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勸文種及早抽身,離開朝堂,免得被越王所害。但是文種這個人非常固執,自以為功高蓋世,絕沒有遇害的危險,所以沒有聽從範蠡的勸告。後來,越王果然覺得文種功高震主,是他獨斷專行的阻礙,就逼他自殺。文種眼見君王如此心狠手辣,卻一點辦法都沒有,隻得自盡。
成語釋義
兔子死光了,幫助獵人追捕獵物的狗也沒有用處了,可以殺狗吃肉了。後來人們用來比喻剝削階級的統治者,殺害為他出過力的幫手、奴仆。
故事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出處譯文
飛鳥沒有了,良弓就可以藏起來了;兔子死光了,就可以殺狗吃肉了。
016實事求是
西漢時期,漢景帝有十四個兒子,其中栗妃所生之子就是劉德,被封為河間王,死後被稱為“河間獻王”。
這個河間獻王不關心政治,卻喜愛讀書。他從民間收集了許多先秦時期的著作,閑暇之時仔細閱讀。秦始皇焚書以後,古書流傳下來的非常少,由於劉德特別喜歡學習,很多人把祖先傳下來的古書都無償地送給他。
劉德對於自己收集到的古書,都能認真地進行研究和整理。他以腳踏實地、刻苦鑽研的精神,受到人們的尊敬。
許多學者見他身居高位,仍然熱愛學習,便和他一起研究學問。甚至皇帝和官府中的學者,對他的學識和治學態度,都表示由衷的佩服。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撰寫《漢書》時,專門為劉德寫了傳記,就是著名的《河間獻王傳》。他肯定了劉德嚴謹的治學態度,讚揚他苦心鑽研古代的學問,並善於從確鑿的事實依據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成語釋義
原意是根據事實,求索真相。現在多指科學地研究客觀事物的規律,如實反映實際情況,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故事出處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出處譯文
(劉德)愛好古代文化,對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認真,總是在掌握了充分的事實依據以後,才從中求得正確可靠的結論。
017熟能生巧
北宋時候,有個叫陳堯谘的射箭高手,本領非常出眾。有一次,陳堯谘在射箭場地練習箭法,發了十支箭,射中目標的竟有八九支。圍觀的人見他技藝精湛,不禁拍手叫好。陳堯谘見自己的本事得到眾人認可,不禁得意起來。但觀眾中有一個賣油的老頭卻不怎麼驚奇,隻是稍微點點頭而已。
陳堯谘不高興了,就問老人道:“看樣子你莫非會射箭?你看我射得怎麼樣?”言外之意分明是:你看我射得不好,那麼你來呀?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射箭我倒不會,我隻會依常理來判斷。你的箭法隻能算可以,並沒有什麼奧妙之處,僅僅是熟練而已。”
陳堯谘聽了這話,更加不高興,對老人說道:“你竟然小看我的射箭本領!難道你的本事比我還高明嗎?”老人誠懇地說:“不是我看輕你的箭法,我是根據我賣油的經驗,知道你是因為熟練,才有了今天的射箭本領。”
說著,老人把一個裝油的葫蘆放在地上,又拿出一個銅錢蓋在葫蘆口上,然後用勺子舀起一勺油,高高地舉起來,通過錢眼倒進葫蘆。隻見油像一根直線一樣穿過錢眼,流進葫蘆裏,銅錢上連一滴油也沒沾上。圍觀的人看到老人竟有這般絕技,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都叫起好來。
老人對陳堯谘說:“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本事,隻不過是熟練而已。”陳堯谘頓時變得謙虛起來,臉上賠著笑,連連點頭稱是。
成語釋義
無論做什麼事,隻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到訣竅,做得靈巧自如。
故事出處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出處譯文
我也沒什麼別的本事,不過是手熟練了而已。
018磨杵成針
唐代成就最高的詩人就是李白。據說李白小的時候,每天貪玩,仗著自己聰明,不肯用心讀書。有一天,他書讀了一半就到野外遊玩。在一條小溪邊上,他看到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手中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不停地磨著。李白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就好奇地問道:“老婆婆,您這是在幹什麼呀?”
老婆婆看了看李白,一邊磨動大鐵棒,一邊語藏深意地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聽了老婆婆的話,李白更覺得奇怪了,就又問道:“這根鐵棒太粗了,您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把它磨成繡花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