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過程中還會碰到一些職責交叉或模糊的情況,這是崗位設計時要盡量避免的,但由於企業裏麵大家認識的局限,這些肯定是存在的。麵對這些模棱兩可的工作,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應付,勇挑重擔,不要為了一些小事去計較,否則,這不僅會損害自己的形象,而且還會影響以後的合作。
邁克是企業質管部經理,人非常聰明,也很能幹,就是有一個缺點,凡事都想給自己留好退路;對比較棘手的事情,可能要承擔責任的事情,會想辦法推給其他部門或自己的領導。他非常善於用與你商量商量或彙報彙報的語氣溝通工作,一旦你有什麼意見比較符合他的心願,他就會去執行,而一旦出現了問題,他便會把責任往你身上推。
他的這種思想和做法最終還是釀成了大錯。一次,市場上的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他檢查了一下,認為工藝原料等都沒有差錯,就覺得是技術問題。技術部門檢查後說技術也沒問題,他就認為是技術中心不配合,問題不好解決,就把事情擱置起來了。後來質量問題在市場上暴露得越來越嚴重,並最終造成大批量的退貨,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追究責任時,他還堅持認為是技術中心不配合導致的結果,絲毫沒有認識到作為對質量負總責的他,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由於他缺乏管理者的基本素質,當場就被老總解雇了。
承擔責任還有一個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工作中出現了問題要勇於承認,不推諉塞責。
企業裏麵再沒有比麵臨領導追究責任更尷尬的時候了,這時更要表現出自己的風骨。要給領導一個好的形象,是自己的責任就是自己的,隻要有錯就去勇敢承認,不進行任何辯解,也不要去找其他客觀理由。如果其中多少也有其他人的責任,除非他的錯誤更嚴重,否則沒有必要去計較,要相信日久見人心的道理。更不必一定要把別人拉來墊背,不要產生替別人背了黑鍋的想法。這絲毫解決不了你的問題,隻會賠了夫人又折兵,連良好的同事關係也搭了進去。
權力與責任是成正比的,如果你還沒有鍛造出一顆勇於擔負責任的心,最好也不要對權力、事業產生太大的企圖。
如果你有“不停地辯解”的習慣,如果你習慣於說“我以為”那麼請馬上改掉,這都是拒絕承擔個人責任的表現。而正確認識自己,專注自己的本職工作,勇於承擔責任,找出自己可能忽視的一些問題,才是你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榜樣員工應該做的。
6.“責任心態”與“結果心態”
責任心態與結果心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隻有明確二者的區別,在工作中我們才能減少一些沒有必要發生的錯誤。
工作中,領導關心的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應當怎樣去解決,而是問題有沒有解決,有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在這裏,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思想上的誤區,認為自己隻要完成了領導交代的任務,就是創造了業績,得到了結果,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任務隻是結果的一個外在形式,它不僅不能代表結果,有時還會成為我們工作中的托詞和障礙。
下麵我們從一個正麵的例子中去認識一下任務與結果的區別。
一位企業老總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買鞋。最合腳的尺碼賣完了,他選了一雙小一號的,但有一點緊。他想到反正鞋穿穿會鬆的,於是要掏錢買,可售貨員拒絕賣給他,理由是顧客試穿時表情不對勁,“我不能將顧客買了會後悔的鞋子賣出去。”售貨員說。
顯然,這個售貨員是一個不把問題留給領導的員工,因為他不僅是在做領導“吩咐”他做的事,而且更懂得領導和企業吩咐他做事的結果:即把最滿意的服務提供給消費者。
那些心係責任,把業績留給領導的人比較看重貢獻,他們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企業及個人的整體業績,而不是自己的報酬和升遷。他們的視野開闊,在工作中,他們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麼關係。進一步地,他們還會從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這是因為,不管生產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其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消費者或顧客解決問題。
那些把業績留給領導的員工會經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這有利於他們增強工作責任感,充分發掘自己具備但還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潛力。相反,那些把問題留給領導的員工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隻知道將任務完成就可以交差了。這種心態導致他們不但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且還很有可能把目標搞錯,以至於南轅北轍。
也許,你初入職場時,會被安排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許,此時的你仍在企業的最底層做著不被重視的工作,這些都不要緊,隻要你心係責任;積聚能量,作出令領導滿意的結果,你一定可以抓住機會實現夢想。
7.盡職盡責是敬業的土壤
不管做什麼工作都需要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因為盡職盡責正是培養敬業精神的土壤。如果在你的工作中沒有了責任和抱負,生活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所以,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平凡的也好,令人羨慕的也好,都應該盡心盡責,在敬業的基礎上求得不斷地進步。
即使環境很困苦,如果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後獲得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寬裕,而且還會有人格上自我的完善。
在德州一所學校演講時,麥金萊總統對學生們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盡職盡責地把一件事情做得盡可能完美;與其他有能力做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最好,那麼,你就永遠不會失業。”
盡職盡責!無論做什麼事,它對你日後事業上的成敗都起著決定作用。
許多企業領導說,他們把任務交給員工的時候,他們總會提出一堆問題。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具備盡職盡責的精神。很多人寧願保持平庸的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注定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在人類的曆史上扮演無足輕重的角色。相反,如果你認為自己很重要,有足夠的條件,是第一流的人才,那你很快就會邁上成功之路。
8.責任的力量無比強大
責任能夠讓人戰勝懦弱和恐懼,戰勝死亡的威脅,因為在責任麵前,人們變得勇敢而堅強。
將責任感根植於內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行為和工作中,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當我們的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時,我突然不知道什麼叫害怕了,我知道必須依靠我的智慧和勇氣去戰勝它,因為在我的身後還有那麼多人,可能就因為我,他們從此倒下。我不能讓他們倒下,這是我的責任。所以我在最艱難的時候,才變得異常勇敢。當我們走出困境的時候,我對自己的勇敢難以置信,我會這麼勇敢嗎?是的,那一次遭遇讓我真正明白了,唯有責任,才會讓你超越自身的懦弱,真正勇敢起來。”
有一個民間登山隊,他們要向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發起進攻。雖然人類攀登珠峰已經不止一次了,但這是他們第一次攀登世界最高峰。隊員們既激動又信心十足,他們有決心征服珠穆朗瑪峰。經過考察後,他們選擇自己狀態很好、天氣也很好的一天出發了。攀登一直很順利,隊員們彼此互相照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高原缺氧的情況也基本能夠適應,在預定時間,他們到達了1號營地。大家都很高興,因為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了一半。第二天,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風很大,還下著雪。登山隊長征求大家的意見,要不要回去,因為要確保大家的生命安全。生命隻有一次,登山卻還有機會。但是大家都建議繼續攀登,登山本來就是對生命極限的一種挑戰。
於是,登山隊繼續向上攀登。盡管環境很惡劣,但是隊員們對征服自然、征服珠穆朗瑪峰有著十足的信心,大家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登。“隊長,你看!”一個隊員大喊,大家循聲望去,在離他們很遠的地方發生了雪崩。雖然很遠,但雪崩的巨大衝擊力波及到了登山隊,一名隊員突然滑向另一邊的山崖,還好,在快落下山崖的那一刻,他的冰錐緊緊地插進了雪層裏,他沒有滑落下去。但他隨時有可能被雪崩的衝擊力推下去。
形勢嚴峻,如果其他隊員來營救山崖邊的隊員,有可能雪崩的衝擊力會將別的隊員衝下山崖。如果不救,這名隊員將在生死邊緣徘徊。
隊長說:“還是我來吧,我有經驗,你們幫我。大家把冰錐都死死地插進雪層裏,然後用繩子綁住我。”“這很危險,隊長。”隊員們說。
“已經沒有猶豫的時間了,快!”隊長下了死命令。大家迅速動起手來,隊長係著繩子滑向懸崖邊,他死命地拉住了抱住冰錐的隊員,其他隊員使勁把他倆往上拉。就在下一輪雪崩衝擊到來之前,隊長救出了這名隊員。
全隊沸騰了,經過了生死的考驗,大家變得更堅強了。
最終,登山隊征服了珠峰。站在山峰上,他們把隊旗插在山峰的那一刻,也把他們的榮譽和責任留在了世界上最純淨的地方。
後來,隊長說:“當時我也非常恐懼,因為隨時都可能屍骨無還,但我知道,我有責任去救他,我必須這麼做。責任的力量太大了,它戰勝了死亡和恐懼。”
責任不僅讓人勇敢,它還能戰勝死亡和恐懼。麵對責任,我們無從逃避,隻有勇敢地迎上前去。能夠這樣挑戰生命及困難的人,他就是一個堅強的人。
9.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而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當你在為企業工作時,無論領導安排你在哪個位置上,都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都要擔負起工作的責任來。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埋怨環境,尋找各種借口為自己開脫的人,對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的人,往往是職場上的被動者,他們即使工作一輩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績。他們不知道用奮鬥來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而自身的能力隻有通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
2002年10月,一家企業的營銷部經理帶領一支隊伍參加某國際產品展示會,在開展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展位設計和布置、產品組裝、資料整理和分裝等,需要加班加點地工作。可營銷部經理帶去的那一幫安裝工人中的大多數人,卻和平日在企業時一樣,不肯多幹一分鍾,一到下班時間,就溜回賓館去了,或者逛大街去了。經理要求他們工作,他們竟然說:“沒有加班費,憑什麼幹啊。”更有甚者還說:“你也是打工仔,不過職位比我們高一點而已,何必那麼賣命呢?”
在開展的前一天晚上,企業領導親自來到展場,檢查展場的準備情況。
到達展場,已經是淩晨一點,讓領導感動的是,營銷部經理和一個安裝工人正揮汗如雨地趴在地上,細心地擦著裝修時粘在地板上的塗料。而讓領導吃驚的是,其他人一個也見不到。見到領導,營銷部經理站起來對領導說:“我失職了,我沒有能夠讓所有人都來參加工作。”領導拍拍他的肩膀,沒有責怪他,而指著那個工人問:“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來工作的嗎?”
經理把情況說了一遍。這個工人是主動留下來工作的,在他留下來時,其他工人還一個勁地嘲笑他是傻瓜:“你賣什麼命啊,領導不在這裏,你累死領導也不會看到啊!還不如回賓館美美地睡上一覺!”
領導聽了敘述,沒有做出任何表示,隻是招呼他的秘書和其他幾名隨行人員加入到工作中去。
當參展結束後,一回到企業,領導就開除了那天晚上沒有參加勞動的所有工人和工作人員,同時,將與營銷部經理一同打掃衛生的那名普通工人提拔為安裝分廠的廠長。
那一幫被開除的人很不服氣,來找人力資源總監理論。“我們不就是多睡了幾個小時的覺嗎,憑什麼處罰這麼重?而他不過是多幹了幾個小時的活,憑什麼當廠長?”他們說的“他”就是那個被提拔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