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美“重返亞洲”與我“和平發展”(3 / 3)

還須有對全球化時代觀的認知。全球化所建構的國際社會日益相關性和全要素的自由流動性,使和平發展合作成為當今時代的本質屬性和曆史要求。在當今世界,任何一類問題,舉凡恐怖主義、核擴散、疾病、經濟危機等,沒有眾多國家的廣泛參與和通力合作,都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在全世界範圍內,經濟正在壓倒政治,高新技術、國際資本成為推動新世界的力量。部分國家權力轉移到非國家行為體(世界組織、歐盟組織等)。我們要走進全球化時代,不可不樹立全球化時代觀。

3.我國和平發展必須抓住戰略重點。

我國作為新興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第二大經濟體,又處在工業化、城市化黃金時期,誰都看好中國這個大市場,誰也離不開中國這個最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中國的發展也需要世界,我們奉行多邊主義,以“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我國和平發展必須抓住重點。

一是堅持推進我國大陸、台灣、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我們堅持“一國兩製”的方針,贏得了我國大陸、台灣、港澳和平穩定發展的新時期。這次“保釣”是我們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全方位展現。堅持在政治上、文化上、經濟上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無疑是正確的,其中我國大陸、台灣、港澳經濟一體化既是我們發展的內在基礎,也是和平穩定戰略的重要基礎,更是和平統一的通道。(2002年,陳水扁試圖搞台灣“獨立”,最後發展到進行公投時引發憤怒浪潮。2005年3月,我們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陳水扁膽敢分裂台灣,我們將使用武力。經濟發展和全球化也同時賦予了我們軍事和政治對抗的實力,連布什也警告台灣不要試圖搞分裂,陳水扁玩火必自焚)國內以“穩”為重,對外以“和”為重,才能創造出和平、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辦好自己的事是關鍵,以經濟融合促統一。

二是發展好與西方大國的戰略合作關係。首先應與美國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性合作。中美關係呈現出戰略性合作與競爭交織博弈的局麵。我們與美國合作,首先要借鑒美國崛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經驗,決不與大英帝國直接對抗。希拉裏說:“我們對中國的方針是立足現實,注重成效,忠實於我們的原則和利益。”這一說法表達了美對華戰略。中美經貿合作依存度很高,2011年,中美雙邊貿易額4466億美元,每天超1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在兩國之間流動。截至2011年底,美在華投資項目達6.1萬個,合同金額1623億美元,實際投資676億美元。我們應積極推進相互尊重,在政治、軍事上的戰略互信,不搞對抗。重點發展科技創新方麵的合作,擴大雙向投資,互利共贏,共建新型中美關係。同時,要與英國、歐盟開展好戰略性合作。

三是發展好近鄰大國的戰略合作關係。普京在2012年3月4日就職中說:“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中國,中國也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發展好與俄羅斯關係,兩國是有基礎的,而且兩國經貿互補性極強。與日本,我們從戰略高度和長遠利益著眼,繼續用經濟紐帶和更大程度的合作把日本綁住,獲得其市場、投資和技術,慢慢贏得支配權。服強而欺弱,服強不服理,是日本人的國民性,隻有我們強大了,日本人才會順從。同時要與韓國、印度保持發展經濟技術合作關係。

四是發展好與東盟的關係。在南海問題上我與菲律賓、越南等國有些矛盾,但總體還是在平穩可控的範圍內。對南海問題,我們應說兩句話:一方麵對南海爭端,我們堅持以鄰為伴、與鄰為善,推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尋求和擴大東亞地區共同利益,實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涵蓋19億人口),推動對話機製,推動互聯互通建設,促進社會人文交流,加快經濟一體化機製發展;促進東亞安全論壇的建設,推動東亞各國的戰略互信、合作共贏。另一方麵,南中海是我國的固有疆域,是我國生存發展的重要海上通道,其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不容分割。我國成立三沙市,行使管轄權是十分重要、必要和科學、有力的。

五是發展好與世界資源性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合作。我們要發展,資源是瓶頸。我國發展對世界資源依賴也越來越強,必須加快資源性開發合作。應加強與中非、澳大利亞、中東等國家、地區的經貿開發合作,建立起穩定的戰略性合作關係,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我國的發展已經走過了經濟起飛階段,現在進入磨合期,矛盾接踵而至是必然的,這些矛盾和問題的性質是我們成長中的煩惱。我們中華民族是偉大智慧的民族,我們有能力自立於世界強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