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這蠢人的生命,親友安慰他說:“看你病得這樣可憐,我們就替你去向公主求婚。”蠢人很高興,病好了一些。幾天後,親友又來看望他,蠢人忙問情況怎麼樣了。親友隻好說:“我們好不容易找到公主,把你的要求向她講了,她堅決不答應,你就不要再對她癡心了吧!”
哪知他一聽,高興地笑起來,說:“這下好了,隻要我再親自去一趟,她肯定會接受我的求婚的。”親友一聽,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隻好一齊走了。
成語釋義
比喻做事情隻憑個人主觀臆想,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
故事出處
《百喻經》:“田夫思王女。”
出處譯文
農夫想娶國王的女兒。
036火眼金睛
在《西遊記》裏麵,孫悟空因玉皇大帝封的官職太小而大鬧天宮。天兵天將都拿他沒辦法,隻好請太上老君出來幫忙。太上老君公報私仇,把他封進八卦爐用三昧真火燒他。沒想到孫悟空在爐中竟沒被燒死,他不怕火,卻被煙熏紅了眼睛。跳出爐子後,這個猴子繼續同天上的神仙打架,直到如來佛把他鎮壓在五行山下為止。
孫悟空被熏了眼睛,卻因禍得福,從此後他的眼睛有了透視、望遠和辨認真偽的功能,叫火眼金睛。後來在西天取經的過程中,這火眼金睛幫他解決了不少難題。
成語釋義
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故事出處
元朝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第三本第九出:“這廝瞞神唬鬼,銅筋鐵骨,火眼金睛。”
出處譯文
(孫悟空)欺瞞鬼神,一身銅鐵做的筋骨,火煉出來的眼睛。
037空中樓閣
從前某地方有一個大財主,他的房屋建築得算是華麗堂皇,這位大財主雖然很有錢,可是非常愚蠢,經常做出傻事,而且又是吝嗇的人。
有一天他聽人家說,某處有一個富翁,建築了一座很華麗的三層樓房,這位財主好奇,也很不服氣,所以就不遠千裏地跑去參觀。當他來到那個富翁家的門口時,竟然看得呆住了。因為這座樓閣不但華麗,而且高高地聳立在空中,因此他十分羨慕,回到家來就日思夜想,自己也想建造這樣一座樓閣。
於是他打聽建造這座樓房的建築師,不久就找到了他並同他議價,問他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多少經費。
建築師說,需要一年時間,若幹經費。開工後,有一天財主來到工地,東瞅瞅,西瞧瞧,心裏十分納悶兒,便問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們這是在幹什麼?”“造一幢三層樓高的屋子呀,是照您的吩咐蓋的。”
“不對,不對。我要你們造的是那第三層樓的屋子。我隻要最上麵的那層,下麵那第二層與第一層我不要。你們先造最上麵的那層。”工匠們聽後哈哈大笑,說:“隻要最上麵那層,我們不會造,你自己造吧!”工匠們走了,傻財主望著房基發愣。
成語釋義
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故事出處
《百喻經》:“見三重樓,高廣嚴麗,心慕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
出處譯文
(財主)見了別人蓋的三層樓房,又高又華麗,就非常羨慕……愚蠢的富人固執地說:“我現在不要下麵兩層,必須隻給我建造最上麵的那層。”
038本來麵目
根據禪宗史的記載,當年六祖慧能秘密得了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之後,為了躲避紛爭,就連夜往南邊去,走到大庾嶺頭,被後麵來的一幫五祖弘忍的老弟子追上了。
其中有一個慧明,慧明的佛學修養很高,他得知五祖把衣缽傳給慧能,心中不服,就帶領弟子追上。慧能見他匆匆趕來,知道他的用意,把袈裟扔到一塊石頭上說:“要拿的話請隨便吧。”
慧明這個時候反而猶豫起來,他說:“我並非為衣缽而來,而是為法而來,請大師為我講一點佛法。”這時候慧能大師就告訴他,“你不思善,也不思惡,哪個是你明上座本來就有的佛性?”
慧能所講的這句話可以說已經成為禪宗最根本的思想之一。這裏所說的“善”、“惡”,代表的是所有分別的、二元的、相對的意識。禪宗指出,隻有你將一切相對的、分別的觀點去掉,你才能夠見到“本來麵目”,即佛學的真諦。你才能見到你內心純真的、不染的自己。
慧明聽了這句話,對慧能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他學習佛法多年,卻從沒有領悟到這個道理。當時他感動得渾身流汗,對慧能下跪,表示以後服從他的領導。慧明誠懇地說:“今天承蒙您把成佛的方法傳授給我,就好像喝水的人感覺到了水的冷暖,讓我知道自己的境界在哪裏。”
成語釋義
佛家語,指人的本性,後來表示事物原來的樣子。
故事出處
《六祖壇經·行由品》:“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麵目?”
出處譯文
哪個是你明上座本來就有的佛性?
039盲人摸象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鏡麵”的國王,命令大臣領一頭大象,叫盲人去摸。
盲人有的摸到了象鼻,就說大象和車軲轆一樣;有的摸到了象牙,就說大象和杵一樣;有的摸到了象耳,就說大象和簸箕一樣;有的摸到了象頭,就說大象和鼎一樣;有的摸到了象背,就說大象形同土丘;有的摸到了象腹,就說大象和牆壁一樣;有的摸到了象腿,就說大象和柱子一樣;有的摸到了象尾,就說大象和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