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培養對自我的責任心(3 / 3)

科學文化知識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它對於從業者優秀職業道德品質和高尚職業道德風貌的形成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有助於我們提高職業道德選擇和評價能力,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有助於我們形成科學的職業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全麵地、科學地、深刻地認識社會,正確處理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關係。

堅持理論聯係實踐,做到知行統一,是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

任何道德理論和道德認識,從根本而言都來源於一定的道德實踐,並隻能在道德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而它存在的唯一目的,也就是為了在一定的社會活動中加以實踐和應用。離開實踐,道德的理論、認識乃至整個道德本身,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必然毫無存在價值。正因為道德本身就是知與行的統一,決定了從業者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是堅持理論聯係實踐,做到知行統一。

從業者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修養方法,第一,必須積極實踐,勇於實踐和反複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掌握職業道德理論和知識,並認真加以體會、消化,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理論和知識,轉化為高尚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品質。第二,必須切實提高在職業實踐中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性,積極地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通過無產階級的道德觀同非無產階級的腐朽落後的道德觀的鬥爭,鍛煉自己的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職業道德品質,自覺地進行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第三,堅持把職業實踐作為檢驗自己職業道德修養的唯一標準,自覺地通過職業實踐、社會實踐來檢查發現自己職業道德認識中的錯誤、職業道德品質上的不足,從而自覺主動地克服和改正一切不道德的思想和行為。第四,充分認識職業道德知與行相統一的特點,認真貫徹職業道德修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言行一致原則,身體力行,努力把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原則和規範運用到自己的職業實踐活動中去,以自己正確的職業道德認識指導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工作,真正做到知行統一。

從業者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做到知行統一的職業道德修養方法,還應充分理解“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的生活真諦,在自己的職業實踐中堅持不懈地、長期地進行自我鍛煉和改造。這是因為,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職業道德的完善,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一個由道德到道德實踐的不斷反複和長期曲折的過程,一個不斷認識和不斷實踐的過程。從業者隻要也隻有正確地認識自我,不斷地在實踐中進行刻苦、認真的鍛煉和改造,就一定能搞好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社會主義勞動者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按照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職業道德原則和規範所進行的內心的自我解剖與反省,它並不依靠別人的強迫來進行,而是一種完全自覺自願的自我教育活動。這是我們提高精神境界,力求做到“慎獨”的根本原因。從業者自己能否在自己的職業道德實踐活動中,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自覺地進行反省,引導自己的實踐與鍛煉,自覺地做到“慎獨”,依靠個人的自覺性,磨煉自己的職業道德意識,淨化自己的心靈,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境界。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倫理道德和社會風尚問題日益突出地提到我們麵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構建和弘揚既反映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又體現現代文明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體係和職業道德規範,加強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迫切需要。社會主義職業勞動者應充分認識職業道德建設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積極參與新的曆史時期社會主義新型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探索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真正把自己培養造就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12.要完善職業的良心

職業良心是在履行職業義務中人們內心所形成的職業道德責任感和對自己職業道德行為的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能力,是一定的職業道德觀念、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意誌、職業道德信念在個人意識中的統一。

良心是一種道德意識現象,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在階級社會中,良心雖然人人都有,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道德觀念不同,人們的良心也不相同。共同的良心是沒有的,而且社會分工的不同造成了生活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良心的差別。

職業良心與職業責任的區別,主要在於它是一種“道德自律”,是存在於內心的自我道德信念和要求。因此,職業良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職業勞動者的自我體驗、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修養。社會對職業勞動者的一係列道德要求隻有經過自我思想意識,把客體的道德律令轉變為主體的道德律令,才能形成職業良心。職業良心是職業人員對職業責任的自覺意識。

職業良心一旦形成,往往左右著人們職業道德的各個方麵,貫穿在職業行為過程的各個階段,對人們的職業活動有著巨大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為:在職業行為之前,職業良心依據職業責任的道德要求,對職業行為的動機進行自我檢查,對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動機予以肯定,對不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動機進行抑製或否定,從而作出正確的動機決定。在職業行為進行中,職業良心能夠起到監督作用,對道德的行為給予肯定,對不道德的行為給予調整改正。在職業行為之後,職業良心能夠對自己行為的後果和影響作出評價,對履行了職業義務的良好後果和影響給予肯定,感到內心的滿足和欣慰;對沒有履行職業義務的不良後果和影響,深感內疚,進行內心的譴責,以至下決心糾正自己的錯誤。

13.提高自我職業素質的方法

新時期企業的員工要想在競爭中取勝,隻有德才兼備,具備一流的職業素質,方可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謀取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所謂德,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所謂才,即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德才兼備的人必須具有科學、創新、平等、法律、競爭、民主等意識;必須具有健康的道德價值傾向和社會公德意識,誠實守信、舉止文明、遵紀守法、愛護公物;必須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必須是能力多元、素質全麵的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這個龍騰虎躍的時代脫穎而出,大放異彩。

那麼,怎樣才能德才兼備,如何才能提高自我的職業素質呢?

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政治理論學習是提高政治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保證。

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一個人無論能力多麼優秀,取得多大的成就,都難以長久,遲早都會出問題,如曾經在商場叱吒風雲的中國首富牟其中,再如曾經在官場春風得意的成克傑、程維高等都是很好的例證。因此,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成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首要任務。企業職工應當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著重把握並深入領會這一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及江澤民同誌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拓展——與時俱進,充分認識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本身就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國情在不同時期相結合的產物,就是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高度統一,“三講”中的講正氣,也是要求我們青年要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隻有這樣,才能保持頭腦清醒,理論聯係實際,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去,才能少犯錯誤,才能不走彎路。

要學法、知法、懂法

企業職工要學法、知法、懂法,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法規,不違背約定俗成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範,努力成為國家的合法公民。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企業職工有追求,要發展,不能為所欲為,必須學法、知法、懂法,在法律許可下發展,要受到約束。所謂約束,就是限製自己不超出規定的範圍。年輕人大都不喜歡約束,而向往自由,是可以理解的。但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德國思想家杏歌德曾說:“一個人隻要宣稱自己是受約束的,他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法國法學家孟德斯鳩也有句名言“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許的一切事情的權力。”社會本來就是由法律、法令、規定、製度、規範等編織而成的一個大籠子,它罩住了每個人你所要的自由,隻能在限定的這個空間內去尋求,你如果要在這個“籠子”之外幹點什麼,那麼肯定會自找倒黴。所以,我們要養成自我約束的良好習慣,做一個學法、知法、懂法的合格公民。

老老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企業職工要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與時俱進,一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對新業務的學習,並且要做到學有專長,成為某一方麵的骨幹或“尖子”。如果放棄對新知識的學習、新技能的掌握、新問題的研究,你即使是個“老兵”,也有可能落伍。因此,無論年齡大小,從業時間長短,都要堅持學習。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辦公自動化的普及,電腦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不懂電腦知識,等於是文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也就無法保證和提高。也許你在十年前一身力氣可以勝任工作,目前卻會因不知力使何處,被社會淘汰。業務要學好,必須有兩戒:一戒懶惰。人都有惰性,戒懶與戒毒差不多,知易行難。許多人本可成大才,就是“懶惰”二字使他與成功無緣。去掉懶病,心想事成,不妨一試。二戒虛榮。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怕丟臉麵,不懂不問,不懂裝懂,這是學業務之大敵。不會不為恥,不懂就要問,幾天弄懂一個問題,幾年下來就會成為本專業或本崗位的業務骨幹。這並不是說每個人要對所處企業的業務全麵通曉,但起碼要在和自己相關的業務上真正搞懂搞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是“權威”、“專家”。有些話是很有道理的,如:“一招鮮,吃遍天”、“學個手藝養全家”。人要想有一項專長很容易,隻要肯全身心地投入你手頭所從事的工作,並且不斷地摸索、總結、提高,用不了幾年就會出成果。學的一門手藝,即使不參加工作,自己也可以養活自己。實行市場經濟,就是運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誰都別想躲得過去。沒有本事,沒有專長的人,生存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你是一隻羊,那你隨時都有可能給獅子喂肚子,即便你是一頭獅子,生病了、衰老了、跑不動了,照樣也要餓肚子。馬克思的一句話:“不學無術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無所幫助,也不會帶來利益。”在一個工作崗位離開鑽研業務談進取,那是一句空話。

對待組織安排的工作,不能偷懶、不能耍滑、不能拖延,應主動盡到責任,努力幹到讓別人很難挑出毛病的分上。一個人要想在一個單位立得住、有發展,要緊的一條是,讓大家公認他是一個主動進取、腳踏實地、認真幹事的人。不肯花氣力,應付差事,隻幹“眼皮子”活,隻要能把領導、同事糊弄過去就萬事大吉,什麼工作標準、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啦,好像與他們沾不著邊。這些人在單位非但不會有出息,而且隨時都有下崗、被辭退的可能。一個人一旦在工作上,形成做事偷懶耍滑不認真的習慣,這個人就不可能有一個好的品格,他會在一切事上都不忠實起來。做事不認真的人,就是拿自己品格開玩笑的人,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的人。試想,哪個領導肯把這些人安排到重要的崗位上呢?一個人一旦形成這種不良的習慣,改起來就會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情。習慣構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哪!一定要努力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這種習慣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會使我們終身受益。我們在工作中應該主動找活幹,不要讓工作等人幹。有一本很暢銷的書叫《致加西亞的信》對這個問題闡述得非常深刻:“世界會給你以厚報,既有金錢也有榮譽,隻要你具備這樣一種品質,那就是主動。”“什麼是主動?主動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他,他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差一點的,就是別人告訴他一次,他就能去做;再差一點的,就是別人告訴他兩次,才會去做;更差的,就是在形勢所迫時,才能把事情做好;最等而下之的,就是即使有人追著他,告訴他怎麼樣做,並且盯著他做,他也不會把事情做好。這種人,就隻能失業了。”分析分析自己屬於哪種人。

做事不認真、不主動、不負責任的人,都是職業或多或少有問題的,都是不會有大出息的人。這種人不管是什麼社會,也不管在什麼單位,都是被人瞧不起、不受歡迎的。

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到市場競爭形勢的嚴峻,優勝劣汰的競爭機製不會為某個人而改變。隻有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全麵的業務知識和熟練的業務技術,才能有所作為,才能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