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網民的任何一句言論都可能引發大範圍的討論與爭議,尤其是知名人士的言論更是普通網民關注與討論的熱點。在上述案例中,張小波微博中的“破爛”二字,引發了網友尤其是瓊海網友的強烈質疑,從張小波的言論引起的網友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出網民特別是知名網民言論的重要性。任何網民,不論你的地位多高,在發表言論時都要客觀、公平,看問題盡量全麵些,這樣才不會遭到他人的質疑與鄙視。隻有網民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才能優化網絡環境,利於互聯網輿論的引導。
網絡意見領袖對網民的影響不可小視
中國社會科學院於建嶸教授以專家學者的身份現身網絡,通過在新浪微博號召“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逐漸為公眾所熟知,媒體和政府也對他給予了高度關注,最終他成為專家型網絡輿論領袖的代表。
香港鳳凰周刊記者部主任鄧飛,利用微博向民眾報道了打拐的全過程,通過一條又一條的“信息轟炸”,粉絲數量一度達到30萬人;專欄作家連嶽在廈門PX項目建設事件中連續對工程項目提出批評;著名主持人黃健翔、孟非等在南京地鐵工程項目中質疑政府相關部門砍伐梧桐樹、呼籲網民開展護綠行動,都起到了意見領袖的作用。
被中央電視台評選為201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郭明義,來自基層、勤奮工作、生活樸素、樂於奉獻,通過微博擴大愛心接力的範圍,是草根型網絡輿論領袖的代表,他的事跡和追求從影響身邊人發展到感染全社會。
微媒體的快速發展,使群體更細化,每個群體在發展中都會逐漸產生自己的意見領袖。雖然是不同群體,但是他們之間有一定聯係。當網絡事件發生後,不同群體的人都會發出自己的意見,每個群體的人都支持本群體意見領袖的觀點。意見領袖是公眾人物,無論是打拐,還是麵對不公平的行為伸張正義,或是郭明義的雷鋒精神,他們都是一種正義的化身,是一種力量的象征。意見領袖在網民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政府要積極培養意見領袖,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網絡輿論意見領袖一般可以按照其身份特征劃分為媒體型、專家型、草根型、官員型四大類型。政府應當與一切可以合作的力量共同進行突發事件網絡輿論引導,將輿論領袖作為重要的引導主體,發揮出他們的個人影響力,幫助和促進網民對突發事件進行客觀的評論,從而使網絡輿論事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加強網絡意見領袖隊伍建設,對網絡輿情的引導和突發事件應對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社會性事件還是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後,意見領袖的評論潛移默化地引導著輿論的形成和發展。所以,政府在輿論引導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意見領袖的積極作用,借助意見領袖的力量向群眾傳遞具有“正能量”的聲音,引導網友理性化地進行討論,進而平息輿論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