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二十章(2 / 3)

看,你能想象這個民族在簡單的生活中為自己尋找信仰的一切信息。看看這些石頭,他們對自然的解釋,用著隻有他們自己才能看得懂的符號,刻在這石頭上,為他們的民族一點一點的積累。還有更多,看看他們的樂器,你很難想象他們會用著這樣造型的樂器來敲打出心中的快樂或悲傷。

我看著她走近那個所謂的樂器,慢慢的在上麵敲打出不同的聲音,簡單的發出了一些聲響,卻渾厚,悅耳,似乎每一次都是敲打在你的心上。而這個樂器卻是一根很大的木頭,裏麵鑿空,造型更為導異,是一個雕鑿成女性性器官模型的樂器。

雖然他們看似隻是一個並不興旺的少數民族,但要去了解他們也不那麼簡單。簡介與文獻看似簡單,當我走進他們時,卻發現那麼一些簡介太沉重了。更多的他們的特色與文化體現在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比如他們喜歡的獨特的居住方式,雖然看似原始,但很實用,而且裏的構造也有很多的講究,並不亞於其它的建築形式,隻是他們的生活環境不一樣,而方式不一樣而已。還有他們對色彩的崇拜,他們喜歡黑色,就如他們的膚色一樣。所以他們對女人美的定義,是以黑為美,哪個女人越黑就越美。以及他們音樂的表達方式,雖然談不上我們所謂的高雅,但他們的歌詞一樣富有詩意,旋律一樣的能振憾心靈。等等這些,剛開始看,你無法體會,但你慢慢深入,你會著迷。這就是文明。

你對他們非常了解了,我懷疑你都超出了他們自己所設想的了。

女人對我淡淡一笑。

不是對他們,這裏的每個民族我都有所了解,當然這種了解隻是我個人的了解,帶著很大的主觀色彩,可能並不是事實本身。我沒法超出他們,他們是創造者,而我隻是旁觀者,這種是無法超越的。我覺得不管我理解的正不正確,它們帶給我的快樂及思想的遠行,就足夠了。

說的有道理,正如你所說,這是文明,而我們隻是試著去了解這些文明的一些人。在疲憊的奔波之後,大都隻是帶著遊玩的心態,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想去深入了解。其實一些曆史總是會躺在那裏,隻是等著去發現它們的人們,它們的美已經超出了我們來這裏的本來所期望的界限。

沒錯,曆史在現在很多人說來都隻是變成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了。有些故事感人,有些故事動聽,也會有些故事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當每個故事剝去它故事性的一麵,隻是赤裸裸的去還原它本來的真實麵目時,大多人們會失去了原有的興趣,每個人的焦點不一樣。

這就需要每個人去尊重曆史,並熱愛它。如果把它比如成故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創造自己的故事,以後也將成為個人的曆史。我們也是希望有人會去喜歡我們的故事的,尊重我們的個人曆史的。

女人鄭重的看了我一眼,帶著些讚許及笑容。

你有故事嗎?你希望怎樣演繹你的故事?

故事肯定每個人都有,至於怎麼樣去演繹,我想每個人都希望是精彩的,但不可能所有的都能精彩,我是指所謂個人理想中的精彩。但往往一些更多生活中的平凡的瑣事,現在看來平凡,或許多年後它會成為你向別人講述的精彩故事。所以個人認為就像剛才說的,去尊重、去熱愛這些故事,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發生過的,在發生的,及未發生的。

哦?

女人沒有說話,也沒有看我,我們繼續走在民族村的小路上,繼續看著每一個風景,了解每一個文明,隨著人群。

你認為故事的起源是什麼?女人突然問我。

故事的起源?我思考著。

我認為有兩個方麵,一是經曆,一是思想。就像一個作家寫小說,首先他(她)要經曆過一些東西,然後對這些東西有所思考,在思想上有著獨特的理解,那麼故事便會在他(她)的筆下誕生。這於一個民族也是一樣的。一個民族的故事是因為他們經曆了什麼,然後隨著他們思想的反複思索後就會留給後人一些故事。可以是真實的,那就是曆史。可以是編造的,那就是故事。這些融入到了生活與習俗當中就慢慢成為這個民族文明的一部分。

嗯……我沒想那麼深,我更覺得如果單純講故事的話,那可能跟夢有關係。

跟夢?

對,也是思想的一種形式,但我不知道真正的跟經曆有多大的關聯。其實有很多故事它沒有經曆過也在會在人腦中形成故事,所以我覺得跟夢有關的。女人說著話,卻陷入了沉思當中。

我不明白。

你願意聽我講一個故事嗎?

好的,你說。

可能會很長。

沒關係。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繼續走繼續失去》。

於是,接下來我便開始聆聽,在旅行剛剛開始的第一站,一直到旅行的結束。她總是在途中不停的說,慢慢的,生怕沒講到細處。我總是在聽,帶著所有的表情,並細心的品味著。走在路上,坐在車上,回到酒店會坐在大堂,甚至餐廳上我們都在交談,每天都是講到累了,各自回房間睡覺,然後第二天便繼續。

我沒有知道關於這個女人真實的一切東西,隻是聽她在講著故事。我來不及問她,也許是被她的故事深深吸引,忘了問她。

就這樣,直到晚上聽完。

第二天大清早,我們都被導遊早早的叫起來。接著我開始把一切行裝收拾好,走出酒店,走上汽車,準備結束這一次的旅行。

坐在位置上,我看著她走上汽車,然後走向了我,在我旁邊坐下。

我昨晚想了很久,其實現在我把這個故事說完了,我反而想到了一些更多的事情,關於這個故事的。

哦,想到了什麼?我看著她。

我突然想其實在這個故事裏麵,隻有兩個人出現過。她對我笑了笑。

隻有兩個人出現過?怎麼說?

這個故事裏麵隻出現過兩個人,甚至也可以說隻是出現了一個人。如果隻是出現過兩個人的話那就是王琴與秦海。

王琴與秦海分手後,真實的是在他們之後的生活裏其實並沒有發生如故事裏的任何事情,隻是兩個人各自獨自的生活著,帶著破碎,帶著幻想。

我有些糊塗,隻能聽她說下去。

在故事裏除去秦海與王琴,出現的其他幾個人物其實都是虛的,在他們真實的生活中並沒有出現過,這是他們兩個人幻想的。

尼伊隻是王琴幻想的另一個自己,與自己經曆基本一致的一個同性朋友。鑫牙隻是她幻想的一個戀人,她把這個戀人揉進了幾乎她所有處過的男人的一些特征,所以她在幻想著與這樣一個男人發生著故事,然後希望自己會感動,能夠轟轟烈烈的去愛一切,然而最後發現自己還是沒有感覺悟,最終被自己放棄了。

在與鑫牙的戀情中,她尋找著真正的愛情,她一次一次的設想著會被鑫牙打動,而她還是不能被感動,不能愛上鑫牙,就像現實中她沒有找到一樣。雖然鑫牙這個人物,基本上被她自己包裝了很多她想要的優點及缺點,或者說這是一個她將要想得到的男人。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完全符合她心中標準的男人,她都沒法真正的找到真愛,所以她絕望了。

就像她看到了她自己的另一個影子尼伊,其實尼伊基本上是在複製著王琴的故事,隻是王琴利用尼伊重現自己而已。包括最後尼伊對她的表白,王琴甚至懷疑隻是自己愛上了自己,真實中所有的愛情隻是她一個人在談,在表演,她在最後是這樣想的,所以她得向自己表白,她要知道她是不是愛隻是上了自己。可最後她發現不是,她甚至更迷惑了,隻能繼續走著。

我驚愕的看著這個女人,這種想法超出了我的想象。

秦海也一樣,林書媛並沒有出現過,隻是他幻想著這樣一個女人出現,然後他把她安排到自己的生活裏麵,或者說感情世界裏麵,然後自己再殘忍的使其破碎,因為他不會相信女人,也不會相信愛情。所以他不會給個好的結局,他必須要這麼做,他曾經不止一次的被女人欺騙過,也不止一次的被愛情唬弄過。這樣做隻是來平衡他自己的內心,幾經絕望的內心。

魏健更是他自己製造的一個更加能證明沒有完美愛情的悲慘故事,因為他不允許有完美,所以要他悲慘。甚至要比他自己的故事更悲慘,以此來獲取心靈的僅有的安慰。

這些情節都是王琴與他各自幻想的,並沒有在真實的發生過,更沒有出現過這麼多的細節。幻想完了,然後他們又要各自強迫自己冷冽的去生活,去繼續。

王琴最後幾乎帶著一種沒有任何的情感去麵對生活及生命,秦海更隻是為自己找一個離開的理由,最後是如他所願,他離開了。在火車上,他給王琴打了最後一個電話,聽到王琴冷漠的話語,他流淚了。

這是他需要的。也是他們兩個需要的。冷冽的,淒慘的。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冷氣。這樣的詮釋真的令我很意外。

那怎麼說隻有一個人呢?一個主角呢?我針對她的這種詮釋問她。

如果隻是一個主角的話,那就是秦海。我想,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都隻是秦海所幻想的結果,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出現過,隻是他一個人在做夢,在一次偶然,他開始幻想這樣一個故事。他在夢裏幻想故事裏的每一個情節,也常在夢裏悄悄的流淚。然而,最後他在火車上驚醒時才發現,這是一個夢,一個長長的夢的,而且醒來後,他看看了周圍,他確定。

我笑了,她也笑了。這似乎是她這幾天來最放鬆的笑容。我想其實這更隻是她的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