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子上的電影:出發或到達,做愛或撒野
名車和美人,是當今男人最愛的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那種速度那種流線型的美感,那種手握方向盤以及穿過你的黑發的我的手和穿過什麼握著什麼的快感,都是美人和名車所共有的。還有男人長大的標誌之一,就是可以擁有駕照和擁有女人。男人天生有一種駕馭的欲望,而女人和車都是要被駕馭的,當然反過來男人也可被女人所駕馭。古人沒有車,所以要馴服野馬使之成為自己的坐騎。名車和女人這兩樣東西加起來,又是當今的一種時尚秀,由車展秀可推而廣之為鋼管秀什麼的,曾經是掛曆必不可少的元素。
想到電影,如果古裝片沒有馬和城市片沒有車,都是不能想象的。以車為載體的電影,如果把《巴士奇遇結良緣》和《大蓬車》也算在內的話,那麼我們對公路片對汽車電影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但這種追溯毫無意義。
直到80年代中期,聽說有一本叫《美國往事》的電影,聽說那裏麵的人物竟然在汽車裏做愛,極其刺激。以前我們隻知道有汽車旅館的說法,供那些一夜情者尋歡作樂,但沒想到在汽車這麼一個狹小的空間裏也可以大施手腳,那時不知道有房車(已知道房事),所以就像尋找真理似的尋找《美國往事》,找到了看了才知道,那一個鏡頭算不了什麼,更厲害的還是羅伯特·德尼羅所飾的麵條,他透過一個小孔看少女跳舞的鏡頭,後來讓我想起夏雨看寧靜跳舞的鏡頭,寧靜的腰如此之粗,用夏雨的台詞說像剛生完孩子似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結尾時,那一夥兒時的朋友坐著敞蓬奔馳看到兒時的傻朋友“古倫木”時,紛紛叫了起來,要是在以前,傻子會回答“歐巴”,而現在他則脫口而出“傻B”——對於一群以奔馳而揚威的人來說,“傻B”倒是一個確切的說法,此語甚至也是對一個時代的概括。
後來汽車電影看得多了,在人家那裏,汽車不僅是代步的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抵達目標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時跟傳統西部片以“馬”為主人公的影片也拉開了距離,槍戰片、警匪片如果沒有追逐沒有撞車沒有山呼海嘯的車技那就不叫警匪片,如果沒有的士速度生死時速,也就無刺激可言了。但是如果汽車電影僅僅展現這一部分內容,那就顯得單調毫無質感可言了。像傳統意義上的公路片,人們總是要提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在那寂寞的旅途中,主人公去尋找四年前離家出走的妻子,大部分的鏡頭都是在汽車裏和公路上,而他心目中的“巴黎”是如此之遠,遠得就像永遠逝去的愛情,她雖然見到了已成為脫衣女郎的妻子,但他們之間已隔了一堵無法穿越的牆。影片用一個瘋子的話喊出了主旨:這個世界就要毀滅了,人類已經沒有地方可以生存了……後來人們把發生在路上、主人公在駕車旅行中的故事統稱為公路片,導演認為,這是現代人生活中最活躍的一部分,包括使用摩托車、火車和飛機等工具。
到了伊朗電影《櫻桃的滋味》裏,汽車在循環往複的山間公路上盤旋時,主人公想結束自己生命的念頭也一直揮之不去。我們透過汽車輾過的山道透過公路片透過汽車電影,可以看到人與人人與速度人與目的地之間的一種關係,這是公路片有別於其他類型電影的特征之一。像華語片已經有台灣導演何平的《國道封閉》,內地也拍了首部公路片叫《走到底》,請了莫文蔚和張震嶽,據說已經得了公路片的外形但票房很一般。
公路片或者說汽車題材的片子,有關出租車的又占了不少,但跟警匪搶殺無關的卻又不多,由於出租車的流動和不確定性,由於它能深入到城市的各個角落,而出租司機又是在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在國外電影中,他們的地位基本是在社會下層的,像《出租司機》中德尼羅飾的人物隻是個例外,一個很強烈的反社會的人物。在我們的報紙上,會不時見到出租車司機遇到“雞”的花邊,“雞”因為生意蕭條付不出錢,願意讓司機摸一把當作車錢,還有遭劫遭殺等治安事件也有所涉及……所以這種題材更能反映城市的林林種種。1990年有一部蘇聯電影叫《出租車布魯斯》,倒完全是批判現實的套路,是小人物的愛與恨,表現了在那個特定的解體時代裏,人們道德和理想的墮落。
輪子上的電影:出發或到達,做愛或撒野,沉思或抒情。本文不是去網羅公路片,而隻是覺得輪子上的那樣一種刺激很有味道,因為要說公路片,那肯定得說文德斯的《德州巴黎》,那是一種看了讓人再也無話可說的電影。為了拓展視野,本文還相應做了兩個相關鏈接,特別是詩歌,我想表達這樣一層意思,我們可能做不到在汽車上做愛,但是完全可以在汽車上抒情。
《撞車》:在四個輪子的床上做愛
在速度和機械的時代,人們如何在情愛上獲得滿足,現代人如何變幻著花樣在性愛上另辟蹊徑,此部電影作出了實驗和嚐試。一個叫華漢的人,表演著名人撞車的遊戲,他自己傷痕累累,甚至在陽具上也肯定有疤,但仍是瘋狂地追求在汽車上的性愛。他認為撞車是真正的行為藝術,那些被撞得千瘡百孔的車簡直就是藝術的傑作,特別是那些名人的坐騎更有被克隆被重新演繹的價值。而那個叫占士巴勒的製片人,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也在撞車中感到了性高潮,於是在傷未好的情況下,就又駕車上路了。影片中不時出現兩個鏡頭,一是占士巴勒在出院後對著車水馬龍發出感慨,感慨現在的車流比撞車時又多了三倍,而在巴勒的女友看來,城市如此擠迫,好像也是人們另有想法,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到路上尋找性夥伴來了。
在他們看來,汽車就是四個輪子的床,充滿激情。既要獲得性高潮,又要保住性命,這是他們這一群人的追求目標。在車上做過愛後,在床上反而平平淡淡沒有味道了。片中有幾組激情戲印象頗深,一是無論巴勒還是華漢,跟他們做愛的女子都是撞過車甚至腿上都是打鋼釘的,但是她們無一不是撞車不息性愛不止,那種鋼鐵的質感與皮肉的質感交響呼應;二是巴勒的女友跟華漢在車上做愛,外麵正在衝洗車輛,泡沫和高壓水龍頭的衝擊,跟車內的另一種衝擊互動互補,而洗車的泡沫和男人的激情“泡沫”又有相似之處,而巴勒隻是坐在前排的駕駛位子上,通過反光鏡看著這一切;三是華漢和巴勒這兩個男人之間竟然也撞出了火花,片中沒有交代他們有無同性戀傾向,但他們之間也相互愛慕,特別是巴勒對華漢崇拜有加,華漢滿身的傷痕,不僅是撞車的傑作,更是性愛高速公路上的通行證。第四組鏡頭是在影片結尾處,巴勒和女友跟華漢又在公路上撞車了,當他們把華漢撞翻之後,仍覺不爽,於是又相互飆上了,直到女友的車被撞翻冒煙,當看到女友血肉模糊但又沒生命危險時,他們又迫不及待地幹上了,在翻車的現場——由此詮釋出《撞車》的真諦,沒有撞車就沒有性愛。
在撞車中得到釋放並獲得性愛,在撞車中獲得人生的升華,這是這部片子區別於其他公路片的別致之處,所以整部片子充滿機械的力量,即使是做愛,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色情味,有的隻是活塞運動和機油的氣味,是那種力與美的角力,男女主人公麵部表情很冷,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性感。這與我們以前看過的香車和美人題材都不一樣。其實不少男人都有在車上和女子做愛的夢想。像北野武早期的搞笑片《性愛狂想曲》,那男主人公朝男就是為了追求這個夢想,最後才變成了一個蒼蠅人,在被拍死在大糞堆上之時,還在夢想——這感覺就跟汽車上與人做愛一樣。
此片的導演是加拿大的哥德堡,包括《感官遊戲》在內的電影表明,他似乎特別喜歡那種“不太正常”血淋淋的東西,不過這也正是一個導演的創造力所在。
《櫻桃的滋味》:緩慢的人生哲理
在西方世界追求快(快樂、快感、痛快、快意、大快人心)之時,昆德拉寫了一部叫《緩慢》的書,引起不少評論,特別是涉及敘述和符號學上的問題,似乎很深奧。但在我看來,在男女性愛問題上,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一直在研究緩慢的問題,諸如引而不發,並上升到養生學,以為“發”有害身體,隻有讓女人“發”才可滋陰壯陽什麼的。雖然現代科學已證明如果男人的精液不是用來懷孕的話,那一點點碳水化合物算不了什麼寶貝,但東方神秘主義自有它的一套學說,何況現代醫學也不能完全解決男人早泄的問題。
東方的代表作,伊朗導演阿巴斯的《櫻桃的滋味》,一點也不涉及性愛,但他以主人公緩慢地駕著車,在德黑蘭山間公路上盤旋的鏡頭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這種印象不亞於《撞車》的瘋狂刺激。這其實就是一個有關緩慢的故事,說的是一個萬念俱灰的中年人,或許就是一個衣食無憂的有車族,他已經在山間挖好了墓,他準備在明天早晨去世,現在他惟一不能了卻的就是想找一個替他收屍的人,但是在他開車苦苦尋覓的過程中,這個人始終找不到,這使他痛苦不堪,因為他對他們的報酬,將付出他畢生的積蓄——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充滿誘惑。先是一個新兵給嚇跑了,然後是一個神學院的學生在跟他討論了一番生命的哲理之後也溜之大吉了,這使他想跟生命了斷的念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障礙。而在遇到這兩個目標之時,他還向一些或挖礦或勞作的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想不想要一筆財富?但是他卻無一例外地遭到拒絕。這種拒絕似乎來得毫無道理,但卻出自一個樸素的信仰:即自殺也是一種犯罪,在那裏,生命看得遠比金錢來得要重要。當然這個中年人也是為了要體麵地死去,才想要一個墳墓,所以在他的想法中,不會加大油門把車開到懸崖下麵去的,他隻能緩慢又緩慢地開著車尋找他的獵物。最後是一位老人,為了患病孫子的醫藥費,百般無奈地答應了這個中年人,但是他在車上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早年這個老人也曾有自殺的想法,而且也是堅定不移,隻是當他想自盡之時,無意中觸到了一棵櫻桃樹,當他嚐了一口櫻桃之後,他被那種美味所打動,於是他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無疑,這個開著車在德黑蘭山間公路上徘徊的中年人也嚐到了櫻桃的滋味……這是一個有點枯燥的故事,情節的發展就像駕車的速度一樣,不可能像呂克·貝鬆監製的《的士速度》那樣,用生命來飆車。這部片子像阿巴斯的另一部《穿過橄欖樹》一樣,用那種長鏡頭反複出現,即使是一輛跑車,在那樣的導演眼裏,也隻能是緩緩地行駛,就像是在檢閱整個生命的過程。我們可以作個比較,《生死時速》是不能慢於某種時速,一慢下來炸彈就會爆炸,而《櫻桃的滋味》照我看是不能快於某種速度,這可能是兩種審美觀的衝撞,也是東西方之區別。此片獲1997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另一本獲獎電影是北野武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