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軍機處暗流(1 / 2)

(第一更到!目標接下來將會輪到軍機處。早點碼字,第二更會盡量在今天十點送上,新書期,向大家夥求一聲推薦票!)

望著突然一臉鄭重的載灃,緊隨在他旁邊的葉開立馬豎起了耳朵,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緊密地注視著載灃的一動一靜。禦花園幽靜的小道上,一柄旨在劃開權力最高層的利刃,在君臣二人接下來的對答中悄然亮出了鋒芒。

“我要跟你說的是軍機處的事。”提到軍機處,也難怪載灃的神色有些謹慎起來。

作為帝國最高的政務實權機構,在現階段的體製運行中,軍機處的樞紐地位幾乎和他這個攝政王並駕齊驅,更何況,能夠步入軍機處的班房,哪一個不是位高權重資曆甚廣的一方重臣,單單是那五個人加起來快接近四百歲的年齡,就讓現年還不過二十六歲的載灃有些吃不消,在沒有得到軍機處裏的幾位重臣支持前,載灃這個監國攝政的名頭叫的再響亮,也不過是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罷了。

大清的政壇,資曆似乎遠遠比那些冠冕堂皇的官銜分量更重,從某種意義上講,資曆就代表著資格。

清朝每一位皇帝,都力圖將軍機處打造成獨屬於自己一套幕僚班底,而載灃心裏十分明白,監國攝政王終究不是九五之尊,盡管在禮儀規格上他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的親王,甚至名正言順的坐在帝王寢宮裏辦公,但就是這種無限接近,在某種程度上也就等同於無法逾越,對於軍機處的態度,在和它關係徹底割裂前,他用的辦法隻能是打出手中為數不多的牌,加以招攬,暗暗抽換。

載灃接著剛才的話題往下說:“袁世凱這一罷免,軍機處就空出來一個名額。”說到這他突然停頓了下來,頭扭向了緊跟在旁的葉開,問:“你覺得誰當這軍機大臣合適?”

對於載灃的詢問,葉開沒有急著回答,他簡直不要太清楚載灃為什麼突然停頓了那麼一下子,永遠不要替自己的頂頭上司決定選A還是選B,即使再正確的行為和建議也會變成私心自用的佐證,他所要做的就是順水推舟,至於這船滑向哪兒,會不會偏,那就不是載灃所能控製得了了。

葉開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的見解,隻是耳恭目順地反問道:“攝政王心目中可有合適人選?”

載灃自然知道葉開有刻意應付的嫌疑,但不得不說,這樣的回答也讓他感到很舒心,跟軍機處裏麵的那幫老頑固呆久了,隻有這時他才有種“聖裁獨斷”的感覺,沒有進一步的試探,載灃直截了當的說道:“大學士那桐,人品貴重,能力卓著,本王覺得可用。”

當聽到那桐的名字時,滿臉附和的葉開,幾乎想用五體投地的方式來佩服載灃的政治敏感性:業餘到簡直有些三流。

那桐,全名葉赫那拉·那桐,滿洲鑲黃旗人,庚子事變後開始在政壇上嶄露頭角,曾任戶部右侍郎,尚書等職,現為體仁閣大學士,外務部會辦大臣,被譽為清末“旗下三才”之一,在管理京城市政建設時受到各方極高的評價,有才俊之名。

這一係列的履曆,讓那桐看起來的確具備作為軍機大臣的所有硬件條件,但是,既然是用來替代袁世凱,那就應該把能力放在第二位,至少應該找一個忠於自己的人,事實上,在進入軍機處之前,那桐就私底下和奕-劻攀上關係,苟苟且且中,成為奕-劻集團的忠實幹將。

“那桐不僅是大學士還是外部大臣,能跟洋人打交道,就算少了袁世凱這個外務部尚書,那桐也能夠彌補,更何況,他還是一個不可多得實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