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人文關懷,以人情味減緩危機(1 / 1)

同樣一件事,充滿感情的、積極的表述和冷冰冰的表述往往有不同的效果,充滿人情味的表態能減緩危機,也能避免危機,反之,冷冰冰的表態則會招致網民的強烈反應,引發公共輿論事件。所以突發事件發生後的表態尤其重要。危機中涉及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情況等是公眾最為關心的,政府的有關表態一定要以人為本,充分突出人文關懷,不要打官腔,切記“人文關懷”是重要的處理原則。

但是,我們有些地方和部門還沒有理解“人文關懷”對緩解危機所起到的作用。有時,對於一些情況的介紹、問題處理的表述過於冰冷,缺乏對生命的同情和尊重,對事件中的受害者也未表示應有的關注和重視。也有一些時候,過於突出領導,頌揚成績,對事件處理過程的表述變成對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表彰,這無疑會令公眾非常反感。

黑龍江鶴崗新興煤礦重大事故“主流”之說引眾怒

2009年11月21日2時30分,黑龍江省龍煤控股集團鶴崗分公司新興煤礦發生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發當時在井下作業的528名礦工中,有420人成功升井。27日16時左右,隨著最後一位遇難者遺體被找到,最終確定該事故共造成108人死亡。

事件發生後,麵對公眾的質疑,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在回答記者“將近一個小時,一個礦500多人沒有撤出來,這是很奇怪的”的問題時,發言人表示:“這裏應當看到一個主流的東西,528人中有420人是成功地走出了井下,逃離了那個可怕的現場,這應當是主流。”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礦安監局局長趙鐵錘21日中斷在貴州進行的安全生產調研督導工作,於次日11時趕到新興煤礦,查看了事故現場,聽取了事故情況彙報並對搶險救援、事故調查前期工作等提出了具體要求。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報道,趙鐵錘在22日下午聽取了新興煤礦負責人的情況彙報時,因為感覺報告內容避重就輕,他也“多次打斷對方發言”,要求他們要實話實說。

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因明顯缺乏對死難礦工生命尊重的表態,遭到媒體和網民的集體炮轟。《人民日報》“來論”欄目刊登《豈能如此計算“主流”》一文指出:“108條生命變成了‘非主流’,這個說法讓人震驚。死生事大,每一條生命,都是100%。安全生產這樣攸關性命的大事,豈能用百分比計算主流?”微媒體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公眾可以即時參與到各種社會熱點事件中來,人人都可以很容易地獲知來自於各方麵的信息,並就這些信息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倘或政府、領導或者新聞發言人的話語過於理性化、格式化、精英化,會讓更為感性化、情緒化、平民化的網民覺得難以接受,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不能夠實現有效的輿論引導。

武漢大學“解聘門”事件校方欠妥回應冷人心

2009年11月,一篇題為《武漢大學對待功勳教授果真寡情薄義》的帖子在網上流傳,講述了武漢大學在該校城市設計學院院長張在元教授的病床前宣讀解聘合同的行為,此時張在元已經無法動彈和說話,隻能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此帖一出,瞬時引起網友的強烈反響,很多網友指責武大“狡兔死,走狗烹”。此文即出,張在元和武漢大學迅速成為全國輿論關注的焦點。

麵對公眾的質疑,武大做出解釋:“確有與張在元教授終止合同一事,但網上內容片麵,過度誇張。”聲明稱,按照聘用合同約定,張在元的醫療費用應由個人支付,但學校除補貼16.5萬元,已墊付醫療費用68.6萬元。學校表示對張教授的病情深表同情,但建議張教授及其近親屬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有關勞動爭議問題,出於人道主義,武漢大學仍會盡可能協助張教授渡過難關。

與此同時,校方還在“答記者問”中羅列了2008年雪災期間特派救護車和醫療組等,去西安將張在元接回武大中南醫院治療;動員年輕教師、管理人員和本院的本科生、研究生組成義務護理組,24小時輪流陪護;連續三年前往張在元的老家慰問其老母親等“善舉”,稱武大已經“充分體現了人道關懷和深情厚意”。

武漢大學這一回應一副冷冰冰、公事公辦的勁頭,聲稱“充分體現了人道關懷和深情厚意”及對張在元生病期間校方種種做法的羅列,顯得不近人情。誠然,校方在過往做了許多救助工作,但這種表述方式卻讓公眾對相對弱者的同情急速放大,直至演變為對武大的憤怒。各大媒體在事件不斷升溫後先後介入,對校方的批評鋪天蓋地。武大在公眾心中留下了“刻薄寡恩”、“過河拆橋”的印象。由於微媒體所具有的群體性,由於公眾在情感上會自然而然地向弱勢群體傾斜,一些矛盾很容易被激化。學會“微語言表達”,其根本目的就在於把好事做好,使輿論引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