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愛崗就是要把你的本職工作做好(1)(3 / 3)

50天的北極考察,竺國強收獲頗豐。他認為,伯順岬地區的岩層化石少、變質淺,沉積構造特征保存較明顯,如遞變層理、變形層理、舟狀斜層理、底衝刷等,表明呈水平產出的岩層中部分地層是正常層序,部分則是倒轉的,還存在層理變曲形成的褶皺轉折端,證明其中存在的軸麵平行於層理麵的緊閉平臥褶皺,從而否定了前人所持的地層位置“越下越老,越上越新”的觀點,修正了過去地層劃分和構造演化的曆史。1982年12月,克拉達克教授向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彙報該年度北極考察成果時指出,伯順岬地區地層總體處於倒轉狀態,可能是早期一個大型平臥褶皺的倒轉翼。這個觀點正是竺國強考察和修正的結論。

故事三:熱心於科學普及工作。

竺國強十分注意地球科學的普及工作,除開設全校性選修課之外,曾多次舉辦地學方麵的講座,尤其精彩的是作了100多場“北極科學考察報告”,深受同學及聽眾的好評。為滿足學校師生及廣大中學生了解大自然的要求,在他的倡導下,浙大地質係地質標本陳列室對外開放,每年接待本校師生和中學生數百人次,隻要竺老師在學校,他都親自講解,對參觀者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的解答。多年來,竺國強在做好教學與科研工作、撰寫學術論文的同時,不忘科普文章的創作,先後發表了數十篇科普文章,作為副主編和作者先後出版了《浙江山水覽勝》(1998)和《山水探秘》(2006)。2004年10月,他加入了浙江省科普作家協會,成為少數幾個博士生導師會員之一,實現了長期想當一個“作家”的理想。在科普作家協會裏,他積極協助科學文藝創作委員會組織科學旅遊,並親自講解景觀的科學知識。竺國強又是全國旅遊地學研究會理事、浙江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兼旅遊專委會主任。他將地質科學引入到旅遊中,用地質科學的原理來解釋旅遊景點的形成原理,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科學文化內涵。他說,所有自然景觀都是地質作用形成的,但旅遊部門在宣傳時,往往隻停留在象形的表麵,缺少了科學內涵,有的甚至摻雜光怪陸離的色彩。他認為,隻有讓導遊懂得一些地學知識,才能給遊客更多的科學知識,同時,也給旅遊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工廠是大家,自家是小家——黃開惠

黃開惠,是福州第二閥門廠的廠長。他擔任閥門廠領導職務多年,伴隨著企業的成長壯大,先後獲得市、省、部級勞模。他深有體會地說:“火車看車頭,工廠興衰看頭頭;企業要過關,領導班子第一關;事業要當魚,領導幹部做表率。”

“廠長關鍵抓二場——對外抓市場,對內抓現場”

1995年,第二閥門廠麵臨市場疲軟、競爭激烈、資金短缺等問題。在企業遇到困難的關鍵時刻,黃開惠提出企業要找市場,找出路。他認為,大市場大老板,小市場小老板,無市場死老板。他說:“廠長關鍵抓二場——對外抓市場,對內抓現場。”

對外抓市場方麵,黃開惠采取了三項措施:一、全廠為一線服務,一線為經營服務;二、企業可以讓利,不可讓市場;三、狠抓質量,產品要比外觀、賽內質、改包裝。在他的努力下,工廠的產品榮獲全省低壓閥門評比第一名,行銷到全國17個城市。

對內抓現場方麵,就是抓好企業內部勞動人事製度改革。黃開惠甩出三板斧:第一板斧是廠幹部由任命改為聘任,實行精兵簡政,改變過去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現象,充實生產第一線。第二板斧是打破鐵飯碗,工人由固定工改為合同製,班組實行優化組合,一律實行計件工資,按勞取酬。這種做法大大調動了職工積極性,扭轉了以往“工資按八級、半做半休息”的狀況。第三板斧是在經營上由過去計劃生產改為按市場需求生產,通過大小18項技術革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年產小閥由2萬台增加到10萬台。黃開惠堅持改革抓管理,認為改革無止境,創業也無止境。因為就國家和工廠發展曆程來看,是大改革大變樣、小改革小變樣、不改革老一樣。他使工廠頂住了東南亞金融危機衝擊,工廠沒有一人下崗,上交稅利分文不短,職工工資分毫不少,原輔材料款一元不欠,工廠進入省市先進企業行列。

一切為公,一心為集體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風險大,要求高,企業領導不僅要瞄準市場,勇於創新,還要帶頭無私奉獻,當好表率,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黃開惠牢記自己是勞動人民的一分子,牢記辦廠的目的是富國利民,為人民服務。他說:“決不能滿了口袋、空了腦袋。那些依靠挖集體牆腳,富了自己的人我不佩服,我敢與他們比誰對社會貢獻大。”他自覺提出“三多”“三少”的要求:“多去現場,少坐會場;多到市場,少走舞場;多走書店,少走飯店。”因為一個成功的企業,來自艱苦創業。單單1995年至1996年兩年中,他帶領職工試產電動閥門、碟閥、斜式直流閥3種產品獲得成功,增加產值200多萬元,又回收銅粉13.5噸,廢鑄鐵70多噸,節約開支28萬元,確保工廠效益穩中有升。

在承包工廠期間,黃開惠做到一切為公,不留自由地,不辦廠外廠,一心為集體。他認為,承包目的“是為國分憂,為廠多積累,為民得增收”。農民企業家不等於資本家,因為企業家是在於奉獻,資本家是在於索取。25年來,他堅持大年三十晚上與工人一起吃年夜飯。特別是這幾年來,外來工人多了,逢年過節更加需要領導關懷。他家屬埋怨他說:“你今年63歲了,怎麼還不回家過年?”他說:“工廠是大家,自家是小家,工人連家屬1000多人依靠工廠生活,當然比小家重要。”不少外來工感動地說:“走遍許多工廠,沒見過廠長年年陪工人吃年夜飯。”因此,工廠外來工不但沒離開,有些還動員親戚朋友來廠工作。1998年6月23日特大洪水中,工廠係重災區,黃開惠當好表率,帶領全廠職工在斷糧、斷電、斷水的情況下決心不後退一步,奮戰3晝夜,建好4道防線,保住了集體財產1000萬元不受損失,受到省委領導的表揚嘉獎。

關心愛護工人

黃開惠擔任廠長以來,始終堅持生產、思想一起抓,做到兩手硬,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生產全過程,把關心人、愛護人、理解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撐點。他認為,不管體製怎麼變,工人當家做主這點千萬不能變。工人階級是先進階級,做工人的思想工作不能說大話,要講實際,辦實事。他提出:“職工困難廠長幫,廠長困難支部幫,支部困難黨員幫。”1995年,由於區劃調整原因,國稅局要求3天一次性繳清15萬元國稅。廠裏召開黨員大會,大家提出黨員要帶頭為廠分憂。第二天上午,全廠28個黨員集資16萬元,及時完整地納了稅。國稅局同誌十分感動,將第二閥門廠評為光榮納稅大戶。

黃開惠關心工人、幹部的友愛之心有口皆碑。供銷科嚴拱熙原先是臨時工,有一年正月十五要出差鄭州接業務,正好碰到愛人精神病發作,黃開惠立刻派人將他愛人送到醫院,並派專人負責看護。嚴拱熙不負重托,一次接回了40萬元業務。黃開惠和全體工人夾道歡迎他回廠,他因此十分感動地說:“領導看重,職工愛護,再大困難我都要克服。”從此,嚴拱熙以廠為家,為業務四處奔波,被工人稱為“沙漠駱駝”。工廠每年所接上千萬元業務中,他一個就占了500萬元。工人梁小飛倒鐵水時被燙傷,住到110醫院。黃開惠出差回來聽到這件事,未進家門先到醫院探望。醫生認為傷勢嚴重,建議截肢。黃開惠與廠黨委考慮到工人殘疾的嚴重後果,就與110醫院商量:這是工廠骨幹工人,請你們用最好的治療手段和藥物,不管花費多少,也要保住他的腿。還提出先押10萬元支票給院方。院方很感動,表示要盡最大努力。經過半年精心治療,梁小飛避免截肢,康複回廠上班,以後成為工廠鑄工骨幹。近幾年,由於工廠效益穩步上升,95%的工人自蓋了房屋,廠裏為每位蓋房的工人都提供了一噸鋼筋。

廠長愛工人,因而威信也不斷提高。有一次,廠區附近歹徒來廠搗亂,侮辱女工,並且毆打老工人。黃開惠和工人一起將歹徒扭送派出所。第二天,歹徒同夥來討人,揚言要炸平二閥廠。在電話線被剪斷的情況下,黃開惠主持召開職工大會,認為不能讓集體財產受損失,不能讓邪氣壓倒正氣,提出要自衛還擊。工人們拿起家夥,打開大門,結果歹徒嚇得四散奔逃,再也不敢來搗亂。正如黃開惠時常宣傳:企業家好比一朵花,共產黨好比是太陽,工人好比是土壤;廠長跟工人結成一條心,黃土也能變成金;人心齊,泰山移。黃開惠關心愛護工人,也得到工人的真心回報。有一次車間乙炔著火,當時車間還有19個氧氣瓶,這相當於19枚炸彈,40多個幹部、工人不等廠部下令,不顧個人安危衝入車間,3分鍾之內將19個氧氣瓶全部撤出,轉危為安。1996年,在機械行業普遍滑坡之際,工廠仍穩中前進,完成利稅70萬元,完成國家稅收任務,上繳鎮政府利潤100%完成,職工年終獎金分毫不差。

黃開惠當廠長幾十年,替國家替工人做了有益的事,黨和國家也給了他很高榮譽,他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企業家、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在榮譽麵前,他謙虛地說:“我感到我做得還不夠,我要再立新功、再做奉獻,答謝黨的關懷,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