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城(3 / 3)

張慕避開李慶成的視線,坐到火盆旁的腳踏上去烤靴子。

“今天東疆來了消息。”李慶成的聲音充滿威勢,轉身朝龍椅上一坐,兩旁朝臣紛紛尋地坐下。

“匈奴人自張慕與方青餘換防伊始,就開始不斷進犯我大虞邊界。”李慶成蹙眉道:“眾卿以為,這其中有甚麼玄虛?”

唐鴻搖了搖頭,臣子們議論紛紛,黃謹在一旁笑道:“連陛下都想不清楚的,各位大人當更不明白了。”

“未必。”李慶成冷冷道:“朕本以為匈奴不日將大舉進軍玉璧關,是以作足了準備,然而塞外狼部反複以遊擊戰,侵擾泣血泉至玉璧關一帶,卻沒有大規模軍事行動。究竟是何道理?今天召眾位愛卿來,便是為了詢問此事。”

鷹衛在李慶成身後展開一幅地圖,地圖上虞國東部疆域都標注上了紅圈。

“方青餘將軍是否用過兵?”兵部侍郎開口問。

李慶成答:“朕令他按兵不動,方青餘此人雖吊兒郎當,但仍是識大體的,不至於貿然出兵劫掠匈奴村鎮,此節可不用擔心。”

唐鴻道:“每次進犯的匈奴兵有多少編製?”

李慶成望向兵部尚書,尚書翻開手中軍冊,答道:“按方將軍的彙告,匈奴兵分六隊,每隊兩千人,無分晝夜,輪番騷擾玉璧關下,幾次企圖翻山越過我軍防線。”

李慶成表情陰晴不定,一名大臣道:“陛下,依臣愚見,這極有可能是一場大規模入侵前的征兆。匈奴人輪番遊擊,卻又無功而返,容易令我軍產生輕敵,消怠之心。若忽然偃旗息鼓,則預兆著更大的行動即將到來,陛下不可不防。”

李慶成淡淡道:“王卿所言有理。”

唐鴻又道:“他們進攻的地點是哪裏?”

李慶成起身,讓開掛在屏風上的大地圖,自絕山起至泣血泉,綿延百裏處以朱筆繪出匈奴人的進軍路線。

唐鴻看了一會,道:“很分散。”

李慶成點頭:“每隊兩千人,這麼個翻山越嶺的拚死過來,有什麼用?”

唐鴻心中一動,把數道朱線順勢連起來,最終線端從四麵八方彙總,指向同一個地方——玉璧關後的笛城。

李慶成靜了片刻,而後欣然道:“這麼一來就清楚多了,前赴後繼地偷襲笛城做什麼?”

唐鴻緩緩搖頭,殿內大臣們議論紛紛。

“陛下。”戶部侍郎排眾而出:“笛城自古物資貧瘠,又非戰略要地,千年前也不是匈奴人的地方,窮山惡水,匈奴人若要爭奪,該是取泣血泉以南,方家曾經的封地琅琊城才對。”

“是啊……”李慶成眯起眼:“笛城內有什麼特別重要的麼?張慕,我記得剿除方家叛黨後,方青餘守的是琅琊,你守的是笛城,是也不是?”

張慕穿上幹靴子,頭也不抬道:“笛城沒有任何異常。”

李慶成緩緩道:“那麼,此事就先放在一旁,說另一件事。駱卿。”

禮部侍郎駱邴之手持一封文書出列。

“啟稟陛下,各位大人,匈奴來使昨日黃昏入京,想與陛下和談。”

朝臣嘩然,交頭接耳間李慶成的聲音響起:“是與大虞和談,不是與陛下和談。”

駱邴之展開文書,恭敬道:“是,匈奴人以絕山為界,割讓泣血泉以北二百裏土地,鹿野北端以長冬林為界,長東林連著黑河北麵歸匈奴人,鹿野及整個泣血泉歸我大虞。”

群臣聳動,孫岩倒抽了一口冷氣。

“匈奴來使正在偏殿等著。”李慶成道:“這才是今天請諸位愛卿前來,議的正事。”

孫岩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鹿野,長東林等地盡歸大虞,絕山礦產豐富,鹿野土地肥沃,走獸眾多,更盛產藥材,若能得此一地,我大虞東北地域將會進入有史以來最為興盛的時期。”

“關外商人免去兩線匈奴侵擾,也能促進商貿發展。”孫岩眯起眼,喃喃道:“其中重利,一言難盡,須得讓臣回去列出利弊,詳細說明。”

李慶成早就料到孫岩會這麼說,淡淡道:“如此,內閣與戶部尚書前去商量,給朕一個和談的理由。”

“陛下,臣不讚成。”唐鴻沉聲道。

李慶成道:“那麼唐將軍,你自前去與兵部商量,給朕一個不和談的理由。”

“其餘各部尚書,自選一派,三天後早朝時,兩派論證。”李慶成嘴角一勾:“都回去罷。”

朝臣散了,空空蕩蕩的金鑾殿上,張慕坐著,李慶成站著。

“準備好了麼。”李慶成聲音不大,卻聽得出幾分期待。

張慕道:“準備好了,什麼時候走?”

李慶成說:“等這場事兒完了就走。”吉林小說網www.jlgcyy.com為您提供鷹奴無彈窗廣告免費全文閱讀,也可以txt全集下載到本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