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紓解殘誌 抖擻為君靜胡沙(上)(1 / 3)

聽聞張書進如此回答,方雲華又“撲哧”一笑。陸少臨也對他的回答,感到好笑,但又不敢笑,接著道:“這不就是了,既然您並沒真的歡喜她,見到她嫁給旁人,又何必自傷自憐?你對她自始至終都無意,她理不理你,更沒什麼要緊。前輩徒悔何益?終日以色銷情,白負了男兒之身。我等嫖院子,也非前輩這樣,以憂舒解情興,隻不過逢場作戲罷了。男兒還須建功立業,才不負七尺之身。聽前輩說,曾早年立誌報效家國,如今我漢人累辱於外,國勢傾頹。正是前輩效力之時,何以終日買醉,報效國家,又非是隻有科舉一途。皇帝老兒雖然昏聵,但生死存亡之際,又怎會不任天下才士以禦侮?恕晚輩唐突,前輩怎地從北直隸去了瓦剌草原?難道欲投敵變節,換取榮華富貴?”

張書進聽到他二人對他感情的指責,倒也頗以為然。可他卻不能忍著陸少臨對他所做大事的質疑。當下憤然而起,抽出腰刀虛指二人,喝道:“黃口小兒!老子縱橫草原時,你們還不知在哪。這是張某這半生中,所做的唯一一件光彩的大事,豈容你等大放厥詞?”方雲華和陸少臨絕沒想到他的刀如此之快,橫刀距二人咽喉不足三寸,若真的出手,二人便連一絲還手機會都無,不禁愕然,其餘妓女自是嚇得跑了。倏而,方雲華冷冷道:“便是殺了我們,閣下也算不得英雄。”陸少臨也是一臉鄙夷:“難道前輩真的投敵叛國未成,沒了富貴,此時心虛,才欲殺我二人?”聽了此話,他更加憤怒,隻消刀鋒再遞得些許,方雲華和陸少臨自然成刀下之鬼。可是他還是沒動手,歎了一口氣,複而臉有得色,向二人述說了那件大事。

原來,那****趕往北直隸,意欲在瓦剌與大明勝負未定之際,刺殺瓦剌太師也先。看官,你道張書進此舉隻有刺客之謀,無韜略之術?其實不然,須知瓦剌首領,太師也先與瓦剌主脫脫不花,君臣不睦。脫脫不花是蒙古諸部名正言順的大汗,乃是成吉思汗後裔,為北虜君主。先前北虜內亂,去了元號,分成東西部蒙古,東部便稱作韃靼,是成吉思汗嫡出子孫。西部蒙古便是瓦剌,乃是被鐵木真征服的別部蒙古人混雜突厥人的後裔。其實尚有兀良哈部,為瓦剌收服。瓦剌主要為四部,即:綽羅斯部(準噶爾部)、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也先便是綽羅斯人,其父脫歡平了蒙古內亂,立脫脫不花為帝,自任太師。也先承襲太師,自命為淮王,統一了蒙古,征服女真、降服朝鮮。他功高蓋主,罔顧帝尊,自持權柄,脫脫不花如何不忌憚?就是與明朝,戰和問題上,脫脫不花與也先就有頗多分歧。脫脫不花所部韃靼人,對明較為溫和,雖也時常寇關劫掠,但主要以和為主。此次出兵,脫脫不花便老大不願,隻是禁不住也先利誘,又畏懼也先,還是出兵。他卻沒想到也先讓他打遼東一路,心下更是不快,心想遼東那等苦寒之地,也劫掠不得甚物什。可形勢比人強,終不敢與也先翻臉。

這些國情,張書進了然於胸。他雖已對明帝失望透頂,早已心灰意冷,但總忘不了家國民族大義。他訂下這刺殺之策,便是想暫緩瓦剌攻勢,令蒙古內亂。不說瓦剌與韃靼不和,便是瓦剌也有諸部紛爭,若也先一死,瓦剌必亂,那脫脫不花就算攻伐瓦剌,實掌蒙古,也不足為患。比起也先這頭猛虎,脫脫不花頂多是匹蠢狼。他雖如是想,豈知英宗實在不頂用,還沒等到他趕到土木堡,英宗已經兵敗被俘。他到時,隻見戰場滿地死屍,禿鷲不時飛來啄食屍體,很多士兵的腸子都從腹內流出。“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張書進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流下淚來。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愛國,可是很多人也想過真的遇到國難,自己是否能慷慨赴死。後世便有了宇內大同,各國無差的看法,以為不偏不倚。然人性自私,國之成,也是上古地域家族之私,一旦成型,必有差別,而難合一,除非有天外來客為禍,方有合並可能。便是仇殺報複,也有先後之別,怎能因胡漢互殺,就混為一談,沒有哪方先罪。當你親眼看到自己的族人,被異族屠戮時,焉能不憤怒。他此時五內滿是憤怒、恥辱,氣得大罵道:“昏君誤國!閹宦誤國!我大明這些好男兒竟白白喪命於此!”摹地,瞥見一處屍體,頭骨碎裂,看來是被鈍器毆死。麵目血肉模糊,顯是被禿鷲所食,身上竟著蟒服,頓時大吃一驚,忙往屍體喉嚨探去,果然沒有喉結。正是大太監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