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職場精英是怎麼煉成的(1 / 3)

有一個細節值得我們注意:美國人在辦工場合絕對不會接聽工作之外的電話,他們在做一個項目的時候,如果電話忽然響起來,即便是上司提醒他“快去接聽”,他們也會說“NO”。

西洋之石,可攻漢玉

想知道外國人是怎麼進行職業規劃的嗎?其實“職業生涯教育”的理念在一些發達的國家中不但有著悠久的曆史,而且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模式和製度。

美國人的職業意識培養是從6歲開始的,一個不可思議的年紀,大多數的人在這個年齡上還眷戀著母親的懷抱,可是他們已經在小學中接受了啟蒙級別的職業指導課並試圖將人生的規劃有計劃地展開。美國人覺得年幼時恰是一個可塑造的階段,從人生之初就讓孩子開始為將來做打算,為日後可能從事的職業準備好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通過參加花樣繁多的誌願者活動,引導他們積累職業體驗,鼓勵孩子嚐試兼職工作來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大多數的美國人在孩子將要升初中的時候會聘請專家來為其進行職業興趣分析。你可能會覺得,十來歲的孩子職業大方向都沒有定型就來進行各種職業規劃這不是天方夜譚嗎?其實不然,因為職業實踐活動能夠將孩子性格中的一些特征顯現出來,為其未來的職業選擇打好基礎。

再來看看英國,英國人的職業規劃同美國人驚人的相似。他們也是在小學中就設置了一年的職業指導期,在中學階段將進一步加強職業指導,老師和家長相互配合鼓勵孩子進行職業探索,並嚐試選修相關的課程。

德國呢?德國算得上是世界上職業係統最為規範、發達的國家。他們有成套的職業模擬係統,並經常讓孩子們觀看與職場活動相關的錄像,對敢於嚐試實際操作的人給予獎勵。這樣孩子從小就開始重視自我認知,學會製定職業目標,加上學校裏特設的職業指導課程,這些都讓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對未來職業有個提前的窺見。除此之外,學校裏還經常舉辦一些職業測評之類的活動。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小時候所表現出的行為特點和性格趨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示出他們日後的發展趨勢。咱們中國民間的“抓周”,或許就算得上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次“職業選擇”吧。東西方之間在思想文化和處事方法上存在差異,我們剛才見識了西方人對職業規劃的重視,接下來再談談西方人在職場上的相處之道,如有必要我們則可以取其精華。

外國人的職場表現

1.重實質,淡化外表

與外國人相比,我們中國人在職場上算得上是委婉派了,同事之間的溝通也少不了寒暄和拐彎抹角這套環節。可是這些卻是老外們不喜歡的,他們更願意直截了當地切入主題,把問題大膽地拋出來,甚至在向領導發送郵件的時候也會直呼其名,這樣的做法要是放在我們國家那肯定是相當別扭的。但是在英國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更習慣就事論事,工作郵件上側重的就是工作,不會考慮其他外在的因素。而我們國家,辦公室中打個電話、發個郵件甚至是小問題的處理都習慣將同事、背景、情緒等交集起來,忽略了其中的某個環節就有可能讓這次的共事變得不太愉快。這樣一來,不同部門之間的距離就成了問題,電話稱呼郵件措辭就成了要慎重的事情,人脈連接建立與否就成了要考慮的因素,一件工作中的小事情做起來反而會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東方的職場對禮節的重要性加以濃墨渲染。

2.超嚴謹,注重細節

我有一個朋友原來就職於一家中型企業,後來種種機遇讓她進入德國的一家公司中,剛開始她還不太習慣,此前的企業領導會利用業餘時間和大家交流情感,甚至還會時不時送給手下小禮物表示鼓勵,即便是工作中偶有失誤也能講講情麵。可是德國的老板卻截然不同,任何與工作相關的小細節他都會看在眼裏,並且要求員工每分鍾都要將精力放在工作崗位上,絕對不允許哪項任務超過工作時限還沒完成,對他來說沒有必要將製度釘在牆上,一切規範都是不言自明的。

我朋友說:“天哪,你從他跟前經過,可以直呼其名,可以指手畫腳,甚至可以呼之即來,他都會欣然接受,但前提是你要保證自己的工作細分到每小時。倘若在時間上有差錯,那他可不是心裏介意,而是毫不留情地批評!”在這裏工作的同事們幾乎都體驗過他的縝密邏輯要求。

有一次,她將收集好的效果數據繪製成表格並準時提交給她的德國老板,第二天她就接到了老板的電話,讓她解釋為什麼每天數據都會存在變化,原因是什麼?再讓她仔細調查一下其中有一組數據與現實情況存在幾分的誤差!這時候我的朋友不得不多花費一小時來進行重新分析。嚴謹並非故意的刁難,隻是一種對待職業的習慣,更何況這樣“苛刻”的要求理性到無可挑剔。你預備將自己打造成職場精英則一定要主動去適應,並將自己也變成同他一樣嚴謹的人。

3.不解釋,用行動來糾正失誤

在日本的企業裏員工們都很少會為自己的錯誤做解釋,他們認為解釋就是掩飾,自己的錯誤被老板指出之後他們會默默聆聽,懷著抱歉的心接受然後在日後不再重犯。甚至是自己的上司誤解了員工,也很少有人直麵為自己叫冤喊屈,他們會用實際行動向上司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我有個朋友跟我提起過他在日本公司裏的一些小事,說她有一次陪同老板去見客戶,客戶到來之後老板才意識到有個文件忘記帶了。這事情的責任自然就落到我那位朋友的頭上,因為老板覺得是手下員工提醒不到位才導致的這次尷尬。可是事實上在前一天我的朋友就已經將郵件發送給那位上司了,或許是因為郵件漏查才出現這樣的失誤。如果換作是你,你會不會為自己做辯解呢?可是我的朋友卻當著客戶的麵將所有的責任統統包攬了下來,後來,基於前車之鑒,她在每次發送完郵件之後都要親自通報上司,讓他注意查收。我問她心裏會不會覺得委屈,她笑道:“不要說在客戶麵前,即便是辦公室裏隻有我和上司,我也是不會解釋的。”其實,這種不解釋而用行動來糾正錯誤的行為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4.尊重他人,讓細節來體現

美國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看起來總是那麼大大咧咧,隨意極了,他們愛開玩笑,也樂意到人多的地方去湊熱鬧,思想較為開放。如果你也這麼認為,那你隻是看到了皮毛而已。其實美國人在職場中特別細心,他們會在細節中讓你折服。他們的職業理念很實在,很大一部分的美國人都會覺得工作是為生活而服務,工作時很敬業,下班後則會好好享受生活。他們不願意將工作帶到生活中來,自己私人的電話也不願意在公開場合透露出來,當然,他們在工作時間內所表現出的敬業精神也是很強大的。我們中國的員工則通常會一天24小時開機,腦子裏會容易將工作和個人情感混淆。

有一個細節值得我們注意:美國人在辦工場合絕對不會接聽工作之外的電話,他們在做一個項目的時候,如果電話忽然響起來,即便是上司提醒他“快去接聽”,他們也會說“NO”。可不要認為這是個例,這其實是美國職場最為普遍的常識。這種習慣早在他們上學的時候就要養成,上課鈴聲響起學生們很自覺地將手機設置成靜音。而教授呢?幹脆關機。這是一種彼此尊重的體現,這樣的處事風格能夠讓人覺得很舒服。

美國職場人有一個共識,他們覺得辦公室就是工作的地方,也不會利用工作的時間來閑聊,他們的意識中會將工作時間、工作區域和生活時間、生活領域區分得一清二楚。而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也不會受到級別的約束,光看他們的言談舉止人們是無法分辨出究竟誰是領導誰是員工。上司們更看重員工能夠做出什麼成績,不會將過多的精力浪費在表麵功夫上。

5.敢發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們中國的員工在開會的時候存在一種這樣的現象:想得多,說得少,很多時間都在沉默。即便是一些中外合資的企業,在開會時也往往是由外國人來掌控整個會議。在這裏我隻是闡述客觀事實,並沒有帶有任何偏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一是因為外國人習慣了將自己的想法自然地表達出來,他們注重實質內容;二是因為東方人自古就有“三思而後行”的處事理念。所以,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在偏重於發揮沉默的效力,而忽視了思維的發散、觀點的碰撞,或者可以這樣說,我們習慣拿出一個成熟的結論,之後再來分析它產生的原因;而西方人則習慣通過爭論一個不成熟的觀點,最後讓它變成一個成熟的結論。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一看外國人在職場上的一些片段,你是不是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呢。實際上職場並沒有國界之分,有的隻是人們在工作習慣上的差異,包括工作在內的任何事情我們都不妨探出頭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始終抱著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心態來觀世界,在你工作的閑暇之餘不如也去尋找一枚

“西洋之石”來研究研究吧。

成功代言人“卡耐基”

很多人將成功與否的標準定為社會地位、資金、房子、車子,而在我看來成功的人生實際上是一種平衡式的人生,不僅包括事業發展、生涯規劃、人際溝通,還包括了心智健康、家庭婚姻和親子教育。在眾多的成功者中我認為有一個人非常值得一提,他憑借自己的能力滿足了各種成功條件,這個人就是戴爾·卡耐基。在這一節中我們就來談談卡耐基的成功人生,希望剛剛步入職場的你能夠依此為範本來規劃自己的未來生活。

卡耐基這個名字已經家喻戶曉,人們為他冠以“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的美譽,他在人際關係研究上頗有建樹,更在心理學上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最為典型的著作就是《人性的弱點》。他在自己的書中收集了很多普通人通過努力最終獲得成功的案例,並采取了演講的方式來拯救陷入迷茫中的年輕人。或許你現在覺得他成就非凡,而實際上,卡耐基在人生之初也隻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人能夠從平凡邁向偉大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那麼他的過人之處究竟在哪裏?他又是如何成為成功的代言人的呢?

卡耐基出生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中,全家的收入主要依靠務農,因為家境貧寒,衣食都成問題,這導致年幼的卡耐基因為缺乏營養而身材弱小,常常受到朋友們的嘲笑,這讓他心中常懷陰影。可是他又偏偏喜歡搞惡作劇,這種調皮的性格幾次都成為學校打算開除他的理由。當受到其他人的譏諷時,卡耐基不會默默忍耐,他通常都是反唇相譏,甚至讓對方無地自容,後來他在語言交流的時候總是帶有刻薄的意味,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成名以後的卡耐基依然無法忘卻年少時候的經曆,他從中得出了這樣的總結:“你想要別人對你和藹友善,你想要在同事中營建一種和睦的氛圍,你想要恰當地處理上下級的關係,那麼,你要牢記,絕不能以任何理由去碰觸別人心靈的傷疤。”

我們知道卡耐基在人際關係研究上卓有成績,但你可能不知道這樣一個被我們想象成圓滑融通的人實際上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憂鬱性格。有很多次他都在跟摯友傾訴自己被煩惱包圍,他想要掘開這些憂慮的根源,可是總是無從下手。甚至有一次在往土地裏埋種子的時候他竟然大哭起來,被問及原因,他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我害怕自己也成為被活活埋在地下的種子!”你可能覺得有些可笑,但更不可思議的想法還在後麵。隨著年齡的增長,卡耐基胡思亂想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他擔心衣著打扮、行為舉止遭到嘲笑,甚至擔心這世界上沒有女孩子肯嫁給自己。事實證明,曾經他憂慮煩惱的事情有99%的都隻是空想而已,是自己嚇唬自己罷了。

這個看起來很怪異、很自卑、總是杞人憂天的小夥子,最後卻成長為一個能夠為別人傳遞正能量、激勵人樂觀向上的心理開導大師,此間所經曆的磨礪可想而知了。在卡耐基16歲的時候曾因為衣著破舊而遭到同學們的哄堂大笑,他懷著受傷的心靈對母親說:“我無法集中精力聽課,因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破衣服上,我如芒在背。”母親很自然地成了他的第一位人生導師,她這樣回答自己的兒子:“今年秋天,我會給你買套新衣服,但是,在你穿上新衣服之前為什麼不想想辦法讓同學們佩服你、尊敬你呢?你一定有這樣的本事,試試看吧。”母親樂觀輕鬆的開導,讓卡耐基的生活中透進了一縷陽光。還有一件事情卡耐基被母親的鼓勵徹底征服了。那是在一場水災之後,農田的作物顆粒無收,父親絕望地抱怨著,而母親卻鎮定地來到田地裏,哼唱起平日的歌曲,開始重新收拾農作物,那時卡耐基暗下決心:我要做母親一樣的人!而他的母親則希望卡耐基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名教師或傳教士。

高中畢業之後卡耐基進入一所師範學院就讀大學,這時舉家搬遷到學校附近。當時學校是可以付費住宿的,但這個貧困的孩子卻因擔負不起市鎮的生活費用,隻能每天騎馬往返於學校和家庭之間。周圍的同學都在疑惑:這個每學期都能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優秀生為什麼還要到處打零工來補交學費呢?他到底是有多窮!當別人議論他的時候,他卻在尋找自己成功的機會。

機會來了,因為學校會定期舉辦演講大賽,而獲勝者的名字則很容易就被廣為人知,他開始嚐試通過演說來突破自己糟糕的境遇。很遺憾的是,經過了12次屢戰屢敗的嚐試,別人已經給了他“毫無演說天賦”的評價。幸運的是,曆經失敗後的卡耐基越發振作,決心一定要挑戰自我。

經過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大循環之後,卡耐基終於憑借著《童年的記憶》這篇演說獲得了青年演說家獎。這是他第一次品嚐到成功的滋味,這次演講的獲勝開啟了他職業規劃的大門。他在成名之後常提到這次的勝利:“以12次的失敗演說做鋪墊,終於在此基礎上贏了辯論比賽,更讓我為之興奮的是,被我訓練出的男生組在公眾演說賽中脫穎而出,被我指導的女生組一舉奪得了朗讀比賽的冠軍。那是一個起點,我要選擇的路方向越來越明確。”

雖然此後的卡耐基依然貧困,但是他的心靈卻逐漸繁榮,與初次進入大學時候的自己已經判若兩人了。一時間他因為演講而成了學院中的風雲人物,當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盡管吸引了全學院師生的目光,但是卡耐基並不因此滿足,他想要在演講領域開辟一片屬於自己的疆土。

時間飛逝而過,轉眼到了畢業的時刻,最初他是打算按照母親的願望回到家鄉教書,可是有了演講的成功嚐試,再加上同學們紛紛開始利用暑假進行函授課程的推銷,工資相當豐厚,他也打算嚐試推銷行業。先後推銷過火腿、肥皂、豬油、汽車。賺錢的過程很充實,他也確實需要錢,然而如果所有的嚐試都隻是為了賺錢,那人生的價值怎麼體現呢?更何況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在大學時候為人生所做出的規劃。於是,他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白天寫書,晚上奔向夜校教書,同時開始策劃將公開演講課程設置在夜校中。這種自信源自他在大學時代公開演說的曆練,加上年幼時他同自卑心做過鬥爭和母親耐心細致的鼓勵,這都讓他有信心有勇氣來跟陌生人交流,也樂於將自己的處事之道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夜校演講班的開設成為卡耐基打開成人教育事業之門的一把鑰匙。

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彙集了卡耐基一生中最寶貴的經驗,他沒有讓這本書帶有絲毫的灰暗色彩,而是讓它盡顯智慧和樂趣,並不斷給人啟迪。正如卡耐基所說,生活會帶給你弱點和自卑,但更多的是給你答案和啟迪,隻要你足夠勇敢,新生活的道路就能夠不斷開辟。卡耐基的著作一經出版就立即獲得了廣大讀者的追捧,以《人性的弱點》為代表,此外還有《人性的優點》《溝通的藝術》《偉大的人物》以及《人性的光輝》等。他將寫書、演講和推銷糅雜在一起,練就了一套以為人處世為主題的成人教育模式。卡耐基的人生智慧在世界領域中廣泛傳播,對現代年輕人的思想和心態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卡耐基也有自己的人生榜樣,這個人就是林肯。可能是由於他和林肯有著相似的童年經曆,也可能是因為林肯的奮鬥曆程與卡耐基不屈不撓的性格恰好吻合,總之,卡耐基將林肯視為自己的人生標杆,並在心中暗下誓言一定要做一個像林肯一樣的人。在卡耐基的演講中,林肯也多次被提起,聽過卡耐基課程的朋友們會有深刻的共識,那就是林肯簡直就是卡耐基的一麵鏡子,他總能夠用獨特的視角來表達自己對林肯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