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從平凡崗位中成就卓越人生(1 / 3)

美國商界名人約翰·洛克菲勒曾對工作崗位做過這樣的注解:“工作是一個人施展才能的舞台。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得到展示……”可見,工作崗位是人生旅途拚搏進取的支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舞台。

平凡的崗位就像一朵早春的迎春花,但如果人人都去嗬護它,這一朵朵、一簇簇的迎春花將會在汗水與淚水的洗禮中向卓越邁進,將會以卓越的智慧折射生命之光的璀璨,將會漫山遍野地盡情綻放,迎來春融萬物。

所以我們應該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繹不平凡的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樹立卓越的豐碑。

江山大地上一個跳躍的音符——何克勝

在建築行業開辟出一片疆土

何克勝從1976年參加工作以來,積極要求進步,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許多同齡人的佼佼者。入黨以後他更加努力工作,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1983年走上企業領導崗位後,多次被評為江山縣優秀共產黨員。1985年還被省委授予“浙江省1984年度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2年組織上調任他擔任江山市第二建築公司黨總支書記後,又多次被中共江山市委和衢州市委表彰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2001年何克勝所在的江山市第二建築公司麵臨著改製,時任公司經理、總支書記的他,是接受競爭,重新帶領員工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拚搏,還是丟下幾百名員工不管,自己找個安樂窩?在這緊要關頭,他想到了“紀念魯迅逝世15周年”、“紀念我們的文化革命先驅魯迅”郵票上的一副名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想到的是和自己一起艱苦奮鬥的員工,他選擇了前者。這一切,都需要他的膽識和信念。

他贏得了員工的信任,重組了企業,成立了江山市萬廈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出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繼續帶領員工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拚搏,使企業一切都有條不紊,而又快節奏地進行著。2006年5月,企業更名為浙江萬廈建設有限公司。

企業改製後,自主經營成了企業的主旋律,但企業改製剝離了原有的大部分生產資源,企業的綜合實力,市場資源、管理力量等方麵處於落後的地位。何克勝同誌出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後,為了盡快地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麵,他從高層管理統一思想,吸收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實施企業誠信管理,開始用更高的視野,更新的觀念,把握企業全局,根據企業所處的環境,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弱勢,在企業發展中實施大戰略。

戰略一:揚長避短,突出抓主業。

主要是對公司內部調整機構,把握市場的需求,揚長避短,審時度勢,凸顯主業。

戰略二:走出江山,尋求適合運作和發揮的市場。

通過努力營造企業與外部優勢資源組合,選擇信譽好的合作夥伴,構建適合的運作市場,提升公司經營水平,擴大公司規模與市場份額。

戰略三:擴大規模,抓總量發展。

通過調整企業內部激勵政策,拓展江山周邊市場,主攻江西市場,實施老基地繼續抓項目,啟動新基地抓項目,從而推進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建築業總產值迅速遞增。

由於實施三項戰略措施,把握了企業經營的主動權,從2001至2006年,公司的經營規模和建築業總產值等迅速得到擴大和提升。公司迅速在周邊市場和外省市場發展,分別在江西婺源、上饒、鷹潭,安徽黃山,本省的龍遊、衢州等設立分公司、辦事處。公司建築業總產值比改製前的2001年增加了3.6倍,市外產值分公司總產值比率,從改製前的2001年的8.8%提高到2006年的51.51%。

公司獲得了浙江省企業資信AAA級單位、浙江省工商企業AAA級“重合同,守信用”單位、浙江省建築業誠信企業、衢州市建築業重點骨幹企業和先進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發展的責任,使何克勝總經理在開拓前進的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他自己也多次被衢州建築企業協會表彰為建設企業的優秀經理。2007年還被浙江省建築企業協會表彰為優秀建築企業經理。

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不少建築企業受到衝擊,步履維艱,可浙江萬廈建設有限公司因何克勝的誠實守信,市場不但沒有萎縮,反而繼續在擴大。不但在當地有堅實的基礎,還發展到江西、福建和廣西。2008年他的公司建築業總產值完成3.75億元,為國家創利稅1291萬元。今年預計公司建築業總產值可達4億元以上,預計創利稅1350萬元。公司近幾年來連續被評為衢州市建築業重點骨幹企業之一。

集郵之家

何克勝雖然工作很忙,但在工作之餘,他沒有被燈紅酒綠的生活所占有,而是讀書看報、學習專業知識,並樂於在郵苑裏尋求樂趣。他從開始一般的收集郵票、郵品,到慢慢地注重對郵識的了解、郵品的收集和挖掘,集郵成了他的業餘愛好。在集郵的過程中,使他體會到集郵能“長知識,養性情,使人有耐心,使人待物嚴謹,使人處事認真”。

何克勝自1978年喜歡上集郵後,在工作之餘刻苦學習,勤於研究,至今,他已有多篇集郵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如《方寸上的中國民居》《賞郵票話華表》《方寸之中的中國石雕藝術》《方寸苑裏話瓦當》《方寸上的石雕石礎趣談》《由普“石獅子”郵票聯想》……他把集郵文化和他的職業以及建築藝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1999年11月1日,閩、浙、贛三省邊界郵協聯誼會集郵巡展,何克勝的郵集《新中國郵票上的中國石雕藝術》獲三等獎。一位公司的老總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之下,還能寫出這些集郵文章,他製作的郵集還能獲獎,實在令人感到敬佩。

談到何克勝總經理集郵,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1984年3月4日,星期日,農曆二月初二,何克勝夫人路鳳雲在江山縣清湖衛生院生下“千斤”,何克勝馬上拿著一枚T90甲子年鼠票,直奔清湖郵電所,要求加蓋當地當日日戳。營業員當即撕下當天的日曆,貼上T90鼠票,蓋上浙江江山清湖1984年3月4日日戳一枚,記載了他女兒出生地年、月、日的日戳,作為永久的紀念。

何克勝出生於1956年,屬猴。在他生日那天(20世紀90年代),何克勝夫人路鳳雲為給丈夫獻上其生肖郵票,曾讓江山市集郵協會秘書長薑金林先生,通過浙江省郵票局業務科科長花去290元錢購了一枚T46庚申年猴票,以表達妻子對丈夫的摯愛和美好的祝福。

1996年10月8日,江山市集郵協會秘書長薑金林先生出差海南省,時任江山市第二建築公司經理的何克勝,拿上一套J148海南建省紀念郵票,要求他在海南省省會海口市寄回江山。於是薑金林先生於1996年10月15日,在海口市用第0873掛號信寄給了何克勝經理,了卻了他的心願。

何克勝夫婦都是市集郵協會會員,常常是夫妻雙雙一起參加集郵活動,而今他女兒也經常幫助父親整理郵票,編排郵集。2003年江山市文化局開展“文化藝術之家”評選活動,何克勝家庭獲“集郵之家”稱號。同年12月31日獲衢州市第四屆“文化藝術之家”稱號。

多少年來,何克勝不僅自己喜歡集郵,還在企業的員工中積極宣傳集郵,向員工介紹集郵知識,暢談集郵的樂趣與集郵的收益,把集郵文化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上,使企業文化建設增添了新的內容。集郵文化豐富了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建設推動了企業發展。

集郵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何克勝和浙江萬廈建設有限公司,是江山大地上一個跳躍的音符,已經彙入了改革開放、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交響樂之中。

生產戰線上的模範——馬恒昌

馬恒昌是遼寧省遼陽縣人。生前曾任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黨委副書記、總機械師。

馬恒昌小組曾以第一個試行班組民主管理分工,第一個組織工人技術研究會倡導班組技術革新,第一個倡議開展全國勞動競賽,第一個製定和完善班組管理製度,第一個實行崗位責任製而享譽全國工業戰線,被譽為“我國班組建設的搖籃”,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麵旗幟”。

“生產線上的模範”

1948年11月沈陽解放了,馬恒昌所在的軍工廠貼出告示,要全廠工人上班,並按家庭人數領取高粱米。將信將疑的馬恒昌真的從工廠領回了一袋子救全家人的高粱米,也親眼目睹了解放軍駐廠代表從火車上往下扛糧食、幫助老工人往家裏送糧食的情景。

當時工廠在恢複生產過程中,製約生產的一大困難就是工具、量具奇缺。馬恒昌把珍藏在家中的一把“千分尺”捐獻出來。這可把馬恒昌老伴心疼壞了,這種尺,當時中國不能製造,十分稀缺,可以換回全家一年的口糧,即便在馬恒昌全家發瘧疾、吃不上飯的時候,都舍不得賣掉。最後,老伴在馬恒昌的勸導下答應了:“給共產黨用,俺舍得!”

1949年3月初,已經秘密加入共產黨的馬恒昌帶領車工一組倡議全廠工友開展“迎接紅五月勞動競賽”,掀起了支援前線的生產熱潮,有力地推動了工廠支前生產計劃的提前完成。4月,工廠以馬恒昌的名字命名車工一組為“馬恒昌小組”,並授予小組第一麵“生產競賽模範班”的紅旗,馬恒昌小組從此誕生。

1950年9月,馬恒昌代表小組參加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小組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小組——“生產戰線上的模範”稱號,馬恒昌被命名為全國勞動模範,成為光榮的開國勞模。從1950年到1976年,馬恒昌共13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那都是工人的血汗錢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德高望重的馬恒昌兼任了齊齊哈爾市職工技術協會委員會副主任。他主動擔起了先進技術推廣傳播使者的重任。他把小組和廠內的能工巧匠組織起來,在全廠開展以革新攻關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技協活動,攻克了一項又一項生產技術難關。幾十年中,馬恒昌和他的技術服務團隊,足跡踏遍19個省市自治區,他們傳經送寶無償地進行技術服務。

馬恒昌的兒子馬春忠回憶起父親馬恒昌時說,他對自己、對家人已經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他立下了一條規矩:在個人利益和在榮譽麵前,不張口、不伸手、不搞特殊化,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名普通工人。

1985年,在馬恒昌患病在京住院期間,家人也在齊二機床廠安排下來京,按醫院規定的探視時間分別來病房探視。馬老發覺了這一情況,有些不安甚至生氣了,告訴老伴讓他的兒女們都回去:“廠裏給我看病都花好幾台床子了,不該再讓企業浪費錢財了。”1985年5月,癌症晚期的馬恒昌在北京友誼醫院住院,他對在身邊護理的馬春忠說:“北京不能再呆了,花錢太多了,領導說是不怕花錢,但那都是工人的血汗錢。”馬春忠說:“這是父親第一次不服從組織的決定”。

“馬組”精神代代傳

“同心共贏、勇為人先、敢於超越、興企報國”是馬恒昌小組精神理念。60餘年來,馬恒昌和馬恒昌小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累計完成了93年的工作量,多為國家和企業創造效益2620萬元,累計實現技術創新成果1190項。小組先後有3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2人被評為省勞動模範,3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11人被選為省市人大代表或黨代表,小組5次被命名為國家級先進集體,54次受到省部級的表彰獎勵。

燦爛醫學星空的一顆星——徐啟彬

徐啟彬是燦爛醫學星空的一顆星,一顆較長時間不被人注目的星。在躍上人生蒼穹後,他卻以驚人的毅力在全速旋轉,並閃射出耀眼的光和熱。那麼,他是如何躍上人生星空的呢?時鍾回撥到70年前。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軍隊以一個士兵失蹤為借口炮轟盧溝橋,中國第二十九軍拉開抗戰的序幕。在抗戰硝煙迅速蔓延的7月9日,一個男性小生命喜降浙江省溫嶺濱海鎮的普通農家。初為人父母的雙親喜出望外,待兒子稍懂事後,就常帶他到海濱玩耍,讓他接受大海的熏陶,以使他長大後有海一樣的大誌、海一樣的胸懷。

徐啟彬沒有辜負父母的殷殷期盼,抱有鴻鵠之誌,從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讀高中時,他像一棵拔節的春筍,德智體全麵發展,成為溫嶺中學又紅又專、人人看齊的標兵。他學業出眾,任溫嶺中學學生會學習部長。在運動場上更是身手不凡,是學校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的絕對主力,1954年,作為溫州地區運動隊的一員參加浙江省第二屆運動會,還榮獲過省運會中學組100米賽及4×100米接力的銅牌。

20世紀50年代初,全國掀起學習蘇聯“老大哥”的熱潮。榮譽連串的徐啟彬,高三時又被學校選拔為留學蘇聯的預備生。誰能想到晴天響霹靂,當政審和學業雙審過關時,一個可怕的陰影卻突然降臨到他的身上。在體檢時,他的右側肺尖感染了浸潤型肺結核。連高考都沒有資格參加,留學蘇聯的夢想成了泡影。

20世紀50年代,我國掀起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潮,需要大量的工業建設技術人才。當年的高中優秀畢業生,都以報考理工科院校為目標,都以大學畢業後投身工業建設而自豪。一心想進理工院校深造的徐啟彬,因身患肺結核而陷入痛苦的深淵。在當年,肺結核是人類的主要殺手之一,他驚愕了!在家休養治療時,他看到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保爾·柯察金的高大形象震撼著他的心靈,從而使他從悲觀的陰影中走出來。退卻與他無緣。他還買了一些醫學常識的書,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半年後,他不僅恢複了健康,而且對醫學產生了興趣,報考醫學院校,立誌為救死扶傷奉獻才智的願望逐漸在自己心中紮下了根。

1956年夏,酷暑難當,體檢合格的徐啟彬懷著難以形容的心情走進高考考場。

功夫不負有心人。1956年初秋,徐啟彬接到浙江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的前身)的錄取通知,以優異的成績成了該校醫學係的一名學生。

在西子湖畔的校園裏,節假日他約幾個要好同學,結伴外出,享受西湖美麗的山水景色,而在平時,他專心聆聽老師講課,在課本上注滿了各種符號;課餘及晚自習在圖書館總能見到他認真學習的影子。第一年期末考試徐啟彬是班內兩名全優學生之一,為畢業後從醫打下堅實的基礎。

踏踏實實,兢兢業業

徐啟彬德智體全麵發展,受到學校的青睞。在由浙江醫學院改名浙江醫科大學急需師資之際,1960年,他提前一年畢業並留校任教,同學們或舉杯祝賀,或相擁喜慶。雖然時處三年自然災害帶來的困難時期,以茶代酒,但4年的同窗友情依然濃濃。徐啟彬掛上浙江醫科大學紅底金字的校徽後,被安排在學校附屬第一醫院內科。他出了校門,走進附屬醫院病區第一天,心中默念著要好好幹一場,為救死扶傷、培養人才做出好成績,以回報社會。他第一次走進住院部內科三病房時,無論是中老年醫務人員,抑或是病區的病友,都向這位個子高挑、血氣方剛和充滿自信的帥小夥投來信任和期冀的目光。他頂住工作和生活雙重壓力,一邊搞好臨床工作,虛心向上級醫師學習,當好助手,專注地聽他們分析疑難疾病,不時摸出隨身攜帶的小本本,做好記錄,積累臨床經驗。一邊當好助教,白天協助做好教學工作,晚上挑燈夜讀,自覺地加深加寬醫學知識。他視病人為親人,微笑常掛麵頰,耐心聽取病人和家屬的病訴,細心地記錄,並及時完成病曆書寫,受到上級醫師、病人和家屬的好評。通過3個月的臨床學習後,科室領導就讓他獨立工作,除每天上午主治醫生查房外,日常的早查房、晚查房及節假日查房都獨立處理,還要值夜班。在教學上他視學生為弟妹,做到有問必答,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講課時有條有理,風趣幽默,深受學生的好評;課餘時談笑風生,與同學們打成一片,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在“十年冰封”的日子裏,他力排種種幹擾,堅守工作崗位,認真學習醫學知識、積累臨床經驗,在從醫道路上邁開了堅實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