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握“利器”,見“自己”(1 / 3)

自古就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說法,可是自我認知並非說的那麼容易,甚至乍一聽會讓人無從下手。在這一節中我將為你理順自我認知需要考慮的幾種形式以及重要方麵,希望能夠對你的職業規劃有所幫助。

自我認知的N個方麵

你對自己真的了解嗎?先來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吧:

1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2你平日喜歡做什麼事情?

3你想從事哪個行業?

4你有著怎樣的性格和氣質?

5你願意和什麼樣的人一起工作?

6你覺得怎樣才算得上是將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了?

7你認為做什麼樣的事情能獲得成就感?

8你最不願意放棄的是什麼?

對於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來說,自我認知相當重要。與前輩們相比,這一代的新人擁有著更加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較豐富的精神財富,然而如今的職場競爭中有知識、有學曆的“天之驕子”比比皆是,這樣就意味著新時代帶給大家新機遇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與考驗。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有一套完整的職業規劃並能夠正確地自我認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自古就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說法,可是自我認知並非說的那麼容易,甚至乍一聽會讓人無從下手,在這一節中我將為你理順自我認知需要考慮的幾種形式以及重要方麵,希望能夠對你的職業規劃有所幫助。從宏觀上來說,職場中的個體可以通過四種形式來認識自己。

自我認知的四種形式

1“公開我”,也就是自己和別人都知道的部分,這是個人明顯的外在展示形象,不必隱藏。比如說,樣貌、年齡、身高、學曆、專業、婚姻狀況等。

2“隱藏我”,這部分是自己知道,但別人不知道,也是自我私有的、不願意外顯的秘密。比如說,性格中的自私、嫉妒等缺陷,或者是勃勃雄心、內在優勢等。可以通過日記等形式來歸納自身的經曆或自我計劃情況等。

3“潛在我”,也就是我們不自知、別人也不曉得的那一部分,這一部分往往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但卻很難被人發覺。想要認識“潛在我”可以嚐試運用人才測評,這樣能夠察覺到自身平日意識不到的潛力。

4“背脊我”,很形象的一種說法,也就是別人看得見,而自己卻看不到的那部分。我們想要認識“背脊我”則需要多花費一些時間來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進行交流,要敢於持有一種開誠布公的態度,對別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之所以一再強調自我認知的重要性,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能否終生學習高效行動,能否與時俱進靈活調整,能否確定

職業的目標和路徑以及能否贏得獲取職業的機會。那麼,在自我認知的時候需要著重分析哪些方麵呢?這就回到了本節開篇所提到的那幾個問題,接下來我將就以上提到的問題選擇性地來進行分析:

自我認知的四大問題

1.你喜歡做什麼?這個問題是對職業興趣的認識

英國傑出的作家莎士比亞在製定自己的職業規劃時就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職業興趣。莎士比亞年幼時曾在家鄉看過幾次表演,當時他就對戲劇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並且經常和同伴們來演戲玩。

當時他的父親正在從商,當然也是希望子承父業,但是莎士比亞卻對自己有著透徹的了解,他知道從商對他來說絕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他隻想潛心在戲劇界發展。正是因為有了對自己職業興趣的了解,他不斷研究哲學、曆史和文學,甚至各國的文字。為了能夠紮根在戲劇行業中他在22歲那年特地來到倫敦為一家劇院當馬夫,如此便能經常看到演出來琢磨劇情和角色。後來莎士比亞做過配角演員,其實這一切行動都證明了他正在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前進,自36歲起他開始了真正的劇本創作,一生中寫了27個劇本,其中有很多都成為不朽的世界名著。

莎士比亞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對自己興趣的自我認知是多麼重要,將自己感興趣又有能力做的事情作為事業的目標,那麼人的主體意識就會被喚醒,繼而將更大的潛能激發出來。進入職場的年輕人要想一步步向成功的目標邁進,那麼你一定要保證自己從事了一份感興趣的職業,或者你設法將現有的職業變成興趣。

2.你能夠做什麼?這個問題是對職業能力的認識

從客觀上來說,每個人都具備著無限的潛力,事業成功與否就看你肯不肯去持續開發。職業能力就是一個人能迅速、準確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這種心理特征不是暫時性的,而具有長久穩定性。職業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力和想象力,任何一種職業都需要有這些能力。

能力測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瑞文標準推理測驗和威克斯勒測量法等都是測試職場新人潛在能力的常用方法,常常作為智能診斷和人才培養選拔的輔助手段,在企事業單位的招聘中經常用到,因為工作能力涉及一個人能否解決棘手問題、是否具有清晰的知覺和思維、能否發現和利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是否有著適應社會集體的能力等。

3.你適合做什麼?這個問題是對個人特質與職業匹配度的認識

個人特質主要是指一個人在情感、語言、行動、認識上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氣質。氣質能夠將人們心理活動的速度和強度以最快的形式表現出來,帶有穩定性和指向性,所以一個人的氣質與其所選擇的事業是息息相關的。通常來說人們會將氣質分為四大類: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鬱質。每一種氣質都有它的正麵因素和負麵因素,並且對職業的效率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同氣質的人適合從事的工作類別也不相同,依據氣質來製定的職業規劃也更能夠與個人長遠發展相匹配,也更有利於職業選擇的成功。

膽汁質的人通常表現為熱情直率、精力旺盛並有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在接到工作任務的時候也能夠報之以興奮的態度和極大的熱情,敢於克服工作中的困難,但是一旦對工作失去信心之後情緒也很難再提升上去。這種氣質的人更適合做那些競爭性和冒險性的工作。多血質的人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更容易適應新的職場環境,也善於進行人際交流,他們有著較強的工作能力,情緒豐富但注意力不太集中,興趣也容易發生轉變。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有較為廣闊的範圍和機會,適合從事反應靈敏性的工作。黏液質的人有著安靜沉穩的性格,情緒興奮度較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向,在反應速度上也欠佳,但因為他們性格的穩定性更適合從事那些細致、持久性的工作。抑鬱質的人行動緩慢,情緒上也較為敏感,有著較深刻的情感體驗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常常能夠發現別人不易發覺的細節,但也容易感到疲倦和孤僻,對工作的耐受性不高,做事情謹小慎微,他們適合從事諸如哲學、文學和理論研究型的工作。

4.你最看重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對自我價值觀的認識

在前麵的章節中我講到了職業價值觀對一個人在職場發展的重要意義,認清你內心深處最看重的是什麼對一個職場新人頗為重要,因為職業價值觀會激發一個人的領導力和創造力。我認為它的存在也是工作本身的價值和意義。一個人如果能夠依賴並踐行自己的職業價值觀,那麼就能夠在奮鬥的道路上獲得同事和領導的認同,一步步實現自己理想中的目標,並在此基礎之上曆練到一定的管理能力,隻要你的職業價值觀是正確向上的,那麼在若幹年後你很有可能成為具有指揮和調遣能力的中心人物。

我經常說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幸運的人是能夠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命運的人。”你隻有將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夠成為生活的主人。人生的春秋有限,但隻要將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對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明明白白地認清自我,那麼職場將會成為你策馬馳騁的疆場,凱旋將成為最好的結果。

環境認知的三大方麵

我們通常所說的職業環境探索,從理論上來說就是指社會勞動分工和國家職業分類的關係。社會勞動分工從宏觀層麵上講有產業、行業和職業之分;從微觀層麵上來講有工種、崗位和工作之別。

我對近幾年我們國家的就業環境做了調查,結果發現某些行業具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比如說,網絡信息服務行業、房地產開發行業、社會保險行業、郵政電訊業、汽車製造業、理療保健業、旅遊行業以及餐飲娛樂行業。因為行業環境在不斷變化,所以職業環境也不會一成不變,未來職業發展的趨勢會出現開放型、信息化、跨專業、複合型和知識創新性等特點。以下我將對行業環境、企業環境和崗位環境進行著重分析,大家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可以有選擇性地將其考慮在內。

1.行業環境分析

(1)首先要認識你打算或正在從事的行業是什麼。

(2)你所處的行業發展趨勢如何,對社會和生活有怎樣的作用和影響?

(3)本行業存在哪些細分領域?

環境認知細化

(4)在該行業中有哪些國內外較為著名的公司,並對此類公司進行了解。

(5)該行業的人才需求程度和發展趨勢(技能型或智能型等)。

(6)想要從事該行業需要具備怎樣的職業素質以及相關硬件(從業資格證書等)?

(7)在你認識的人中有哪些是正在從事或曾經做過該行業的,這要了解清楚。

(8)對該行業著名公司的領導人物的言論和介紹進行了解。

(9)如果有機會可以對該行業中的一些一般職員進行訪談了解。

(10)了解這一類行業在進行校園招聘時通常設定的職位和對人才能力有哪些具體要求。

2.企業環境分析

(1)做必要的企業調研。你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肯定會涉及自己所中意的某些企業,可以事先對這些企業的整體情況進行調研。需要調研的內容有:企業曆史、產品服務、組織機構、企業文化、經營策略、人資戰略、薪酬福利、員工情況、圖片活動以及相關文件等方麵。

(2)分析該企業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中。摸清這些企業中哪些是處在開發期,哪些是處在成長前期,哪些屬於成長後期和成熟期。如果一個企業已經進入衰退時期,那麼你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則要務必小心謹慎,最好是將其排除在計劃之外,轉而選擇那些有發展力和向上力的企業,這樣也更有利於個人能力的發揮。

(3)對企業進行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看看是否與自己相匹配。你在對那些目標企業做調查研究的時候可以采用企業調研報告的形式,這樣一來你就會清晰明了地對目前眾多的企業進行歸類,哪些是你喜歡的,哪些不太適合你也能夠一目了然。一旦發現這個企業與自身發展不太匹配,那麼就可以立即開始對其他企業進行探索,直到最終敲定好自己所喜歡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