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嶽家軍即使滅掉金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事實上金國的高層都在擔心會有亡國的危險,而宋高宗和秦檜卻再次救了金國。
這時候,嶽飛已經完全可以實現他直搗黃龍的夙願了。他不是不知道高宗擔心自己兵權過重威脅到皇權,他在給高宗的上書中屢次表明心跡,隻要成功將金兵趕出燕雲之地,凱旋之後立即解甲歸田,絕不留戀功名富貴,更不留戀軍權。
但是這話高宗能相信嗎?高宗以己度人,當然不相信嶽飛說的是真話。
秦檜對高宗說:“完了完了,嶽飛要是把金人趕盡殺絕,接下來就輪到皇上了。”
高宗:“那現在該怎麼辦?”
秦檜:“連金人都不是嶽飛的對手,你想以嶽飛的性格,他會把您這個皇帝放在眼裏嗎?到時候他重兵在握,皇上就算是不想看他臉色都不行。微臣擔心嶽飛歸來之後會重新導演當年太祖黃袍加身的故事。”
高宗:“朕也很擔心,但是現在我們還能製住他嗎?”
秦檜:“隻要金人不滅,我們就能製住嶽飛,金人一旦徹底失敗,嶽飛就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試問天下,有誰不想自己做皇帝呢?”
高宗:“可是現在他重兵在手,朕又豈敢得罪他?”
秦檜:“為今之計,趕快召他回來。”
高宗於是下詔,讓八百裏快馬帶著自己的金牌來到嶽飛軍營,下令嶽飛班師回朝。嶽飛收到詔令後,說道:“現在正是中興的大好時機,如果不趁機滅掉金賊,以後恐怕後患無窮,希望陛下明鑒。”
接下來幾天,高宗又下達了金牌,讓嶽飛無論如何要班師回朝,到臨安朝見自己。嶽飛不同意,隻回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宋高宗已經喪心病狂,覺得嶽飛不班師回朝就是公然違抗自己的命令,如果任由發展,嶽飛必定擁兵自重,威脅皇權。於是接連下了十二道金牌,讓嶽飛服從命令,立即班師回朝。在這些日子裏,嶽飛痛感將錯失良機,收複河山的誌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還寫下了傳唱千古的《滿江紅》: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為了收複河山之誌,嶽飛一直沒有聽從君命。君臣之間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高宗殺意已濃,但是嶽飛並沒有感覺到,或者他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他心中,隻有驅除外寇這個宏誌,所以他不想去過多考慮兔死狗烹的古訓,以免影響軍心。
當第十二道金牌下來時,嶽飛終於忍不住失聲痛哭:“秦檜實是國賊,臣十年的努力,就在他的手中毀於一旦。”
嶽飛明白,到了這個地步,自己再不班師回朝的話,朝廷一定會誣陷自己謀反,到時候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無奈之下,隻好班師。
班師回朝的路上,嶽飛的心情落到低穀,仰天發出一聲長歎:“這是天意,天意……”
行軍路上,王貴對嶽飛說:“大哥,朝廷已經對你起了猜忌之意,現在這種情況不宜跟皇上鬥氣,求得自保才是上策。”
嶽飛說道:“我無心自保,壯誌難酬,生與死又有何分別。”
聽說嶽飛撤兵,金兀術大喜過望,立即知道,是自己派出的奸細秦檜的功勞。金兀術本來準備渡河北遁,得知這個消息,決定暫時不渡河,靜觀後續的變化。
嶽飛撤軍不久,高宗又命韓世忠撤軍。整個戰局發生了扭轉,金兀術知道,如果秦檜有辦法解除嶽飛的軍權,說不定自己能卷頭重來,勝負之數還是未知。
嶽飛回到朝中之後,不想與高宗做過多的交流,隻是堅決表示要辭去一切官職,回鄉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