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奉獻讓生活更美好(1)(3 / 3)

為了當好這個特殊“月老”,趙在和著實花了一番工夫。湘潭縣委宣傳部曾編印了一本《蓮城之子》,集納湘潭縣籍成功人士。趙在和如獲至寶,他按圖索驥,一一聯係,收獲頗豐。

湘潭有名的連鎖超市集團“步步高”老總張海霞,熱心公益。2005年,趙在和找她勸募。張海霞二話沒說,簽字同意,開始是一個、兩個,很快增加到9個。實際上,在趙在和勸募之前,從1999年起,張海霞已經開始扶助貧困學生,總數達80多人。

“她(張海霞)看我的工作搞得紮實,讓我今年再給她搞10個(貧困大學生),以後每年都要增加10個。”趙在和興奮地跟記者說。

除了找老板,趙在和的另一募捐路子是找官員。所有在湘潭市和湖南省任職的湘潭縣籍副縣級以上幹部,都在趙在和的通訊錄上記錄在冊。原湘潭縣委一位主要負責人,調湘潭市任職的調令剛下,趙在和就找到了他,並與之達成了捐助、扶持“協議”。

勸募有時也會遭受冷遇,趙在和形容是“熱臉伴冷臉”。但他認為自己能淡然處之:“我的秘訣就是:嘴甜、腿勤、頭硬、心寬、臉厚、眼明、性緩。”

湘潭市一位老板回憶說,有次趙老早上8點來找他。“我們正要開會,我說你先等一下。”這一等,就等到中午12點。老板出來一看,趙老還在門外候著呢。懷著感動和歉疚,老板馬上在“教育扶貧聯係表”上簽字。

趙在和搞扶貧助學,口才好,很有“煽動力”。一次,在湘潭縣部分幹部參加的協調會上,趙在和說起一些貧困學生可憐的生存狀態,情動處痛哭失聲,在場的幹部們也眼淚汪汪的。主要領導不僅馬上拍板解決一些問題,還現場組織捐款。還有一次,一個嗜賭的老板一夜輸掉32萬元。趙在和聞訊找到他說,這些錢可扶助8個大學生完成全部學業,或者幫助53個高中生繼續學習,而賭博輸掉卻產生不了任何效益。算了這筆賬,這位老板很受感動,也加入了趙在和的慈善助學隊伍。

“別人相信我,把錢交給我,我更要講誠信”

“別人相信我,把錢交給我,我更要講誠信。”趙在和說。記者看到,每一筆捐助,他都登錄到“學費到位清單”上。這個清單,詳細注明學生姓名、學校、捐款單位、金額、送達方式、學校收款日期和證明人。這樣的清單,趙在和整整齊齊裝訂成冊,分門別類,有整整幾大本。

在一張募捐清單上,詳細記錄著2006年2月4日趙在和前往湘潭縣送達總額20000元捐款的情況。受助的8名學子分別考上了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湖南師範大學。每一筆善款,“運轉”全程都有學生、教師親筆簽收,同時注明聯係地址和電話。

趙在和不僅“記明白賬”,而且嚴格歸納“慈善檔案”。搜集上來的困難學生資料、捐款人資料、往來信件等,分門別類,裝訂、收藏,隻要說到某一時期,一準兒就能查閱到那個時期的資料。即使是同一時期的資料,“文件”也分為兩組,一組“待辦”,一組“急辦”,嚴謹程度令人歎服。

有賬目可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12月15日,趙在和用勸募來的善款扶助的貧困學生達到471個,金額100餘萬元。2007年以來,各種善款還在源源不斷地經他的手送到貧困學生手中。這些年,趙在和還為這些特困學生家庭送去救濟棉被、學習用品、雨具及衣服6000多件。這些數字並不驚人,但對於一個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卻猶如細針挑土,燕泥築巢,一分一厘都來之不易。

人生七十古來稀,慈善義工不覺老

2006年發生的一些事,對趙在和刺激挺大。一天,他在報上看到對兩位公益人物的報道,一是深圳歌手叢飛,10年來把所有的錢拿來資助學生、殘疾人等,自己卻一直過著清貧生活。但他病重的一年裏,曾受他資助完成學業的大學生,無一人伸出援助之手,無一人去醫院看望他,甚至有人說:“叢飛幫助我是另有所圖。”

二是曾在黃繼光和邱少雲所在部隊服役的高健民,20多年資助過130多名學生。這些學生在畢業後,主動與他聯係並表示感謝的,還不到10%,發短信、寄賀卡的一個也沒有。

類似的事同樣也在趙在和身上發生過,亦令他不爽。有個孤兒出身的初中女生,給趙在和打電話說:“趙爺爺,我這個學期的學費,你怎麼還沒送來?”趙在和對這通來電的評價是“不禮貌”,“好像我扶助她就是應該的,我又沒欠你……我的意思是,送一個是送,送三五個也是送,想湊齊了一起送——我來回一趟,路費就得30塊錢呢。”為了教學生“學會做人”,趙在和製作了一份“協議書”,協議書前麵是一篇名為《學會感恩》的文章,後麵要求受助學生及家長簽字。學生簽字內容是:“本人讀了《學會感恩》一文後深受教育,一定學會做人,特立此為據。”家長簽字內容是:“這確實是學會做人的一些道理,我們家長將精心指導孩子好好領會。”在“協議書”上,趙在和還給自己留下了“代甲方(捐助人)簽字”的位置。

趙在和認為,學生不知道感恩,一是素質不行,二是“每天隻知道學習書本知識,沒有心思感恩,學做人”。

為此,他給每位受助學子都布置了一個“作業”:寫信、打電話彙報學習生活情況。在趙在和的激勵下,絕大多數的受助學生遵守了這個約定。11年來,趙在和收到1600多封受助學生的來信,這些信都被他編號存檔,有些就掛在他小屋的牆上。

學生們的來信充滿了對趙在和的敬仰、讚美之詞。武漢理工大學的一名學生在信中寫道:“可以說,是您改變了我的命運。像您這樣,為貧困大學生架起通往夢想橋梁的充滿愛心的人士,在全國也屈指可數。”“好人有好報,您為我們這些貧困學子付出這麼多,必將健康長壽!”“趙爺爺,我好心疼您。我懇求您有時也停下匆忙的腳步,給自己一點時間,好好休息,真正享受生活。”“我們占用了您太多的體力、精力和時間,我們衷心希望您留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因為您是我們貧困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這些深情的語句為趙在和撐起一個充滿愛意的精神家園。

湘潭市委書記朱少中感慨地說,在很多貧困學生的心中,趙老不僅是“慈善爺爺”,更是一位心靈的導航員。有了這樣的良性互動,參與趙在和發動的慈善事業的人自然會越來越多。

人生七十古來稀,慈善義工不覺老。在行善積德中延年益壽,在扶貧助學中樂以忘憂。如今,隨著“湖南慈善獎”的獲得和媒體的宣傳,趙在和的名字廣為人知,趙在和的事業逐步拓展。義工趙在和,愛無止境,“吾道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