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腳踏實地,重新上路(3 / 3)

我們再來看一個在事業上敬業奉獻的真實故事。

不知道你對2003年還有沒有印象,那時候打開電視或電腦看到的都是關於“非典”的新聞。病毒的彌漫讓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危急關頭許多“白衣英雄”站在一線上同病魔抗爭,他們中的很多人為了堅守職責甚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隻有一次,但是醫生們為了挽救別人的生命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種敬業精神多麼難能可貴。現在你不妨反躬自問一下,如果換作是你,你敢不敢用生命做事業的賭注呢?

在同非典型性肺炎戰鬥中因公殉職的第一位醫生名叫鄧練賢,他是廣東省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的黨支部書記。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鄧練賢接到了來自醫院的緊急電話,原來是有兩位病情嚴重的

“非典”病人轉入本院中。雖然處在放假期間,但是考慮到醫院人員配置緊張,鄧練賢毅然決然地決定挺身而出,他不顧家人的阻撓堅持要到醫院去為傳染病科人員進行調配和組織。

鄧練賢是該醫院中傳染病科的主任醫師,他對於自己所接手的這項工作的風險是一清二楚的,但是醫生的職責不容推卸,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來全程參與親力親為。在一次搶救患者的時候鄧練賢不幸感染病毒,當時傳染病科中籠罩著病毒的魔影,幾乎沒有哪個醫護人員能夠幸免傳染,而鄧練賢的病情則最為嚴重。在平日的工作中但凡是和病人相關的事情他一定要細心過問。事必躬親的工作作風導致他全身的免疫係統被嚴重破壞,兩個月之後鄧練賢犧牲在工作崗位上。鄧練賢的敬業精神讓他的離開平靜而坦然,他生前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已經將從醫作為我終生的事業,早已做好隨時付出的準備,實現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目標。”

如果你對自己的事業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那麼你就願意為它去奉獻所有,不要覺得這是多麼官方的語言,天道酬勤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個人隻有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讓一切行為都變成自動自發不求回報之舉,要麼物質、要麼精神,你總會得到一種。我認為三百六十行中的任何一種職業都能夠在社會上產生價值,有的崗位是光鮮亮麗的,有的崗位則是鮮為人知的,有些敬業負責是能夠獲得榮譽和獎賞的,有的付出和努力是隻有自己知曉的,無論怎樣,隻要你在工作中盡心盡力了那就算得上是成功的。或許你剛剛步入職場,覺得敬業不過是完成本職任務這麼簡單。

但要知道總會有人比你更上進更優秀,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所付出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青春年華,這樣的人是我所敬佩的,他們的敬業也是無上崇高的。那接下來我們就說說那些敬業負責的員工他們所具有的共同表現。

敬業負責的表現

(1)對自己的工作崗位有正確的認識,每天按時完成工作,同時也要投入情感,將工作崗位變成自己的情感依托。

(2)一旦發現工作中存在責任的空缺,則立馬主動挺身補上,保證工作能夠按照原計劃順利進行。

(3)遇到困難不逃避,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力量來解決,注重行動力。

(4)嚴格要求自己,凡是經手的事務都確保完成,不留後患。

(5)將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懂得個人想要取得成就需要依賴集體。

(6)能夠堅持踐行敬業的精神,麵對職場誘惑有強大的定力。

(7)對企業能夠常懷感恩之心,深知沒有企業就沒有個人,不忘企業的恩情。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來維護企業的名譽。

勇於擔當、誠實負責,朝著“零失職”的方向努力,將失誤控製在最低值。

及時將手頭上的工作進行分類處理,從而保證它們能夠有條不紊地進展。

(10)在初入職場的時候就要打好基礎,杜絕在工作中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

職場中的“牆頭草”做不得

什麼是職場中的“牆頭草”?我們說“天下熙熙,皆為利趨;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追名逐利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在工作中過於看重“利”字,甚至一切都將個人利益作為出發點,那麼他就很有可能成為職場中的一棵“牆頭草”。搖擺不定是他的本性,他會隨時改變自己的職業方向來迎合能夠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人,這樣一來自己的意誌力和判斷力就會迅速下降,到最後甚至連基本的原則都沒有了。

我們一直在談職業生涯規劃對一個人的發展是多麼重要,但是如果你在工作中做不到忠誠,你所有的規劃又怎麼能夠得以實現呢?古人說“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講的就是做人不可做“牆頭草”。近幾年我看到有不少的年輕人都在忙著跳槽,他們的心態相當浮躁,尤其是那些剛剛大學畢業的人,短短一兩年就能更換七八份工作,難怪有人將當今的職場形容為“跳槽時代”。在這個時代下應運而生了一批“鍾擺員工”,利益的引誘、規劃的欠缺讓他們隨時都擺出準備跳槽的姿勢,他們會反反複複地在不同企業中徘徊遊弋,因為有利益在身後發揮著驅動作用。

對這些“鍾擺員工”而言,他們隻不過將工作視為短暫的職業,而根本稱不上事業之談,崗位也就更沒有什麼固定性了,即便是找到了很適合於自己的企業和崗位他們還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更有甚者為了個人的蠅頭小利不惜出賣企業的商業機密,導致員工之間信任度降低,企業中籠罩著不安的氛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員工的工作,這樣的害群之馬擾得企業效益難以提升。所以,我說職場中的“牆頭草”萬萬做不得,你可以僥幸一時的魚目混珠,卻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露出破綻,否則在整個職場領域中,你將很難再繼續立足。

在前麵“古代職業規劃麵麵觀”中,我特意提到了三國時期呂布這個人物,他就是因為“牆頭草”的身份最後身敗名裂的。在職場中像呂布這樣的人物還不在少數,我將其分為四大類型,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都要對這樣的人小心防範,同時更要時刻警惕自己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職場四類“牆頭草”你中招了嗎?

1.不學無術型的“鍾擺員工”

他們根本不懂得“責任”兩個字怎麼寫,在工作崗位上終日抱著得過且過的念頭。這種類型的員工隻想從事那些省心省力的事務,工作在他們眼中充其量算得上是件謀生的工具,要說利用事業來充實自己的人生,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2.見利忘義型的“鍾擺員工”

其典型特征是缺乏原則,唯利是圖,隻願同甘,不思共苦。這種類型的員工往往成為企業競爭對手挖牆腳的對象,對方稍微給出一些甜頭,他就會忘記企業中的規章製度,做出一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糊塗事,容易讓企業蒙受損失。

3.阿諛奉承型的“鍾擺員工”

這種類型的員工因為善於玩弄心機而在單位裏很吃得開。他們是職場中典型的變色龍,對待不同身份的人會換上不同的麵孔,遇到企業領導則阿諛奉承、畢恭畢敬,從外表上看去似乎還對企業相當忠誠,但實際上卻是心猿意馬,若將重任托付給這樣的員工,大事難成。

4.暗箭難防型的“鍾擺員工”

他們在專業技能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為價值觀的動搖不定容易出現大方向的偏差,最終導致職場出軌事件的發生。他們看起來是不錯的千裏良駒,實則卻是害群之馬,倘若其他員工受到他們語言上的誘導,則在企業內部的腐蝕性作用就開始生效,最終弱化團隊核心競爭力。

我們接下來將話題轉到忠誠上,員工的忠誠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動力,也是能夠讓優秀者變得越發出色的關鍵所在,正是應了莎士比亞的那句話:“忠誠你的所愛,你就會得到忠誠的愛。”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為,那我建議你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忠誠。當然,職場裏麵誘惑是很大的,絕對的忠誠也很難做到,尤其是當你一開始選擇

了某個處於發展初期階段的企業時。這時候企業的根基還不牢固,規模也算不上大,各種事務流程都尚未步入正軌,這裏麵的員工所麵臨的誘惑更大,特別是競爭對手願意拿出更為豐厚的待遇對員工進行利誘的時候,接二連三的跳槽就開始了。不過,正是因為很少有人具備這樣的定力,所以忠誠對企業來講才顯得越發寶貴。

來看一個真實的職場故事,相信你從中也能夠發現一些微妙的道理。美國電子界有不少的精英人士,而克裏丹·斯特就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位。在業界,克裏丹·斯特的名字也算是廣為人知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一開始就職於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中。

在那家電子公司中,老板給了斯特工程師的頭銜,但是他並不認為自己僅僅是工程師,反而覺得自己同樣也是這個公司的主人翁,這樣的心態讓他在處理每件事情時都盡心盡力。不久之後,斯特所在的小公司陷入困頓,原因是比利孚電子公司對其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裏,小公司很自然地處於競爭劣勢,斯特為此也深感煩惱。

某天早上,斯特接到了一份進餐邀請函,打開一看竟然是比利孚電子公司技術部經理寄來的。競爭對手發來的邀請,這似乎很有趣味,他決定一探究竟。雙方見麵之後,先是一番寒暄,隨後那位經理便提出想要同斯特進行一筆交易,比利孚電子公司會給他豐厚的回報,以此來交換斯特公司新研發的產品數據資料。

原本性格溫和的斯特這一次卻勃然大怒,他毫不留情地斥責那位經理的卑劣手段,義正詞嚴地說道,即便是自己的公司危在旦夕也不會為了這些私利去做背信棄義的事情。同時,他還不忘對比利孚電子公司進行批評和諷刺,嘲諷他們競爭手段的陰暗。

麵對斯特的指責,比利孚電子公司的經理顯得既平靜又有耐心,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露出了笑容,說道:“這件事情是我不對,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敬你一杯酒。”

不久之後,斯特所在的公司在競爭大浪中最終還是難逃厄運。麵對企業的破產,斯特在難過之餘也不得不重新尋找一份新的工作。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了來自比利孚電子公司的聘請書,不明就裏的斯特應邀來到該公司總裁辦公室,隨後被告知他已經是這個公司的技術部門經理了,這一切讓斯特大吃一驚。

原來,最初的技術部門經理退休了,在他離開公司之前向總裁推薦了斯特,說他在技術研究上很有潛力,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人才,他身上有著忠誠正直的品質。這一切都在上次他們二人的進餐中流露無遺。一個能夠在誘惑麵前搖頭拒絕的人,一定是一個以崗位為榮的人才,他們可能會錯失一些眼前的小利,但是卻能夠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機會。

確實如此,任何一家企業都會重用那些才華與忠誠兼備的員工,員工職業道德的最佳體現莫過於他們對企業的執著和對責任的履行。反之,那些“鍾擺員工”則會因為定力的缺乏而遭到企業的質疑,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所以我在這裏告誡大家在就職之前就要服下“定心丸”,不要隨隨便便地見異思遷。另外,我認為“忠誠”這種關係應該是一種相互的狀態,也就是說員工忠誠於企業,而企業也要對員工給予充分的信任。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我忠誠我的員工,這是我對他們應負的責任。”愷撒大帝也說過同類的話:“我忠誠我的臣民,因為我的臣民對我忠誠。”現今的企業管理者都通常依據時間來鑒別忠誠度,他們覺得員工在企業中持續工作的時間年限就是最簡單的衡量其忠誠度強弱的標準。一個參加工作不到三個月就開始考慮跳槽的員工他的忠誠度是無法跟那些陪伴企業三十餘年的員工相比較的。我個人覺得,隻要一份工作和你個人的職業規劃是在一條平行線上,也就是說它並不羈絆你的發展,那麼大體而言就是適合你的,你可以在它身上做進一步長遠的規劃,當然前提是帶著一顆忠誠的心。在這裏還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並非所有的跳槽都是“牆頭草”的象征。也有一些正麵的跳槽轉行,好比說當某個企業所提供的發展空間並不能滿足員工長遠的職業規劃和個人能力時,員工選擇離開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領域這是無可厚非的,這樣的員工算不得是“鍾擺員工”。

我在麵試新人的時候也非常看重應聘者在上一家公司的就職年限。如果他在自己以前的工作崗位上堅持工作了五年以上,其他專業技能不說,最起碼我會給他一個及格分數,因為這個人是有定力的,踏實肯幹類型的,這點滿足了再來談那些職業規劃、價值觀等,當然應屆畢業生要做另談。我認為一個人能夠在崗位上堅定不移地工作五年,他的縱向能力已經變得很紮實,基礎牢固,這樣在以後的職位晉升時也可以視為一種有利條件。反之,如果這個人在不同的企業之間來回跳槽,並且職位一直處在同一個層級之上,那麼他在自身能力上多多少少都會有所虧欠。

在麵試過程中這樣看人的可不隻是我自己,很多資深的人事管理人員,他們能夠從眼前這個人的言談舉止以及對上一家企業的評價中參透他的性格特征,甚至能夠估量出他的內在潛力和職業前途。你想想看,一個做慣了“牆頭草”的人,即使他在麵試過程中掩飾得再好,也總會有破綻露出的那一天。做管理的是要為企業招聘千裏良駒,不想卻遇到了害群之馬,那麼這個“牆頭草”的根基又怎麼能夠紮得穩呢?所以說,在職場中為人處世一定要有定力,要看重自己的忠誠心,跳槽是可以的,但不要做人人厭棄的“鍾擺員工”。

職場中之所以會頻繁出現“牆頭草”,其根源還是因為他們在一開始就沒有一個完整係統的職業規劃,根本不知道具體大方向該往哪裏走。由此可見,做職業生涯規劃的確是刻不容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