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在自己的著作和演講中一直在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意義,人無法脫離社會,尤其是在職場中想要遺世獨立那簡直是妄想,所以每個人都有必要學習人際關係的處理,外部人脈安穩也能有效促進個人心理健康並發掘更深層次的潛能。你知道了怎樣同別人相處,接下來就可以大膽著手職業的選擇,而職業道路中的重重困難也將迎刃而解。
看了卡耐基從貧弱少年成長為世界知名的成功人士,你有沒有得到一些啟迪。成功是無所不在的,更沒有年齡、國籍、貧富之分,隻要你善於思索、勇敢嚐試,你的手裏也握著奔向成功的接力棒。
為什麼他們能夠進入華爾街
在美國,有一個地方常被讚譽為世界金融的中心,它也是眾多移民們最向往的天堂,你或許已經猜到了,它就是紐約華爾街。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躋身於華爾街中,然而,真正能夠紮根於此的隻有那些能力、智慧、創造力和膽力並存的人。那是一片競爭激烈風起雲湧的土地,那些在華爾街上成績卓越的新星更是備受人們關注。在這一節中我們就將話題移向華爾街這片埋藏黃金的土地上,認識那些卓爾不群的人,開始思考他們能夠進入華爾街的原因。
1.華爾街的劉嘯東—高能物理博士向投資專家的華麗轉身
劉嘯東是華爾街上傑出華人的代表之一,他在美國奮鬥了十幾年,成為新一代股票投資專家,然而他的最初身份卻是一位高能物理博士。物理學和經濟學看起來好像是兩個毫不相幹的領域,劉嘯東又是如何進行職業轉變的呢?1983年,劉嘯東從故鄉來到美國的堪薩斯大學進修博士學位,當時的他除了口袋裏的幾十美元和一張出國人員考試第一名的成績單之外再無他物,含辛茹苦的國外生涯拉開序幕。一年之後他又一次考取了全優的成績這讓整個大學為之震動,因為他的分數已經打破了博士資格考試的最高分紀錄,為此他也榮幸地接受了學校頒發的榮譽獎學金。
高能實驗物理這個專業是美國人眼中最具成就感的專業。當時劉嘯東的導師是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的成員,更是其所在大學最好的物理專家,他的嚴格苛刻是出了名的,在他所帶領的學生中隻有劉嘯東是中國人,當別人花費七年的時間都無法通過論文考核時,劉嘯東卻隻用了四年的時間將高能物理博士學位順利拿下。他很自然地成為導師眼裏真正的得意門生。出色的表現讓導師還專門為劉嘯東寫了一封推薦信,有了如此重要的名人推薦,找份工作就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和新澤西州立大學陸續給劉嘯東發來了聘請函。劉嘯東將博士後的就讀選在了新澤西州立大學。他逐步邁向了世界科學的寶塔之巔,他成了別人羨慕的對象,可這並不能讓他感到滿足,因為他的目光已經穿透了科研領域投向了競爭更為猛烈的金融投資市場。
1990年年底,劉嘯東開始在證券公司大展手腳。當時有一位教授邀請他到自己的證券公司來做總經理,劉嘯東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走進金融市場的時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夯實股票操作的基礎,所以他欣然接受。雖然這是一個一邊摸索一邊前進的過程,但是劉嘯東依然將公司的行進航向把握得十分精準,賺到的錢也越來越多,他和老板的合作也非常默契。
然而兩年之後,合作關係卻麵臨破裂,原因是老板的兒子大學畢業之後要來公司任職,老板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讓劉嘯東將總經理的位置拱手讓賢。劉嘯東堅定地說:“我不反對你兒子的到來,但我認為他應該從副總經理開始做,隻有當他可以輕車熟路的時候我才會考慮讓位。”老板忽視了劉嘯東從大局的考慮,甚至開始用年底分紅來威逼利誘。他們的分歧正好是年底,按理說劉嘯東不久之後就能夠拿到屬於自己的30萬美元的分紅,可是現在的情況是,這一切的實現需要拿讓位來做交換!
“中國人的氣節難道拿出30萬美元就能夠買得到嗎?”他在30萬美元麵前毅然決然地搖搖頭,盡管後來老板對他進行了再三挽留,可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離職而去。
在金融投資界有了這兩年的嚐試,劉嘯東的職業目標越來越清晰,他決定將學校的職務辭去全心全意地撲向金融界中。學校的職務是大學助理教授,收入高也很穩定,並且不久就能夠獲取教授職稱,是很多人都可望而不可即的。他選擇辭職當然受到了來自家庭、朋友的異議,周圍的人們都很疑惑為什麼劉嘯東寧願去一個充滿風險的領域中也不願意戴上這大學教授的桂冠。這一切隻有劉嘯東自己明白,因為他所渴望的是對職業生涯的挑戰,是對風雲際會的華爾街的挑戰。
不久之後,劉嘯東便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在華爾街一家證券投資公司中擔任起證券部主管。這樣一來他手中就掌握了很大分量的股票買賣權力,另外他的手下還有一班人馬:股票專家、信息分析員等共計30位,一年下來他們為公司賺到的利潤高達千萬美元。這令人欣喜的成績背後是劉嘯東不知疲倦地工作,在那段時間裏他不分晝夜,體力透支加上高強度的腦力活動讓周圍的美國人都大為驚訝。因為那是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付出,可是在劉嘯東看來不過是家常便飯而已。再回過頭來看看他在那個時候擬定的時間表:上午9點到下午4點,晚上7點到次日上午9點。這樣的工作循環讓他的休息時間少之又少,但卻方便了自己在紐約股市、東京股市中的研究。
劉嘯東在股市裏賺了很多錢,年薪、分紅讓人羨慕不已,但是今天的他並沒有為此而變得高傲,他常常回憶起那個身上揣著幾十美元初入美國的自己。那時的他手裏攥著飛赴美國的機票坐在一輛平板車上暢想著未來,那種不可預見的迷茫是他一生都難以忘卻的記憶,他常說:“工作是為了掙錢,但做人則一定要有氣節!”
1994年,劉嘯東為公司創造了1000萬美元的利潤,按約定他可以獲得150萬美元的紅利,可是劉嘯東卻分文不收。他知道公司的另一個部門遇到了困難急需資金,所以自願將自己的紅利拿來幫公司填補虧損。這樣的舉動讓美國人大惑不解,劉嘯東卻雲淡風輕地說:“錢畢竟是身外之物,更何況我們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義’這個字,現在公司有難我理應盡力幫助。”這就是華爾街上的中國精英,一個將智慧和氣節糅合在一起的成功者。
2.華爾街的蔡紅軍—帶著華爾街的氣息回歸祖國
蔡紅軍於1994年離開華爾街,擔任起美國美林銀行北京代表處董事首席代表。她從血雨腥風的華爾街一路走來依然保持著溫柔美麗的外表,樸素的言談舉止讓華爾街中競爭的火藥味消失殆盡。她人如其名,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軍人家庭中,自幼在軍隊大院中生活,她的性格也像軍人一般不屈不撓不服輸。從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畢業之後,她以留學生的身份踏上了美國這片機遇與競爭並存的土地,初到美國就立刻開始了刻苦攻讀的學習生涯。為了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學業之中,她拒絕利用留學時間外出打工,因為她要用所有的時間來爭取一個比任何人都優秀的成績。
如果你坐在蔡紅軍跟前同她交流,她不會像其他留學生那樣告訴你在美國打零工洗盤子是如何辛苦,她隻會說想要獲得比美國學生更優秀的成績有多難。不錯,勤工儉學固然不易,但要在眾多佼佼學子中名列前茅更是挑戰,但事實證明她做到了!華爾街中有一間知名度很高的投資銀行—美林銀行,這個地方已成為世界著名商學院高材生們的天堂。然而,在這樣的行業中大多都是由男性來充當統治者,優秀的女銀行家可謂是鳳毛麟角,年輕的蔡紅軍就是其中的一個奇跡。
那時候中國人對投資銀行的概念尚不太了解,考慮到這個因素,蔡紅軍打算放棄華爾街的職位回到中國將投資銀行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散播到生養她的土地上。她回到故鄉之後曾屢次提到北京大學,這是自己的母校,也是錘煉她自信嚴謹個性的地方,正是因為有了母校的教育她才能夠在華爾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即使她成了職場的女英雄,那種對母校的依戀和感激之情依然沒有絲毫淡化。她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會公開表示自己之所以有果斷機敏的判斷力以及堅強的性格,都是因為母校的培養。蔡紅軍認為在大學期間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判斷力、組織力的鍛煉更是不可或缺,一個想在華爾街這樣的金融領地上站穩腳跟的人僅僅依靠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談到自己在職場上的成績時,蔡紅軍坦言自己的確是個幸運兒。回顧從國內到國外這段生活,她沒有一天不是在為獲得優異成績而努力,參加工作之後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工作和生活在蔡紅軍心中被區分得一清二楚,她在生活中是一個很稱職的女人,愛裝扮、愛服飾、愛一切美好的事物,然而在工作中,她同樣巾幗不讓須眉。因為自己的工作性質,她不得不拓寬自己所接觸的行業範圍,她需要麵對的是知名大公司的老板或是政府部門的高層員工。這一切都意味著她不可以像在生活中那樣低聲細語隨意交流,一旦在行為舉止上出現疏忽,她的形象就會和她的職業不相匹配,也會讓和她打交道的那些人無法接受。
為了工作,她寧願將自己的女性特征隱藏起來。就像她所說的那樣:“我希望眾人將我和他們擺在同樣的位置上,不要因為我是女性而投來異樣的目光,我不需要人們用‘溫柔漂亮’的字眼來形容,我需要做的就是憑借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為公司贏得更多的客戶。但在工作崗位之外的我同樣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女性角色中來。”
在蔡紅軍訂婚的時候,她這樣說道:“對女人而言,家庭、婚姻和事業都很重要。”“到底哪個更為重要一些呢?”人們這樣追問道,她坦言在她心中家庭要在事業之上,工作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生活。蔡紅軍從華爾街回到祖國之後在事業上做出了優秀的成績,1998年也就是她離開美國之後的第四年,她接到了來自總部的調令,這意味著她需要再次離開北京奔向紐約總部展開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和新的成績也在等待著她。
3.華爾街的楊致遠—讓互聯網和金融股市相連接
楊致遠這個來自台灣的中國人常常被人們稱作“矽穀精英”。如果我將他和華爾街聯係在一起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楊致遠和華爾街的關係確實是很微妙的。可是如果你站在華爾街中提到這個名字,一定是很多人都知道,因為他已經是那些華爾街億萬富翁在生意上的好夥伴了。甚至一些華爾街精英在楊致遠麵前都自歎不如:“我怎麼就不能做成他做的事情呢,那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事情!”
楊致遠祖籍台灣,年幼時便隨家人移民到美國,後來進入斯坦福大學進修,在大學裏他的視野得到了拓寬。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意識到互聯網上的潛在力量要遠遠勝過博士論文,互聯網摸不著看不見卻收攬著很多的機遇,隻要沉下心來開發則大有可為。於是他開始對互聯網產生興趣,很幸運這種興趣並不是三分鍾熱度,而被他視為跟學業在同一個重要位置上的一件事情,有人戲稱他是地地道道的一條網蟲,他樂而不語。實際上,他在互聯網上花費的心思要遠超過在學業上的努力。
1995年,時機到來,楊致遠和同伴們在調查研究之後決定合夥成立一家網絡公司,他們給公司取名為“雅虎”,主要負責網絡位置檢索,也就是將全世界的網絡資源收集起來,以便於人們利用上網來進行查詢。雅虎公司是全球首家上市的網絡檢索公司,之所以能夠有這樣開天辟地的創業之舉,是因為楊致遠和同伴們有著極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公司成立一個月之後,雅虎股票開始上市於華爾街,當天其價格就由起始的13元跳升到32.5元,又開啟了華爾街上以“一夜暴富”為主題的一段新篇章。
你知道“雅虎”這個名字的來源嗎?這是《格列佛遊記》中一個角色的名字,公司成立的時候張誌遠還沒有到而立之年,他的年輕和朝氣加上公司名字的趣味性讓這個公司顯得越發富有創造力。如今上網查詢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了,甚至問題一出現就想要去網上搜搜答案、尋尋意見。雅虎為了能夠與時俱進也正在不斷地擴大疆土,朝著集團化的模式發展。
有人說楊致遠的成功依賴於他的智慧和機遇,不錯,知識和運氣對一個人的發展很重要,但是我認為推動他邁向成功的還有孜孜不倦的勤奮。我們更容易看到別人的榮耀,卻忽略了他們背後的努力,楊致遠和同事們經常挑燈夜戰,累到了極點才會小憩片刻,創業初期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在辦公室中是怎樣睡著的。華爾街在美國,而美國人似乎對旅遊和休假更感興趣,楊致遠的拚搏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無法替代楊致遠。
提到華爾街,楊致遠曾這樣說:“其實,華爾街上有很多華人都做出了一番事業,矽穀同樣如此,在高科技的巔峰公司中華人創辦的占到了400餘家,這些都是讓我感到自豪的。”
4.華爾街的蔡誌勇—神機妙算的金融魔術師
華爾街中有不少華人,而蔡誌勇則稱得上是獨領風騷,他出名較早且在商場上屢戰屢勝,甚至連業界的很多人都覺得他有神機妙算的本領。蔡誌勇是上海人,受到上海灘上金融風雲的耳濡目染,所以年少時期就在金融方麵表現出過人的天分和機智。1947年他在讀完高中後獨自一人奔赴美國開始了大學生涯。大學期間,他對證券方麵的信息有著密切的關注,雖然那時候的他還算不上是個行內人,但是金融證券的動向卻也能夠參透幾分。因為興趣所在他將很多心思都放在了華爾街的起起落落上,而學業在他心中則要位列其次。
眼看工商管理碩士的學位將要成為囊中之物,可是蔡誌勇卻毅然決然地選擇放棄。當時很多的同窗好友都大惑不解,原來他收到了一家證券公司的聘請,打算去那裏做初級分析員。當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他選擇到這家公司工作,那麼碩士學位就拿不到手了,不過他覺得這個機會要比獲得MBA更有價值,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要放開手腳在證劵市場中大戰一番。來到這家公司之後,他基本上不用進行過多的初期培訓,平日裏早已經練就了這方麵的基本功,很多業務上手非常快,他身上的才華逐漸顯露出來。
作為職場新人,他的身份是初級分析員,周薪50美元,可以說工資和地位都在底層,但是因為他對證券業務充滿好奇也頗感興趣,所以這些原本看起來乏味的工作在他看來也是津津有味的。蔡誌勇是一個很會毛遂自薦的人,一旦找準時機則絕不退縮。1985年,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主動給老板親筆寫了一份建議書,在這份兩頁紙的建議書中他闡明了成立另外一個基金的必要性。這樣的提議出自一個如此年輕的初級分析員之手,這樣的舉動讓老板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更何況在這份建議中充滿了敏銳的智慧和長遠的預見,所以它很快得到了公司總部的采納。新基金成立不到一年就為公司賺到了一筆大錢,而蔡誌勇本人也從中賺取了十萬美元的分紅,這讓他覺得他的職業選擇是正確的,初戰告捷讓他在證券方麵信心倍增。
這件事情之後,蔡誌勇的名字在公司裏已經是無人不曉了,大家把他稱為“神機妙算的小財神”,老板也對他讚不絕口,說他是上天為證券界恩賜的天才。蔡誌勇在這家公司中工作了六年之久,其間公司的業績一直呈現出翻倍狀態。老板拿出公司四成的股權贈給蔡誌勇,說這是他應得的獎賞,與此同時蔡誌勇的職位也已經晉升到集團執行副主席一職,一時間他在紐約的華爾街上如魚得水。
蔡誌勇所期待的絕不僅僅是高薪資、高職位,他一直希望有厚積薄發的時機。終於,自立門戶的時機來臨了,他向老板遞交了辭呈。盡管上司對他一再挽留,但他統統婉言拒絕,他覺得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才應該算得上是體現了人生的價值。
在華爾街自立門戶之後,他依然保持著精妙的預算天賦,他發現現在的人們已經察覺到將現金存到銀行中所獲取的利息很少,所以便嚐試性地推出了五類新基金,他的舉動讓華爾街的投資巨頭們深感震驚。他們之所以覺得詫異,是因為即便是一個在華爾街實力雄厚的大公司也不敢在同一時間將這麼多的基金推出來,而蔡誌勇的公司隻不過是處在起步階段而已,他竟然敢有此作為!就是憑借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拚勁兒,蔡誌勇的股票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就吸納了兩億多美元的資金,他在股票投資上的天分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盡管華爾街強手如林,他依然能夠做到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