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世紀末的藍色較量(一)(2 / 3)

如果說,中東戰爭的海上戰場展示了現代海戰的技術要求,那麼,印巴戰爭中的海軍則顯示出它在現代局部戰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然而,十餘年後發生在南大西洋海域馬爾維納斯群島(又名福克蘭群島)英阿的戰爭,才真正是海軍在現代戰爭中獨領風騷之舉。

殖民時代的紛爭,埋下了英阿馬島主權爭端的種子。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隊攻占了英國人控製管轄的馬島,由此招致了一場戰爭。英國政府當機立斷,緊急派遣南太平洋特混艦隊重占馬島。馬島太重要了,它地處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衝,又是通向南極的要道,一旦巴拿馬運河發生不測,它將是扼製兩大洋航線的重要咽喉,200年前的英國海軍大臣就斷言,它“是全部海外領土的港口和鑰匙”。

畢竟是曆史上老牌的海軍強國。“鐵女人”撒切爾夫人慧眼識將才,49歲的海軍少將伍德沃德脫穎而出,成為這支要長驅1.3萬公裏重洋奪回群島的特遣艦隊的司令官。4月6日,英國人以神奇的速度完成了戰爭動員和出擊準備,由“無敵”號和“競技神”號兩艘航空母艦及包括核潛艇在內共118艘艦艇組成的特遣艦隊在歡呼聲中駛離樸茨茅斯軍港,踏上了奔赴南大西洋的萬裏航程。

4月24日,遠涉重洋的特遣艦隊攻占了距馬島716海裏的南喬治亞島,獲得了進攻馬島的前進基地。月底,特遣艦隊駛入馬島水域,迅速對馬島實施封鎖。這是鐵桶一般的環形立體封鎖:天上有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戰鬥機群,海麵艦影重重,水下是悄然臥底的核潛艇。封鎖區內的阿軍艦船和飛機無一不受到嚴密監視,即使是一隻海鳥,也不可能從英軍眼皮底下溜掉。戰火未燃,阿軍據守的馬島已成為一座失去外援的孤島。

5月2日,阿根廷海軍唯一的萬噸級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被英軍潛艇用魚雷擊沉,英國海軍的嚴密海上封鎖初顯威力。從此,阿根廷海軍不敢駛出自己的海域,其“5月25日”號航空母艦更是隻能錨泊在軍港之中。戰幕尚未拉開,強大的英國海軍已經先拔了頭籌。

5月上、中旬,英軍擴大海空封鎖,阿軍進行反封鎖,雙方爭奪戰區的製海權與製空權,封鎖與反封鎖的作戰行動非常激烈。英軍采取的行動主要是:艦載航空兵對敵軍陣地和機場等設施進行空襲,奪取局部控空權;切斷阿軍海上補給線,擊沉擊傷阿軍艦隻;轟擊島上目標,削弱阿軍防禦,為實施登陸作戰做準備。而阿軍則以空軍唱主角,向英軍實施了頗見成效的戰鬥機空對艦導彈攻擊(擊沉英軍最現代化的驅逐艦“謝菲爾德”號等一批艦船);利用空隙強行向馬島進行海空補給。由於英阿海軍力量對比懸殊,阿空軍攻擊力量也很有限,因而阿軍未能打破英軍的海空封鎖,逐步喪失了戰區的製海權和製空權,陷入不利戰局中。

5月下旬,英軍開始實施登陸作戰。強大的海空力量為陸戰隊的兩棲攻擊行動奠定了勝利的基礎。經過約20天激戰,阿軍於6月14日21時全麵停止抵抗,馬島戰爭以英國海軍特遣艦隊勞師遠征的徹底勝利而告終。

顯而易見,曆時74天的英阿馬島之戰,是一場雙方均投入了新式武器裝備的以海上封鎖和登陸作戰為主要樣式的戰爭行動,是現代軍事史上一場典型的海軍製勝的局部戰爭。透析這場戰爭的原因、經過及其結局,我們可以非常充分地看到強大的海軍力量在解決國際爭端中的重大戰略作用。英國人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要在距本國1.3萬公裏之遙的敵國門口打贏這場戰爭,無異是癡人說夢。海軍,一支強大的海軍,的確是捍衛國家海外利益的柱石。

2.“低強度戰爭”中的海軍

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形成超飽和的核均勢之後,二者之間一旦發生核戰爭和全麵常規戰爭,後果顯然是不堪設想的。基於這一情形和世界各地小戰不停的客觀現實,一個頗為流行的“低強度戰爭”的戰略理論,在80年代的美國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