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首所引《小雅》之見(“赫赫宗周,褒姒滅之”),仿佛周朝的滅亡,完全是褒姒迷惑幽王所致。這女人不但蒙冤地下,甚至被寫進文獻裏蒙羞青史。褒姒為什麼不笑?後人往往隻知這不笑的表現,卻從不問不笑的原因。其實這與一個女人的品質無關。咱想一想就會明白,她嫁給幽王時,對方已是有一個成年兒子的老頭,她怎麼笑得出來?

三個男人與一個美女——勾踐、夫差、範蠡與西施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且第一(另三位是王昭君、貂禪與楊貴妃),原名施夷光,又名西子,春秋末年越國諸暨(今浙江境內)人;原本係一山野浣紗女,麗質天成,冰清玉潔,相貌傾國傾城,後人便將美女都代稱為西子。連風景奇絕的杭州西湖,據說也是因她的名字命名。(請見文首所引的大文豪蘇東坡詩句。)一個山野浣紗女,竟擔起了複國的重任,最終不辱使命,為吳越戰爭越國的勝利和越國複興作出了巨大貢獻。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事跡見於《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越絕書》、《吳地記》等。明朝梁辰魚著有傳奇《浣紗記》,即以西施故事為題材。

範蠡、勾踐(前497—前465年在位)、夫差(前495—前473年在位)是與西施先後有重要關係的三個男子,都因著她而結局判若雲泥。

範蠡是越國大夫,最初是西施的發現者、情郎,把她推薦給自己的老板越王勾踐,作為“美人計”去獻給吳王夫差;後來範蠡幫助勾踐打敗夫差,救出西施,與西施終成眷屬,又成了西施最終的丈夫,並在西施的輔佐下成為富商,人財兩得,瀟灑走江湖,是最大利益獲得者。

越王勾踐也是西施的老板,培訓並安排西施去給自己做特務工作。他心裏其實也是愛西施的。像西施這樣天姿國色的美人,是男人的誰會不愛?但他是國王,是要幹大事業的,兒女情長在他心目中並不占什麼地位;況且他已是有一堆老婆的,隻能以大局為重,強忍色欲,拿西施去為自己利益作犧牲。最終他打敗了吳國,當上了霸主,國王寶座坐得很風光。他的政治道路是成功了,但畢竟愛情讓位於功名,忽略美女,無趣得很。

吳王夫差是西施的另一個男人,或者他可能也是最愛西施的一個,為她盡可能地作出奉獻,以滿足她的快樂。隻不過他愛得很迷狂也很糊塗,竟然不理朝政國事,忘記社稷百姓;最後被越國打敗,丟了江山、美人又丟了腦袋,還在曆史上留下惡名。不過,原本是被逼著作為“美人計”間諜而嫁給他、並不愛他的西施,在與他朝夕相處多年、日夜雲雨歡娛之後,見他對自己一往情深,要啥給啥,卻也真正愛上了他。九泉之下不斷懊悔的他,總會有些欣慰吧。

西施小時,她父親以在家鄉苧蘿山上砍柴為生。苧蘿山下有東、西兩個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為村裏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稱謂,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她很小就開始幫著家裏幹活,平時經常在溪邊浣紗。她怎麼也不會料到,日後自己會成為“美人計”的主角,被派去吳國執行任務。

西施是中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第一位女性地下工作者。她受職業革命家勾踐的派遣,以獻身的方式成功打入吳王夫差的核心機構。她的任務比較單一,就是消磨夫差的革命意誌,使他在不該腐敗的時候腐敗、不該玩女人的時候玩女人。至於在敵占區傳遞情報、搞破壞、搞運動之類,和她無關。她的工作不涉及任何機密,所以也沒有任何危險。她不過是以美女的身份陪夫差上床、說話、玩耍而已。西施當然圓滿完成了任務。

春秋末年,各諸侯國稱雄,吳國和越國開戰,結果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向吳王夫差乞降。夫差不聽大夫伍子胥“殺掉勾踐,以絕後患”的勸告,卻采納被越王買通的權臣主張,允許越國投降,把勾踐夫婦和越國大夫範蠡囚禁在姑蘇虎丘,為其養馬。勾踐君臣含垢忍辱,裝得非常恭順。夫差以為他們已真心臣服,三年後就把他們放回了越國。

勾踐安全回越後,立誌複國,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逐漸強盛起來,一心要打敗吳國。但是,當時越國軍事實力遠不敵吳國。勾踐在訓練軍隊、發展農業的同時,對夫差實施了曆史上著名的“美人計”。“美人計”的實際導演是越國大夫範蠡。範蠡曾隨勾踐到吳國做人質三年,深知吳王夫差的致命弱點,那就是好色。針對其弱點,範蠡便策劃實施了“美人計”。

範蠡按照勾踐的要求,在民間尋覓美女。擔任這個重要曆史任務的美女,不僅要美麗過人,而且要膽量、機智過人,更須忠於祖國。經過千挑萬選,他選定了西施、鄭旦。當時範蠡和西施一見麵,她的美貌與純真便打動了他,而對方心裏也對這位年少英雄、氣度不凡的將軍一見傾心。範蠡向她說明了選美的原委。西施被他的那份愛國熱情所感染了,表示願意擔當此重任。

勾踐親自接見了她,並讓人教習歌舞、化妝、禮儀,講解曆史、時局、權謀。勾踐還親自給西施麵授機宜。勾踐把神聖的政治任務交給她,並交待了三件大事:讓夫差沉溺酒色之中,荒其國政;慫恿夫差對外用兵,耗其國力;離間夫差和伍子胥,鏟除忠臣。過了三年,西施順利拿到了“公關專業畢業證”,於是範蠡將她送往吳國,兩個相愛的人終於有機會在一起了。

一路上,兩人備嚐了愛的滋味,也有了愛的結晶。由於難分難舍,範蠡有意拖延,送親竟送了一年多。等他們走到嘉興縣南一百裏時,西施生的兒子已能牙牙學語了。從感情上來說,範蠡是對不住西施的,他是為事業犧牲了愛情,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充當了越國複仇的工具。但為了國家利益,為了自己愛人,西施願做出犧牲。範蠡和她約定,吳國滅亡後,自己定要娶她為妻,白頭偕老。

好色成性的夫差見了西施,果然十分歡喜。伍子胥認為這是“美人計”,苦心勸諫。夫差卻充耳不聞,立刻將西施納入後宮。西施聰明伶俐,頗具愛國主義情懷,時刻牢記自己來到吳國的政治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讓夫差寵愛她並聽信她的話。

夫差命人為她在姑蘇台建造春宵宮,在靈岩山建造館娃宮,在館娃宮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台,還有采香徑、錦帆徑、打獵用的長洲苑等。還修了響屐廊,就是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一口大缸放進坑裏,然後在上麵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屐在上麵走,清脆有聲,所以叫響屐廊。

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徑、玩花池遊玩;到了夏天,他倆便在太湖洞庭山南灣避暑,享受自然“空調”,南灣有十多裏長,兩麵環山,吳王將此處取名為“消暑灣”,並令人在附近鑿了個方圓八丈的白石池子,引來清泉讓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為“香水溪”;秋天兩人一起攀登靈岩山,看靈石,賞秋葉;到冬天下雪時,兩人披著狐皮大衣,令十多個嬪妃拉車尋梅,全然不顧她們汗流浹背,每次都要盡興後方才返回。如此挖空心思地玩樂,可見夫差此時心思早已不在朝政社稷上,而全在西施身上。

夫差對西施越來越喜愛,西施則時刻想著怎樣讓他高興,怎樣讓他把更多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讓他成為無道之君,荒廢國事。慶幸的是,她有一個得力助手伯韶。伯韶是吳國太宰,深得夫差寵信,為人奸詐貪婪。越國利用他這一弱點,經常給他送些金銀珠寶,有時也給他送美女。因而他對越國也是死心塌地,與西施兩個一道幫越國說話。

夫差自從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蘇台,一年四季享樂遊玩,徹底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勸諫的,都被他或訓斥或驅逐或罷官,於是大家漸漸就不敢說了。隻有老臣伍子胥見夫差如此無道,就在姑蘇台下大膽進諫勸阻,但夫差還是不理。伍子胥覺得夫差如此勢必取禍,勸諫又不聽,於是稱病不再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