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做下級歡迎的員工(3 / 3)

7.把握批評下級的分寸

講究分寸,就是要求批評的深淺要適度,而不能無度或過度。黑格爾曾經說過:“凡一切人世間的事物,財富、榮譽、權力,甚至快樂、痛苦等——皆有其確定的尺度,超過這個尺度就會招致毀滅。”領導者對下級的批評也如此。它不僅有質的規定性,而且還有量的規定性,是質和量的統一。一旦這種批評超出了一定限度,也就是說超出了某個“臨界點”,那麼批評就會發生質變,就會走向反麵。

要想把握好分寸,應做到這樣幾點:

要堅持一分為二

領導者批評下屬,一定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在否定那些錯誤的、應該否定的東西的同時,不要抹煞其成績、功勞和優點。

要平等待人

領導者在批評下級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被批評者,要平等待人。要允許下級說明情況、申辯和保留意見,不能居高臨下,動輒訓人,以官壓人。

承擔領導者應該承擔的責任

有時候,下級在工作中犯錯誤,也有一部分責任在領導者方麵。這部分責任,領導者應主動承擔,而不可怪罪於下級,推卸自己的責任。

要具體分析和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原因

下級犯錯誤,往往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對於這些原因,領導者要具體分析,正確對待。對於由於不可抗拒的客觀原因或屬於好心辦錯了事的下級,不宜一味批評和指責,應幫助其分析原因,總結教訓。

謹防感情失控

批評作為對謬誤引起的一種情感,一般具有萌動時間短、爆發力強的特點。在實施批評的過程中,如果領導者失去自控力,把批評一股腦兒發泄給被批評的下級,這就很容易造成對謬誤情感的擴大化,形成對有錯誤的下級的一種成見。這一點,領導者在批評下級過程中不可不予以注意。

8.注意批評下級的方法

下級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其情緒變化的內部依據。因此,領導者對下級實施批評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個性心理特征的差別,講究批評方法,使批評方式與個性心理特征相適應。

個性心理特征的內容

個性心理特征分三方麵內容:一是能力,包括我們平常所說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和在特殊活動領域發生作用的特殊能力。二是氣質,即人們在情感情緒上的速度、強度、傾向和外部表現特征的綜合。三是性格,即人們的態度和行為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

適合個性心理特征要求的實質

個性心理特征的三方麵內容,對批評方式影響較大的是氣質和性格。我們在這裏強調批評方式要適合於對象特點,主要是指要適合於不同人的不同氣質和性格去選擇批評的具體方式。如果領導者能夠根據下級的氣質和性格進行批評,使批評“對號入座”,有的放矢,入情入理,就會收到預期目的,而不至於在上下級之間因展開批評而積怨結仇。如果不是這樣,就可能引發被批評者情緒上的抵觸,甚至結下思想疙瘩。

具體批評方式的選擇

(1)直接式批評。這種批評一般適用於兩種類型的下級:一種類型是坦率直爽、性格開朗、思想基礎較好的人。這種人知錯就改,喜歡直來直去,而不喜歡拐彎抹角,做語言遊戲。對於這種人,明確指出其缺點和錯誤之所在、性質、危害及糾正辦法,使其很快抓住要領,他倒容易接受。相反,過多地繞圈子,轉彎子,倒會使他感到納悶,產生誤解,甚至產生反感,認為這是領導對自己不信任的表現。另一種類型是自我防衛心理、依賴心理和試探性心理都很強烈,不肯輕易承認錯誤,事後又常常矢口否認或轉嫁錯誤給他人的人。對於這種人的錯誤,應該給以當場、當時、當事的批評,促其心理防線崩潰,使其事後抵賴無由,從而為正確處理與這類下屬的關係,奠定一個牢固的是非基礎。

(2)間接式批評。這種批評多適用那些頭腦聰明、反應敏捷、接受能力快,而又自尊心較強的下級。提醒、暗示、含蓄的語言,將錯誤和缺點稍稍點破,他們便會順著領導者的思路,找到正確的答案和改正錯誤的辦法。

(3)梯次式批評。這種方式,類似於數學公式上的推導,一般適用於錯誤較多而又自尊心強、臉皮薄、愛麵子的下級。其特點是把要批評的問題,分成若幹層次、若幹階段來解決。通過逐步輸出批評信息,有層次地進行批評,使犯有錯誤的下級有一個心理緩衝餘地,有一個認識提高過程,從而一步步走向領導者所期待的正確結論。

(4)商討式批評。這種批評一般適用於對領導存有戒心,情緒對立,性格急躁,否定心理強,行為常被情緒所左右,易被言語激怒的下級。其特點是,批評對領導者要平心靜氣,語言緩和,以商量、討論問題的方式,把批評的信息傳達給他們。

如果領導者能以商討、談心和交流的方式進行批評,這樣就可能改變被批評者可能存在的對抗動機,穩定他們的情緒,以利於問題順利解決。

(5)在表揚基礎上批評。這種方式適用範圍比較普遍,尤其是適用於自卑感嚴重、感情脆弱、失去自信心的人。其特點是,寓批評於表揚之中,以表揚為批評的前奏,把表揚和批評結合起來進行。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當我們聽別人對我們的長處表示讚賞之後,再聽他們的批評,心理往往好受得多。”因此,他提倡批評別人要從正麵入手。

1863年初,美國南北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嚴重時刻。在這種時刻,林肯給蓄意肇事的胡克將軍寫了一封批評信。這封信開頭是這樣寫的:“我已任命你為波托馬克的陸軍首長。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其充分理由的。但是,我認為最好還是讓你知道,在某些事情上,我對你相當不滿。”接著林肯尖銳地批評了他的錯誤思想和言行。

在這裏,林肯首先讚揚了胡克將軍,給了他以新的任命,然後再批評他的嚴重過失,就容易使胡克在心理不失衡的情況下,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的領導者在批評下屬時,不妨也采用一下這種方法。

(6)參照式批評。這種方式一般適用於兩種人:一種是性格內向,脾氣暴躁,愛鑽牛角尖或心情不愉快的下屬;一種是資曆淺薄,盲目性大,自我認識能力差,理智感弱的下級。其特點是,在批評時,不是直接涉及被批評者的要害問題,而是運用對比方式,通過建立參照坐標係,來烘托出批評內容。

這種參照坐標,可以做如下劃分:

橫向參照坐標。通過列舉和分析現實中其他人的是非,來烘托出被批評者的錯誤。

縱向參照坐標。通過列舉和分析曆史人物的是非,來烘托出被批評者的錯誤。

自身參照坐標。通過被批評者自身的以往經曆,來烘托出他現在的錯誤。

正質參照坐標。通過列舉和分析哪些是正確的,來烘托出被批評者為什麼是錯誤的。

負質參照坐標。通過列舉和分析哪些是錯誤的,來烘托出被批評者為什麼是錯誤的,等等。

總之,參照式批評就要提供縱橫比較、個人和他人比較、正質和負質比較的標準,促使被批評的下級反思並找出自己的差距。這種批評,能使被批評的下級形成聯想,受到啟發,從而自覺愉快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9.與下級溝通的原則

上級與下級溝通,應該掌握下列原則:

(1)注重自身形象:加強修養,提高素質。給員工以良好的管理者形象。

(2)用其所長:對員工的長處和短處要深入了解,用其所長,不求全責備是成功管理的重要因素。

(3)體恤下屬:經常關心下屬的工作,多與下屬一起探討經營性的問題。

(4)不擺架子:在內部營銷中,全體員工都是內部顧客,領導要站在服務的角度,與員工處好關係,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5)對員工提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要盡快給員工答複,不可采取不了了之的做法。

(6)適當授權:在風險控製的前提下,適當給員工多一些自主權,可以促進內部關係和外部營銷的良性循環。

(7)多激勵員工:員工做得好,要及時提出表揚。做得不好時,要習慣用鼓勵的語氣跟員工交流。如:“沒關係,把失敗的原因找出來,下次改進,你一定能行。”

(8)不可在員工麵前多顯示自己的能力:有的領導喜歡說“看,我哪一點想不到,就會出問題。”這樣會使員工產生反感,日久會滋生出一種逆反心理。

(9)兼顧利益均衡:客戶經理在營銷業績較好的情況下,分配收入會遠遠高於其他崗位的人員。領導可通過合理製定分配方案、營銷成本和營銷業績透明化、兼顧非考核因素等方法,使員工保持心理平衡。

10.把握溝通的技巧

傾聽

溝通不能老是我們在說,要學會觀察與傾聽。對方在說,我們卻想聽到想聽的話,因此不斷幹擾,最後對方知道我們想要聽什麼,但我們卻再也聽不到他想說什麼?想要什麼?所以,不要急著說,先聽聽看。

權變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如果對方是比較被動、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行事,我們可能需要較強的指導性;如果對方比較習慣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的,我們則要用說服的方式與他溝通;如果對方樂於親近人,又反應快速,我們則以參與的方式與他溝通;如果對方主動性較強、決斷力較強,我們則用直截了當的方式溝通比較有效,或者授權讓他去執行,對方可以有比較大的成就感。如果對方在與我們互動的過程中,缺乏能力與意願,我們還是得用指導的方式;對方如果有意願,但能力不足,我們可以用說服的方式與他溝通;對方如果能力強,但缺乏意願,我們可能用讓他參與的方式,比較能獲得他的支持;如果對方的能力和意願都不錯,那就用授權的方式與之溝通,所以,從對方的能力和意願來決定我們的溝通方式才是有效的。

平等

我們與對方在職位與信息處於一種不對稱的狀況下,隻有平等才可以使得溝通透明化、公開化,但又不至於因為溝通產生其他的副作用,影響到職責的行使。

11.要處理好與員工的矛盾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偶爾也會為某件事發生摩擦,甚至爭得麵紅耳赤。一般地,事情過後,大多能夠握手言和。

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中,時常出現敬而遠之的現象,這種現象使彼此的思想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因為越是敬而遠之,就越無法增加交換意見的機會和可能。這樣,偏見和誤解就會逐步加深。

倘若能在合適的時機,通過一兩次摩擦和衝突,使多年的問題得到解決,作為管理者應該敢於麵對這樣的衝突,而不能一味遷就。通過衝突進一步改善人際關係,使全體員工襟懷坦白、精誠合作。

管理者如果沒有麵對衝突的勇氣,沒有解決衝突的能力,就難以改變惡化的人際關係,從而也就難以正確對待組織內部的人與人、人與組織之間的關係,這是企業內部公共關係的重點之一。因此,每個管理者都應從全局著想,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管理者,需要很多技巧和藝術,尤其是在處理員工與你的關係時,更應當設法讓他們佩服你,從而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你與員工之間的矛盾衝突主要是你們對工作有不同的期望和標準。你希望工作盡快完成,而他們卻認為不可能;你對他們的表現很失望,他們也因沒有順利完成工作而灰心;員工希望得到更好的工作條件,你卻不能滿足;還有的員工態度粗魯或者總是不恰當地奉承……這些情況都會對你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響,影響你在員工中的威信。因此,要樹立在員工中的威信就必須學會化解與員工的衝突,讓他們佩服你。

在你設法化解與員工的矛盾時,你可以問以下幾個問題:“我和員工的衝突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衝突?”“為解決這個衝突,我要克服哪些障礙?”“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衝突?”當你找到了解決衝突的方法時,還要檢測這是否是有效的方法。另外,你還應當預見到如果按這種方法去做會出現什麼結果,做到心中有數,以免到時不知所措。當然,如果你感到問題很複雜時,可以找個專家谘詢一下,或找個朋友談一談情況,請他們為你出出點子。

你的一名下屬鬧情緒,工作不積極,你認為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問上麵提到的那些問題,你會發現,衝突在於你們對何種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因為他向你抱怨工作間噪音太大,而你卻不加注意,也沒請人進行改進;他認為領導應當重視噪音,而你不願采取措施。需要克服的障礙是他對你的不信任和確實存在的噪音問題。解決的辦法是與他談話時注意技巧,共同設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他改變了對你的態度,噪音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也可能是他仍舊不合作,你不得不辭退他或為他調動工作。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作為管理者,要主動承擔責任。

管理者與下屬對待某一問題出現意見分歧,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時作為領導,你要克服這樣一種心理:“我說了算,你們都應該以我說的為準。”其實,“眾人拾柴火焰高”,把大家的智慧集合起來,進行比較、綜合,你會找出更有效的方案。下屬提出高招,你不能嫉妒他,更不能因為他高明就排斥他,拒絕他的高見。這樣,你嫉妒他超過了你,他埋怨懷才不遇、遭受壓製,雙方的矛盾就會變得尖銳。你有權,他有才,積怨過深,發生爭鬥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

作為管理者,要能夠發現下屬的優勢,挖掘下屬身上的潛能,戰勝自己的剛愎自用,對有能力的下屬予以任用、提拔,肯定其成績和價值,才會化解矛盾。

解決矛盾時,如果是你的責任,就要勇於承擔責任。誰都會失誤,一些事情的決策本身就具有風險性。工作中出現問題時,領導和下屬都在考慮責任問題,誰都不願意承擔責任,推給他人,自己清靜,豈不更好?但作為領導,無論如何都會有責任。決策失誤,自然是領導的責任;執行不力,是因為製度不嚴或領導用人失察;因外界原因造成失誤時,也有領導分析不足的責任等等。

把責任推給下屬,出了問題隻知道責備下屬,不從自身找原因,就會與下屬發生矛盾,也會冤屈了下屬。這些都會使你失去威信,丟了民心。

即使是下屬的過失,做領導的也應該站出來承擔一些責任,這更能顯出你的高風亮節,避免彼此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麵,有利於整體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