武商議國事,就向大臣們問道:“我聽說北方各國對昭奚恤非常畏懼,真有這樣的事情嗎?”
大臣一聽此言,都陷入一陣沉默,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才好。這時,有位叫江一的大臣,平時因為一些事情對昭奚恤懷恨在心,因此想否定昭奚恤的影響,就說道:“大王,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情呢?北方各國其實並不害怕昭奚恤,而是害怕您呀!還是讓為臣給您講一個故事吧!
“從前,有一隻凶猛無比的老虎,在森林中碰到一隻狐狸,便猛撲過去,準備將這隻狐狸當做一頓美餐。狐狸知道轉身逃跑已來不及,便故意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森林裏的百獸之王,你怎麼還敢吃我!你如果真吃了我,就無異於違抗天帝的命令,天帝將會無情地懲罰你!’
“老虎看到狐狸又瘦又小,左看右看也覺得它不像個百獸之王,所以根本不相信它的話。狐狸見老虎不上當,就急忙說道:‘你如果不相信,就跟我到林子裏去走一趟,看看眾野獸見了我是不是怕得要命!’老虎想看它到底耍什麼把戲,就同意了。於是,狐狸在前麵大模大樣地走,老虎在後麵緊緊跟隨。
“森林中的野獸,起初看到裝模作樣的狐狸,都不禁笑了起來,可是看到它身後的老虎,都嚇得掉頭而逃。老虎不知道野獸們害怕的是自己,還以為它們真是害怕狐狸呢!
“大王,您現在占據的地盤有五千裏,部下的雄兵有百萬之眾,並把這些都交給昭奚恤掌管,所以北方各國都害怕他。其實他們哪是怕區區一員戰將,而是害怕您的兵馬,就像林中百獸害怕老虎一樣呀!”
“哦,原來如此!”楚宣王對江一的看法點頭同意。這樣一來,昭奚恤雖然立下了無數戰功,但他在楚宣王心中的地位卻打了一個折扣。
成語釋義
比喻借別人的威勢欺壓人、嚇唬人。
故事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狐曰:‘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出處譯文
狐狸說:“你跟隨在我後麵,看看百獸見了我,是不是都不敢不逃走?”……百獸見到狐狸都逃走了,老虎不知道百獸是因為害怕自己而逃走,以為百獸真的害怕狐狸。
025騎驢覓驢
古時候有個叫王三的人,想到市場上去賣牲口,就趕了五頭毛驢往外走。他嫌走路太累,就騎在一頭毛驢身上。走到半路,他想數一數驢子的數,誰知數起來卻覺得不夠數。於是他就“一、二、三、四”地繼續數起來,數來數去卻總是四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