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軍戰略理論的新探索
1982年,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湧動的時候,一位新的人民海軍的司令員出現在世界政治、軍事舞台上,他的名字叫劉華清。
他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第一批開拓者之一,經曆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三個曆史時期。他又是人民海軍第一代元勳之一。1950年到海軍,1958年畢業於蘇聯伏洛希洛夫海軍學院,回國後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1961年出任新成立的艦艇研究院院長,後任海軍副參謀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副總參謀長……
將軍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與海軍現代科技知識於一身,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功底於一身,這使他具有了駕馭全局的大視野。從領銜人民海軍的第一天起他就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這個已經變化的世界形勢,重新規劃設計中國海軍的未來。他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與航海業的發達、新航路的開通、新大陸的發現關係極大,重要的經濟、軍事大國幾乎無例外地都是海上大國。他判斷說,曆史上文明的中心將從東方移到西歐,又轉到美國,而現在新的“太平洋世紀”即將到來,文明的中心將再次回到世界的東方。這對中國是一次新機會。因此中國海軍必須負起曆史的責任,迅速成為太平洋地區的一支重要力量,以保證國家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否則,中國將會在“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再次落後,最終被曆史淘汰。
司令員“一語驚四座”。中國海軍的發展,第一次同“太平洋世紀”聯係在一起,第一次同中國未來21世紀的興衰聯係在一起,成為80年代海軍發展的重要理論根據。
數十年海軍生涯厚積的實踐經驗,使他對作為現代大工業縮影的海軍有深切的了解,這是一個高技術的軍種,是一個多兵種,具有海上立體作戰能力的軍種,是唯一可以不受領土限製遂行海上作戰任務的軍種,是一個可以直接為國家政治、經濟和外交政策服務的軍種,這個軍種的作戰和建設,有著不同於其它軍兵種的規律和特點。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海軍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海軍的未來應當怎樣設計?他苦苦地思考著一個又一個重大問題。
——未來海上鬥爭的性質和特點如何概括?海戰場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認識?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海軍作戰任務、作戰樣式、作戰原則又如何確定?
——未來海軍建設的目標、方針和應當采取的步驟是怎樣的?五個兵種的構成和比例又怎樣才比較科學?海軍的組織、領導、指揮體製以及後勤保障體係怎樣才比較合理?海軍的專業人才怎樣培養才適應需要?
作為海軍司令員,他理性的思維告訴自己,海軍建設必須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決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他迫切地感到,需要在軍委總的軍事戰略指導下,籌劃一個能夠統管和協調海軍所有重大問題的方略,以加強對海軍建設和作戰的宏觀指導。
他毅然決然地推開了海軍戰略理論研究的大門。
他涉獵了世界海軍的海軍戰略理論發展曆史。從古希臘海軍的萌芽到常備海軍的建立,從16世紀以來英西、英荷海戰到海軍發展成為在海洋執行作戰任務的獨立軍種,他特別認真地研究了19世紀末美國馬漢的海權理論和海軍的戰略理論,和20世紀中期以後戈爾什科夫的蘇聯海軍戰略使用的學說,認為:海軍戰略是一個客觀的、曆史的範疇。凡海軍戰略理論形成早的國家,海軍發展就快,對國家興盛的影響力就大。盡管這一理論形成的物質基礎是海上實力,但僅有實力並不能自然產生理論。而沒有係統的海軍戰略理論,海軍的衰落、國家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實力一度曾居世界前列的清末海軍就是例證。
他盱衡了當今世界的海洋形勢和美、蘇等海洋國家的海軍戰略,清醒地看到,隨著世界人口及消費水平的急劇增長,陸地資源日漸減少,占地球表麵積71%的海洋已成為人類生存的重要空間。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代。由於世界各國社會製度不同,經濟、政治、軍事實力不同,利益也各不相同,使圍繞海洋權益而進行的鬥爭日趨激烈。他認為,美、蘇竟相發展海軍,活動範圍已擴大到世界各個海洋,並在太平洋地區展開激烈的角逐。世界普遍認為21世紀太平洋地區將成為經濟發展中心,政治、軍事鬥爭也必將加劇。“這是機遇,也是挑戰”,人民海軍的作戰和建設也必須麵對這一形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他研究了中國海區的戰略地位,海戰場的形勢以及國家對海軍建設的客觀要求。他認為,改革開放以後,國家賦予海軍的任務進一步增強。我國沿海經濟的發展戰略的實施,使沿海地區成為國家舉足輕重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的重心。海軍在中國海區進行防禦,使海洋成為一道安全屏障,無疑是極端重要的。同時,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海軍加大防禦縱深,實行近海防禦,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