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重估自己,瞄準優勢(2 / 3)

人為什麼必須被奴役著,而不做驍勇的將軍?很大的原因在於,人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習慣了被影響而不動腦筋,習慣了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而不改變自我。什麼時候把工作變成人生的追求,什麼時候把生活看作亮麗的風景,你就真正成為了自己的主人,成為了命運的主宰。

美國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曾說過:“天下所有成功者的個性都是永爭第一。這是成功的目標法則!如果你是個業務員,賺1萬美元容易,還是10萬美元容易?告訴你,是10萬美元!為什麼呢?如果你的目標是賺1萬美元,那麼你的打算不過是能糊口便成了。如果這就是你的目標與你工作的原因,請問你工作時會興奮有勁嗎?你會熱情洋溢嗎?”

那麼,你是否擁有這種“把工作當追求”的個性呢?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如果你隻是為了高分而學習,那麼或許你可以獲得一個耀眼的分數;但是,如果你是為了知識而學習,那麼你就會得到更耀眼的分數與更多的知識。如果你做生意為了賺錢,你可以賺很多錢;但是如果你想追求商業方麵的成功,那麼你不僅可以賺很多錢,還可以獲得一番成就。如果你隻是為了薪水而工作,你可能隻能得到微小的收入;但是如果你工作是為了未來,那麼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同時也可以獲得個人滿足和同事的尊重。你可以對公司的貢獻越來越大,意味著你的個人回報將會越來越多。

當你問NBA職業籃球高手“空中飛人”邁克爾·喬丹,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他與其他職業籃球運動員的表現不同,並贏得了無數的個人或團隊的勝利,是天分嗎?還是球技?或是策略?他會告訴你:“有很多有天賦的球員在NBA,我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個,但造成我跟其他球員不同的原因是,你很難在NBA找到像我這麼刻苦的人。我永遠都會追求第一。”

你可能會感到困惑,邁克爾·喬丹的不懈動力來源於何處?這就要回到他高中一年級的一場籃球賽失敗之後,那一天,喬丹被學校籃球隊開除。回到家裏,他哭了整個一下午。在巨大的打擊下,他或許已經決定不打籃球,但是他沒有,反而把這次經曆轉變成了一種強烈的欲望:他為自己準備了一個更高的追求和更高的標準。他的決定發自於內心,並且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那次失敗刺激他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挑戰。在這個目標的激勵下,邁克爾·喬丹一步步成為全州、全美國大學,乃至於NBA職業籃球曆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他的事跡改寫了籃球比賽的紀錄。

做一個有理想的員工,從頭腦開始轉變。你把自己定位成普通人,就會一直是普通人;你為失敗尋找借口,就會一直在失敗中彷徨;你讓自己變成生活的附屬品,就會一直受生活所累。為什麼不從觀念上改變自我,把自己變成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呢?做一個有理想的員工,從現在開始還不晚。你今天雖然是一個員工,但並不代表你永遠隻能是普普通通的員工,隻要從現在開始努力,朝著目標向前走,就可以變成優秀的員工,就可以變成卓越的管理者,就可以變成你理想中的成功者。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群做事低調、遇事逃避、墨守成規和不會轉變思路的人。他們或因為受到了宿命論的影響,得過且過聽天由命;或因為性格懦弱,缺乏理想習慣依賴在他人身邊;或因為沒有責任心,不敢承擔責任。總之他們被一種消極的思想所指揮,沒有動力沒有激情,最終碌碌無為甚至走向極端。

想要成功,一個人必須具有長遠的眼光。用銳利的眼光觀察現實,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才可能避免失敗,走向成功。

戴高樂曾經說過:“眼睛所到之處,是成功到達的地方,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就像在跳遠的時候一樣,隻有眼睛看得越遠你才能跳得越遠。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業績,就必須先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有深遠的思想和開闊的眼光,按照自己所定下的目標,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到最後一定會成功。凱瑟琳·羅甘說:“遠見告訴我們可能會得到什麼東西,遠見召喚我們去行動。一個人心中有了一幅宏圖,我們就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把身邊的物質條件作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的環境。這樣,我們就擁有了無可衡量的永恒價值。”眼光和遠見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利益,會為你打開通向成功的機會之門。遠見和眼光會發掘你人生的潛力,一個人越有遠見,就越有潛能。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成功,就是局限了自己的眼光和遠見,應該學會開動腦筋,理清思路,敢於有偉大的夢想,挑戰自己最大的能力。不管出現了什麼樣的挫折和問題,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權利與義務

對於所有人來說,工作是其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我們用以謀求生存的手段,也是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每個員工都可以成為企業中不可替代的角色,隻要他能夠在工作中保持積極向上和勇敢負責的精神。職場之中的成功秘訣就是在千難萬險中積極主動,任何時候都不可將自身置於被動的境地,能夠積極主動和自我負責的人猶如一團在寒冷的冬天能夠自燃的火焰,往往能夠帶給別人感動和啟迪。

然而,職場中得過且過的員工仍然很多,在上司分配下來的任務麵前推三阻四、抱怨不停的人也不少。“我現在沒時間”、“我從來沒有做過這個,恐怕我完不成”、“為什麼又讓我來做”等這些常見的借口讓機會在自己麵前溜走。抱著這種消極的處事心態不但不利於自己的工作進展,甚至會影響到周圍同事的工作熱情。這種人不僅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權利。

作為美國最成功的女士希拉裏,曾經有著這樣的人生戰略:“我要讓雇用我的人或者是接受我提供服務的人感到200%的滿足感。”當然,職場中也應當隨時保持這種心態:工作遠不止是做好分內事。優秀的員工不但要將“要我做”變成“我要做”,在更多的時候還能夠超額完成任務,將“永遠不隻幹領導讓我做的任務”作為自己的工作原則。這種員工不但能夠收獲同事的信任更能夠取得老板的尊敬和愛戴,當然,他們也通常是成功所偏愛的對象。

著名社會學家戴維斯說:“自己放棄了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生存的機會。”主動地承擔工作中的責任,自己將最後受益。當然,逃避或推卸責任之後受損失的也是員工自身。那麼,何不全力以赴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老板喜歡的員工呢?要知道,每個老板都會在心中對自己的員工進行恰當的分類,他的分類方式不外乎考察員工責任心的強弱。也許你今天是一名看似貌不驚人的普通員工,然而,隻要你能夠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你就是老板的鍾愛,你更是自己人生的守護神。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有句訓言是這樣說的:“沒有人能夠想當然地‘保有’一份好工作,而要靠自己的責任感去爭取一份好工作。”企業與員工的雇傭關係一旦建立,就意味著員工除了忠誠以外,還要在更大程度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員工熱愛公司的最好體現就是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如果一個員工是一個“自燃型”的人,能夠自我發光、發熱,那麼即使他身處於平凡的職位之上仍然會吸引眾人的眼光。

我有一個朋友叫李建,他是一個企業的職員,他的工作任務主要是過磅稱重。因為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多年,他甚至具備了“以目測重”的過人本領,並且在工作中一絲不苟,領導和同事對他的計量都非常信任。

有一次,企業更換了一批計量工具,李建在工作中憑直覺懷疑其中一件計量工具的準確性,於是,馬上找來標準的儀器進行比較,果然不出李建所料,這件計量工具確實存在偏差。為了避免因為這方麵的疏漏而給企業帶來損失,李建自己動手對該工具進行維修更正。這是一份非常細致又複雜的工作,同事們對其進行勸阻:“何必自討苦吃!有點細微的偏差不是很正常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可以了,哪裏用得著這麼較真?”

“隻是舉手之勞而已,我不能讓企業有損失呀!小小的誤差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巨大的損失。”李建固執地回答道。

李建雖然身為一個普通的職員,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將自己發現的疏漏聽之任之。雖然修理計量工具屬於機械師的職責,並不涉及李建的工作範圍,也不會對他的工資產生影響,但是李建仍然本著“為大局著想、為公司負責”的心態及時將這樣的偏差加以糾正。

李建在工作中態度端正認真、敬業負責的事跡比比皆是,他也因此受到了領導的多次好評。

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來領取自己薪水的員工永遠隻能是平庸之輩。優秀的員工從來不隻局限於物質上的待遇,他們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找到人生的目標和價值的所在,為自己負責任、為自己行義務,最終實現的是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工作隻是一個載體。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有句話說得非常精彩:“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而應該把公司看作是自己開的。”隻有這樣,你才能算是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實現了自己的權利。

困境與希望

人的一生總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困難麵前人們采取的通常是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人逃避、有人推卸、有人拖延,也有人迎難而上。真正的強者就是那些敢於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人們。

古人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在告知我們生活中的困難都隻是暫時的障礙,隻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就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更多的時候,挫折之所以顯得強大,是因為你的主觀意識向它妥協了。

有一句話說得好:“方法總比問題多。”工作中沒有完不成的任務,隻有不會創造條件的員工。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職場中,如果還有誰希望在輕鬆簡單、毫無壓力的環境中成就一番偉業,那幾乎等同於癡人說夢。林林總總的難題出現時,優秀的員工總能夠獨立、勇敢、充滿智慧地去接受,他們不會寄希望於幻想,也不會將心思放在對別人的依賴上。

善於尋找方法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是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這樣的員工不但能在職場競爭中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還能受到機遇之神的垂愛。當今職場不再是單靠老實出力就能夠將工作做得完美無缺的時代了,它對於員工思維的靈敏、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創造性的處事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隻有能夠積極主動思考的員工,才能夠憑借其準確的判斷力在職業道路中走得越來越遠。

1988年4月,海爾集團掀起了向魏小娥學習認真解決每一個問題的活動。

魏小娥是海爾集團衛浴分廠廠長,曾被派往日本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其間她了解到日本的衛浴產品的合格率最高為98%,她便詢問對方為何不是100%合格率。“這不可能。任何人不能保證避免這2%的誤差,你覺得你能嗎?”日本技術人員回答道。

然而,這一句“不可能”卻沒有得到魏小娥的認同,她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在回國後,她便想盡所有辦法打造自己100%合格率的產品。在她麵前有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板材被壓出後都有碎屑需要清理,而這些細微的碎屑便會落在工作現場或原料上,造成板材的黑點問題。在很多人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避免的一種狀況。

魏小娥為了獲得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留心,“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找到了應對的策略,而這要歸功於女兒給他的一次啟發。

有一天魏小娥加班很晚才回家,看到女兒正在用卷筆刀削鉛筆。卷筆刀的構造零件中除了有一個小刀片之外還有一個小盒子,用來盛放鉛筆的粉末。當看到這個情景的時候,魏小娥內心豁然開朗,長期以來糾纏她的難題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答案,她帶著滿心欣喜廢寢忘食地在燈下畫了一夜圖紙。

第二天,這個專門用於收集碎屑的“廢料盒”被帶到公司。它的誕生,讓清理下來的碎屑落入盒中,於是板材黑點的問題就此解決。為了保證原料的純淨度,魏小娥給每一位操作工人都製定了“特質工作服”,白衣、白帽等,有效地避免了任何有可能給原料的純淨帶來的危害。

日本模具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已經晉升為衛浴分廠廠長的魏小娥會見了他,除此之外,與他會麵的還有操作嫻熟的員工、100%合格的產品和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眼前的這一切很顯然早已出乎宮川先生的預料,驚喜之餘他便向魏小娥詢問那些2%不可能被避免的問題她是如何解決的。

“用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魏小娥回答道。

俗話說,“找借口不如找方法”,當問題出現時,首先考慮的不能是自身的缺陷或者別人的優勢,任何理由都是為責任心的缺失擬定的借口。隻有主動承擔責任,才能具備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毅力。然而,在工作中逃避問題、缺乏創新思維的員工大有人在,這些人總是在工作中怨天尤人,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用來搪塞過失的借口:“客戶太挑剔了,我從沒有見過這樣不通情理的人”、“經理如果能夠將工作布置得清楚些就好了”、“這是不可能完成的,我還是不要白費力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