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樂業,敬業的最高境界(2 / 3)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當楊瀾選擇重做主持人的時候,正好趕上了中國電視業迅猛發展的浪尖,衛星頻道、有線頻道、數字頻道甚至境外落地頻道百舸爭流,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精品化成為相互之間競爭的目標。而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漂亮麵孔”也被“智慧大腦”所取代,觀眾對主持人知識廣泛性、實用性、幽默性的要求超過了對其外貌的欣賞。

2005年,楊瀾開始主持針對中國都市女性觀眾的大型談話節目《天下女人》。她沒有奢望《天下女人》能像當年《正大綜藝》那樣老少皆宜,僅僅把受眾群鎖定在25歲到38歲的都市女性,內容也隻是探討關於她們生活與工作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還是每周六晚上,當年《正大綜藝》的觀眾中的一部分還會守時地與楊瀾相約在電視機旁,聽這個她們看來具有大智慧的小女人與嘉賓談論屬於自己的話題,而更多的觀眾隻是在偶爾碰到與楊瀾相關的報道時想起當年的那個青澀女孩,先一歪頭,後一伸手,再說出“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當好真正的出租車的快樂CEO——臧勤

臧勤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上海出租車司機,如果要從他身上找出一點特點,那就是他頭上的頭發稀少一些,還有每天出車白襯衣、打領帶的嚴謹打扮,讓人感覺他與一般司機比稍有不同。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出租車司機,卻去給跨國公司上MBA課,而且他每個月隻是開出租就有8000元的純收入。

時間是最大的成本

許多第一次聽說這個新聞的人都覺得難以置信,一般的司機月收入就3000到5000左右。可臧勤卻實實在在地做到了,他說,做任何工作,首先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用概率,用成本核算去計劃工作,首先要明白你最大的成本是什麼。對於出租車來說最大的成本應該是時間,而不是油錢,時間成本占到70%。所以贏得時間就是贏得金錢。

為了贏得時間,就要降低空車率,取得最大的利潤。所以臧勤學會觀察和分析出了乘客的出行規律,比如酒店、賓館、商務樓、商業街等地方都是他主要的客人來源。還有就是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日子,客人出門的多少,集中的地方在哪兒。比如周六周日的客人一般較少,但是在醫院的客人會變多,特別是婦幼醫院,孕婦和小孩子去檢查完出來一般都會打的回家。毛主席說,一支隊伍沒有一個根據地那就是流寇。所以一個聰明的出租車司機都會留心發掘幾個點,作為自己的根據地,有目的有控製地走,才不會盲目地在馬路上亂兜,既浪費了油錢又浪費了車的成本。

既然時間是最大的成本,為了節約時間,他從來不在下午5點半交通高峰時忍著饑餓不吃飯,因為這個時候雖然是打車的高峰,但是因為好多公司都下班了,私家車也出來了,堵車也堵得厲害,一般正常時間裏用15分鍾就做完的一個生意,這個時候要用25分鍾,成本太高,還不如回家和家人好好吃飽飯,到6點再出來,這個時候路也暢通了,而且很多外資企業一般都是6點下班,所以從6點到9點又是一個高峰,生意好得不得了。

還有一個節約時間的辦法就是不要把路走死。所以除了要對路麵非常熟悉之外,還要熟悉燈,摸清紅綠燈的規律,因為燈是時間耽擱最長的一個因素。而送客人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直接一條道走到黑,要留有“活眼”,中間萬一哪條路堵車,馬上可以換另一條路走,而且路程都是差不多的,要是一來就直接走一條堵了車就得繞遠道的路,就是繞路,相當於侵犯了乘客的利益。

不過,雖然一般情況下繞路是不好的,但有時候,遇上乘客要去的地方堵車很嚴重,臧勤卻寧願和乘客商量好繞路走高架,而隻收正常情況下的車費,雖然因為繞路自己賠了油錢,但他卻用這些油錢買來了省下的時間,可以去做更多的生意。而乘客既沒多出錢又更快地到達了目的地,所以這也是一種雙贏。

把開車當成學問來做

除了節約時間,臧勤還能根據客人站的位置來判斷對方要去的方向有沒有上升空間,一路紅綠燈密集度高不高,中途要是下車容不容易再接到新的客人。做一筆生意的時候要統籌規劃到下一筆甚至再下一筆的生意,這就是他高超的戰略眼光。甚至他還能根據乘客的衣著行為等判斷是短途還是中長線生意。比如有一次,3個人在前麵招手。他毫不猶豫地停在一個男子麵前。這個男的上車後說:延安高架、南北高架……還沒說完就忍不住問,為什麼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麵前?前麵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我也不好意思和他們搶。臧勤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鍾就一點了。那個拿著小包的女孩子一看就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那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沒拿什麼東西,不會去很遠;你是出去辦事的,拿著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那個男的就說,你說對了,去寶山。

除了熟悉上海的大小街道,熟悉各時間段客人的需求,了解客人的心理,臧勤還注重品牌效益,用心以自己為窗口,讓每一位顧客心中對本公司留下最佳形象。所以,在駕駛技術一流,保證安全行車之外,他還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很多知識,如企業管理、心理學、成本核算、禮儀、市場推銷、市場細化、概率統計等。

有一天,上海的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部門經理劉潤坐上了臧勤的車,臧勤和他閑聊起一係列開出租車的“竅門”,對開出租車的成本核算居然“量化”到了分鍾計算,而對乘客的細分也精確到了從外表就能判斷是否是最有價值的客戶……這使劉潤感歎“像上了一堂生動的MBA案例課”。因為低調的臧勤不願意留下姓名,劉潤通過發票千方百計從大眾公司找到了他,邀請他到微軟公司為劉潤所在部門的員工們上了一堂生動的“MBA”課。

臧勤說,他是把出租車當成一個企業來做,用企業管理的模式來管理、來經營。這樣,才有可能創造出最大的效益。他就是這輛出租車這個企業的CEO、他就是這方小天地的總裁,唯有樹立這種理念和自信,才能當好真正的出租車的快樂CEO。

給自己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靳羽西

從工作中尋找樂趣

1972年,靳羽西移居到美國的紐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當中,她成了曼哈頓有線電視台的一名中英文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她發現許多十分有趣的事情,許多美國人都不了解當時的中國,經常有人會問靳羽西一些十分好笑的問題。

一天,她剛走上台階,就碰到一位美國同事十分好奇地盯著她的腳看,最後非常奇怪地對她說:“你怎麼是大腳?不是說中國婦女的腳都是小的嗎?”靳羽西十分驚訝,70年代的美國人竟然還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來,可見他們多麼地不了解中國。

回到辦公室,靳羽西忽然間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專門製作一檔反映中國的電視節目在美國的電視台播放,這樣就可以讓美國人近距離地了解中國了。想法一產生,靳羽西再也放不下,因為她知道這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機會,而且在當時的美國沒有人做這樣的節目,如果節目做得好,一定會成為自己事業的一個新起點。但靳羽西心裏還是十分地不安,她畢竟沒有做過這類節目,她也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因為她就是美國做這類節目的第一人,根本就沒有誰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