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營養土的配製
營養土是為了滿足幼苗生長發育而專門配製的含有多種礦質營養,疏鬆通氣,保水保肥能力強,無病蟲害的床土。營養土一般由肥沃的大田土與腐熟廄肥混合配製而成。由於各地肥源不同,營養土的配製有較大差異。營養土的常用配方有兩種:一種是草炭50%,腐熟馬糞20%,大糞幹10%,大田土20%;另一種是肥沃大田土60%,充分腐熟的廄肥40%。在沒有草炭和馬糞的地方可選第2種配方,若土質黏重,可適當增加廄肥或加入少量細沙,否則土質過於黏重,早春升溫慢,營養土澆水後易板結,影響根係伸展和定植後的緩苗。但營養土土質也不可過於疏鬆,否則保水性差,起苗時容易散坨傷根,定植後不易緩苗,進而造成病害發生。如營養土過於疏鬆,可適當增加廄肥或黏土來調整。
配製營養土所用的有機肥,如馬糞、牛糞、豬糞、雞糞、大糞幹等,應在夏季準備,經高溫堆製發酵、充分腐熟後搗細過篩。切勿用未腐熟好的新鮮有機肥,否則易發生燒苗,或造成根部病害嚴重發生。若用肥沃的田園土配製營養土,則必須是4~5年內沒有種過瓜類的園土。大田土一般指以玉米、小麥等為前茬的土壤。
用上述方法將營養土配好後,每立方米營養土再加複合肥1.5kg、草木灰5kg、50%敵克鬆(或75%甲基托布津)80g、多菌靈80g、敵百蟲(或辛硫磷)60g。注意殺菌劑、殺蟲劑用量不可過大,以免發生藥害。可先用少量土與藥混勻,再摻入營養土中,最後將全部營養土充分拌勻,堆放7~10天後,裝入營養缽中或製成營養土塊。
在培育甜瓜幼苗時,有些瓜農習慣在營養土中加入尿素或磷酸二銨,這對幼苗的生長有一定促進作用,但用量一定要嚴格掌握,以防燒苗。一般尿素用量每立方米不多於0.25kg,磷酸二銨用量每立方米不多於0.5kg,且多種化肥混施時,其總量不可超標,以防燒苗。
5.播種
選晴暖天氣上午播種,播種時苗床地溫最好能在20℃以上,不低於16℃,以保證順利出苗,縮短出苗時間。播種前先蓋小拱棚烤畦的,應臨時撤掉小拱棚,檢查苗床濕度,最好在播種前再用溫水潑澆1遍,以保證出苗前不缺水。事先沒有澆水的,播種前應先用溫水將營養缽灌透。甜瓜播種多用點播法,每個營養缽點播1粒帶芽的種子。當種子發芽率高時,可以在缽中播1~2粒未出芽的種子。播種時先在營養缽或營養土塊上開穴,放入種子後,穴內蓋土,或將種子平放在營養缽土麵上,然後再蓋土。蓋土要用過篩的細土,最好是營養土。蓋土的厚度依種子大小而定,一般為1~1.5cm。若播種過深,則出苗時間長,易爛種;播種過淺,雖然出苗快,但易出現戴帽出土現象,且根係入土淺,苗床澆水不足時,會出現早期落花死苗現象。
直播:蓋膜後5~7天、地溫回升後(地膜下5cm地溫穩定在15℃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即可按株距打孔破膜播種,可采用淺播高覆土的做法,以達到增溫以利出苗的目的。同時,插架扣棚膜。跨度50cm,棚高30~40cm。
四、定植
定植方法、密度:在壟台中央開定植溝,溝深以苗坨上表麵低於壟麵1~2cm為宜,80cm行距按38cm株距栽苗,100cm行距按30cm株距栽苗。每667m2溫室內去掉後部通道,栽苗2000株左右,可進行單蔓整枝。如果進行雙蔓整枝,則行距為100cm,株距40cm,每667m2栽苗1500株左右。栽苗要選擇整齊一致的苗,栽植深度要一致,定植水要澆足,水滲下後封壟,用小木板把壟台刮平,覆蓋地膜,把秧苗引出膜外。為了節省地膜,便於膜下暗溝灌水,可調整行距,變成大小行栽苗。80cm行距改為大行距100cm,小行距60cm;100cm行距改為大行距130cm,小行距70cm。
五、田間管理
1.播種後的管理
幼苗出土前以提溫為主,一般不放風;幼苗出土後,可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放風降溫,進行幼苗鍛煉,以後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加大放風量,並逐步撤掉小拱棚,使苗進入大田生長。
2.出苗後的管理
澆水:幼苗出土後,要少澆水多中耕,中耕深度以不傷根為原則。幼苗期要少澆水;伸蔓期適當多澆水,促使莖蔓和葉片正常生長和花的正常分化和發育;開花期一般不澆水,促進開花坐果;果實膨大期應加大澆水量,保持土壤濕潤,果實膨大生長正常;果實成熟期減少澆水量,能提高果實質量。總之,甜瓜一生應重視3次灌水,一是底墒水,水量可大些;二是催蔓水,即瓜秧開始旺盛生長時;三是膨瓜水,即當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這次灌水可以促進果實的膨大,對瓜的生長和產量的增加極為有益。灌水時間,一般以早、晚為宜。
追肥:在伸蔓期對水追1次肥,每667m2施氮肥2kg(折尿素4.3kg),以後每茬瓜坐住長到核桃大小時對水追1次肥,一般每667m2施氮肥2kg(折尿素4.3kg),鉀肥2kg(折硫酸鉀4kg)。
3.植株調整
植株調整是甜瓜田間管理技術的關鍵,整枝摘心能平衡植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提高坐果率和促進果實生長。整枝方式主要有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