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之所以能快速傳播,一方麵是因為謠言傳播的內容很多時候與人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如案例中謠傳江蘇響水化工廠發生爆炸。當村民得到這樣的謠言,寧可信其有,都會選擇保命;另一方麵是在此次謠言傳播中,大多是通過親人進行傳播的,親人間的信任度比較高,通過這種方式傳播進一步增強了謠言的可信度。於是從淩晨兩點開始,村民紛紛離家外出。當地縣委縣政府在得知消息後,立即通過電台、電視、網站、微博、手機短信及時向社會公布真相,縣安監、環保等部門紛紛進行相關安全檢查,確保化工廠的安全。從政府采取的行動可以看出,響水政府在應對突發謠言時的速度之快,信息傳播途徑之廣,幾乎使用了所有能向公眾傳播消息的途徑。響水政府通過眾多渠道第一時間向公眾告知事實真相,在短短的四個小時內使事態平息,使謠言破碎,可見,當地政府的突發事件應對措施很完善。
長期以來,在突發事件發生後,保持沉默、回避媒體已經成為一些基層黨委政府條件反射式的“自覺行為”。但在傳播手段多樣化的今天,這種緊要關頭的“失語”必然喪失引導輿論的主動權,造成謠言在群眾中肆意傳播,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一些“突發性”事件因此演變為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這既增加了平息事態的難度,又嚴重損害了政府形象。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代,政府要以人為本、以民為綱,要尊重公民知情權,要維護個體生命財產安全。由此,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政府通過微媒體等各種渠道迅速及時地把相關信息傳遞給公眾,保障公民知情權,積極引導輿論,正逐步成為一種行政慣例。
廣西龍江河鎘汙染權威消息發布有序及時
2012年1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龍江河突然出現不少死魚,相關部門調查後發現,死魚因龍江河宜州拉浪段鎘濃度嚴重超標所致,龍江水體已遭受嚴重鎘汙染。至2月2日,鎘超標已致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
受此影響,1月24日晚間至25日,下遊廣西柳州市的多個超市發生搶購瓶裝飲用水事件。1月29日,廣西柳州市柳城縣糯米灘水力發電廠,武警戰士將袋裝聚合氯化鋁投入水池並引入江中稀釋汙染水體。
事件發生後,河池市立即對龍江河沿岸企業進行排查和監測,並將情況上報。自治區黨委、政府迅速做出部署,環保部門在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在研判事件態勢後,廣西及時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Ⅱ級應急響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表示,將會全力解決重金屬汙染問題。隨後,柳州市開始通過微博、網絡論壇、傳統媒體等各種途徑,向市民公布水情監測輿情。2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研究員張嵐表示,柳州末梢水中尚未發現鎘超標,目前飲用水符合生活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當突發事件發生後,尤其是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的事件發生後,更需要政府在第一時間及時發布信息。如案例中,在鎘汙染事件發生後,河池市立即連夜組織對龍江河沿岸企業進行排查和監測,並將情況上報。廣西及時啟動了突發環境事件Ⅱ級應急響應,自治區黨委、政府、環保部門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映,並表明要解決此事的決心。柳州市通過各種渠道向市民公布信息,緩解市民的恐慌情緒。事件處理過程中,政府做到了信息發布及時有序,特別是能按照“網來網去”的原則,利用微博等新型信息傳輸通道,將權威信息和政府解決問題的負責態度以最快捷、最便利的方式送到群眾手上,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民心,阻止了事態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