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媒體時代,網絡輿論在公共事務處理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力量。網絡的快速發展,對政府執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及時妥當地對突發事件進行處置,還要對由此產生的社會輿論進行引導。突發事件發生後,怎樣向社會公開透明地通報事件情況,穩定公眾情緒,引導輿論走向,成為政府麵臨的重大問題。
我們已經處在微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的發展已經使每一位公民成為了新聞記者,隻要在現場,有手機,第一時間就可以把事實發布到網上。甚至很多事件在媒體與政府還沒有進行任何發布時,網上相關信息已經滿天飛。處於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如果相關政府部門不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就有可能給流言蜚語極大的空間,造成公眾先入為主,認為先得到的消息是真實的,而政府發布的不一定正確。
網絡輿論的影響力不斷地提醒政府要重視網絡輿論及對其引導,堅持信息及時發布,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才能掌握事件發展的主動權,化解危機。美國著名危機管理專家邁克爾·裏傑斯特說:“現代組織處在一個其活動透明度日益增大的時代裏。若一個組織不能就其發生的危機與公眾進行合適的溝通,不能告訴社會它麵對災難局麵正在采取什麼補救措施,不能很好地表現它對所發生事故的態度,這無疑將會給組織的信息帶來致命的損害,甚至有可能導致組織的消亡。”隻有保持信息的公開與透明,才能贏得民眾更多的支持,才能更好地進行輿論引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成都公交車自燃政府積極主動開展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
2009年6月5日上午8點2分,成都市一輛公交車發生自燃,車上乘客在120人左右。成都市公安局接到群眾報警後,調集消防車輛於8時9分到達事故現場,2分鍾後將明火撲滅,並將傷員送往附近醫院緊急救治。截至當日上午9時30分,據成都軍區總醫院市場部宣傳負責人張虎軍介紹,醫院共收治傷員42名,其中重傷員27人。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10時40分左右在事故現場附近進行了簡短的新聞發布,成都市市領導和有關單位也就事件情況向公眾作出說明。
成都市2009年6月6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燃燒公交車和駕駛員相關信息。成都市交委主任胡慶漢對公交車的相關情況進行了通報。7月2日據四川省公安機關通報,成都“6·5”公交車燃燒案已告破。警方查明,此案是一起特大故意放火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張雲良已當場死亡。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網絡的出現,使信息進入了高速傳播時代。如成都公交車燃燒事件發生在6月5日上午8點多,在媒體還沒來得及進行報道時,就有很多民眾通過手機在微媒體平台上發布了與事件有關的各種消息。成都公交車燃燒事件發生後,傷亡101人,這一令人震驚的突發事件迅速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公眾的注意。
事件發生後,成都市迅速啟動突發公共事件新聞應急預案,以“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為原則,在多個平台上積極主動進行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為事故處置贏得有力的支持,進而塑造了負責任的良好形象。 江蘇出現“最牛的小朋友”政府失聲引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