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敬業就是把工作當成一種神聖使命(1)(3 / 3)

2001年8月19日,在局長接待日接訪時,一個上訪的老者帶著若信若疑的眼光說:“我想跟任局長談點事,必須在一個機密的地方談。”任長霞把來人請到了辦公室。結果,他提供了這起強奸案的重要線索。沉冤十餘年的案子破了。

這是村民給任長霞的一封信:“……說句心裏話,對公安局,老百姓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像今天這樣叫著親切了。……天太冷,俺登封的冬天就是這樣,風幹、風大,您要注意保暖,身體最重要。聽說您老下鄉,東奔西走的,沒有好身體咋成?”看到這封信,打黑時毫不手軟的任長霞忍不住放聲大哭。

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任長霞出殯前一晚,幾百人就坐在或睡在醫院周圍的街道上,要給她守靈。而出殯那天中午,靈車徐徐往前開動時,很多人在後麵哭著,喊著,追趕靈車,有的鞋子跑掉了也顧不上拾……

這種悼念的情緒一直持續到現在。醫院附近的布告欄和電線杆上,至今還貼著很多民間詩人的詩篇。最長的一首叫《登封三日祭》,十幾頁的紙張掛在繩子上整整一長溜,稱她是“登封人民的守護神”。

5月19日。任長霞死後的第5個周,登封人習慣叫“五七”,按風俗,這一天家屬要給去世的親人上香敬酒。遠在君召鄉郭嶺村的屋子裏,韓素珍在桌上擺了兩杯酒,一杯是給死了14年的女兒李豔芳,另一杯是給公安局長任長霞的:“妮,俺母女謝謝你,俺一輩子都會記得你。”

人民的好黨支書——鄧練賢

鄧練賢出生於1949年12月,廣東省台山市人。1973年,鄧練賢投身於中山三院傳染科,一幹就是30年。1990年起,他出任傳染科黨支部書記。他領導的支部連續13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他本人則連續13年被評為先進共產黨員。2003年4月21日在抗擊“非典”中殉職,是廣東省在抗擊“非典”戰鬥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

繼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鄧練賢,於4月21日下午5時40分,因抗擊“非典”以身殉職,永遠離開了他默默服務了30年的醫院。

1月31日下午4時,中山三院突然收到廣州市衛生局發出的緊急通知,稱廣州、深圳、佛山、河源、中山等地陸續出現一種不明原因的肺炎,指定該院為四家接收醫院之一,要馬上做好接收病人的準備。

那天正好是除夕,醫院大部分員工已經開始休假。院領導臨時授命,電話通知傳染科、呼吸科、麻醉科、兒科、外科、放射科、檢驗科、醫務科、設備科16名醫護人員組成醫療小組。專家們剛剛還在與家人吃團圓飯,接受了電話“任命”後,全部扔下碗筷趕回醫院。其中包括傳染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呼吸科黨支部書記張天托和兒科黨支部書記王清文。

除夕夜,醫院住進了第一名11歲的重症非典型肺炎病童。大年初一淩晨零時,第二名病人轉送過來,這是一名女病人。那夜,鄧練賢完成對這兩名病人的緊急會診和搶救時,已經是大年初一淩晨3時。

大年初一,“毒王”“駕到”。他就是某報紙2月24日頭條報道《百名白衣天使冒死救一人》中的周姓病人。廣州市60名醫務人員因搶救他被傳染,他的親戚朋友21人也先後染病。9名醫護人員參與對“毒王”的搶救,6人是共產黨員。搶救過程驚心動魄。對他進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時,嚴重缺氧使得病人極度煩躁,傳染科黨支書鄧練賢指揮眾人按住他的頭和四肢,麻醉師插管,呼吸科黨支書張天托上呼吸機,傳染科黨員王喬鳳護士長吸痰。現場搶救3個小時,終於將“毒王”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未能從ICU中走出來

年初三,鄧練賢、張天托、王清文又帶頭搶救除夕夜送來的11歲男童,他已經呼吸衰竭、心髒衰竭。3位黨支部書記輪流為他實施徒手胸外心髒按壓,4個小時中,曾兩度令他的心髒恢複跳動。

中山三院接診的這3例非典型肺炎病例,都是極重、極“毒”的早期病例,第一批醫護人員在搶救中都戴了兩個以上的口罩、穿兩層以上隔離衣,但在連續四天不眠不休的緊張搶救後,20名一線醫護人員病倒。他們冒死相救的3名重症非典型肺炎病人中,隻有“毒王”在3月3日康複出院,其餘兩人死亡。

病倒在自己工作的醫院裏,鄧練賢等人早期還能通過電話互相問候鼓勵,後來,大家連喝一口水都分兩三次喘氣,說話隻能講單詞,上一趟洗手間就喘得幾乎暈過去。症狀最重的是鄧練賢,鄧天德、張天托後來被轉送到廣州市呼研所的ICU。

經搶救,19名一線醫護人員康複出院。而從年初三開始病倒的鄧練賢主任,卻未能從ICU中走出來。他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氣胸、膿胸以及多種耐藥細菌、真菌感染,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病人、親人和同事,終年53歲。

“既然選擇做一名醫生,就意味著要付出。”

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名踏實的好醫生。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豐功偉績,同事們說,他是一個好人,一個真正的老黃牛。“他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人物,但絕對是一名踏實的好醫生,一名無私的好黨員。實實在在地工作,勤勤懇懇地耕耘,愛護每一位同事,善待每一位病人。沒有一個人對這個評價有異議。”作為傳染科副主任,鄧練賢一直默默配合著科主任,為把中山三院傳染科建設成為全國聞名的專科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想起這位善良、誠懇、勤勉的好同事,姚集魯教授禁不住在記者麵前痛哭失聲。

姚集魯教授回憶,長期在最危險的傳染科工作,每一次危重病人的搶救,鄧練賢都在現場親自組織,帶頭上火線。這些年來,他一直兢兢業業,無私奉獻。“這麼多年來,每次搶救完病人都是鄧書記打電話給我們訂飯,每次我們和病人發生誤會都是他親自去協調,他現在走了,我們怎麼能習慣失去他的生活?”與他一起搶救3例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而同時病倒的護士長王喬鳳在記者麵前泣不成聲。

王護士長說,老書記很節儉,三年前出國訪問時姚集魯教授送給他的一條領帶一直戴到現在。老書記很大方,傳染科經常有窮得連飯都吃不起的病人,老書記自己掏錢給他們買藥買飯。老書記大事小事都操心,行政、業務都很優秀。在老書記的親身示範下,傳染科是醫風醫德很過硬的科室,這麼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醫療事故,沒有發生一宗重大醫療糾紛。

老書記沒有喊過一句口號,他生前隻留下很樸實的一句話:“既然選擇做一名醫生,就意味著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