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一車間發生爆炸,至14日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蹤,近70人受傷,約100噸苯類物質流入鬆花江導致嚴重汙染,數百萬群眾的生活受到影響。11月21日,哈爾濱市政府以“要對市政供水管網進行檢修”為名向社會發布公告稱全市停水4天。由於信息不公開,市民紛紛揣測事件起因,停水與地震有關之說使得一些群眾開始搶購商品。一些市民掀起搶水熱潮,日雜商店裏任何一種可以儲水的器皿幾乎在幾個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超市平時賣0.8元一瓶的純淨水漲到了3元,10元一桶的桶裝水,100元也有人毫不猶豫地買走了。水危機使這座城市一度陷入混亂。11月22日,哈爾濱市政府連續發布2個公告,說明上遊化工廠爆炸導致了鬆花江水汙染。23日,國家環保總局的通報證實,鬆花江發生重大水汙染事件的原因是受到雙苯廠爆炸事故的影響。27日晚6時,哈爾濱恢複供水,市民生活秩序恢複正常。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人們由於得不到真相,會產生恐慌,麵對這種局麵,政府最好的辦法是說實話。當停水公告發出後,沒人會相信單純的檢修管道會導致全市斷水。由於權威信息的缺失,出現了市民大規模搶水的非理性行為。22日淩晨,省、市政府決定向媒體公布真相,第二份公告發出,證實了上遊化工廠爆炸導致鬆花江水汙染的消息。針對同一事件,政府兩天發布三個市政府公告,哈爾濱史無前例,在第三次說明真相的公告發布後,明顯緩解了市民的緊張情緒,使危機得到有效控製。
隨著官方權威信息的發布,群眾的恐慌心理有效緩解。當地領導對此有感而發:“為了群眾,更要相信群眾。”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4日起,每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停水後的重要信息,讓百姓在第一時間了解實情。省環保局也以每天兩次的頻率,通過媒體通報汙染變化情況。
地方政府應對這場公共危機的經驗教訓,給其他政府部門和官員在危機處理時應當采取怎樣的心態和做法提供了啟示和借鑒。正如時任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所說,這樣一個範圍之大、時間之長、哈爾濱市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危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隻有向群眾說實話,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才能萬眾一心,共渡難關。可見,在危機發生時,隻有如實地進行信息發布,穩定人心,才能得到公眾支持,更好地引導輿論,更好地應對危機。
“5·26”深圳特大交通事故
2012年5月26日淩晨3時08分,深圳濱海大道一輛高速行駛的跑車與兩輛出租車相撞,致使一出租車內3人當場死亡(如圖7-1所示)。事發後五天的時間內,深圳交警部門對肇事者進行刑事拘留並公布車禍初步調查結果,同時就社會上關於侯某“頂包”的傳言做出解釋和說明。
圖7-2深圳5·26特大交通事故輿論關注度走勢(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深圳警方公布肇事者信息後,死者家屬對結果表示質疑。在5月27日晚間,有網友發微博稱:“希望能揪出真正逃逸的肇事司機,還她們家人一個公道。”此條微博被轉載42746次,評論8792條。此後網友希望懲罰“真凶”,事件在微博平台上的關注度不斷上升(如圖7-2所示)。
隨著公眾對此事關注度的飆升,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加大對此事的報道力度,《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等紛紛發表評論員文章,媒體關注度不斷提升。6月5日,犯罪嫌疑人侯某以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批捕。
在跑車飆車事故發生後,深圳警方短時間內對肇事者進行拘留,在死者家屬質疑肇事者“頂包”後,深圳警方連續三天召開發布會,及時公布視頻、DNA驗證等相關證據,根據事態的發展和輿情的變化對網友的質疑做出積極回應,利用微媒體平台與網友平等對話,較好地化解網友疑惑,也逐漸得到了網友們的支持。
從輿情應對的角度來看,深圳警方對網絡民意高度關注,及時向社會通報事件進展,滿足了網友對獲知真相的需求,同時也展現出警方積極作為的態度,搶占了輿論引導先機,消除了不良影響。深圳市在此次輿情應對方麵,走在了地方政府輿情危機應對的前列,深圳交警的做法值得其他政府部門借鑒。
深圳“5·26”交通事件說明在微媒體時代,政府新聞發布方麵要注重技巧和細節,要秉承“善治”理念,還社會以信心,給網民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