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父親百年冥誕感言
尊敬的各位親朋好友:
首先,我代表我們兄弟姊妹四家對大家前來參加先父百歲冥誕活動表示由衷的歡迎和感謝!
我父親胡大倫,1912年5月7日(農曆四月初九)子時出生在江南小鎮黃池。他老人家一生生活在戰亂和“階級鬥爭”的年代。他認命向前,上半生穿越了戰火硝煙,下半生又生活在“階級鬥爭”的陰影之下,曆盡艱難和貧困。他一生堅持懸壺濟世,務醫為民,於1978年6月7日午夜,由於心髒病突發,身心疲憊地走完了67年的人生路。父親是未離崗就離世了,我們每念及此就心痛不已。
為先父做百歲冥誕紀念活動,是我們兄弟姊妹多年來的一個心願。今天是清明節,清明是個好日子,《曆書》上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在二十四節氣中,與節同日唯有清明。同時,國家於此期為祭奠先人放假三日。再說,清明節又與先父出生日鄰近。因此,我們把紀念先父百歲冥誕定在了清明節。“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我們這次家祭安排在清明,一共有三項活動:子孫掃墓祭祖;出一本緬懷父親的書;舉行一個有親朋好友參加的小型追思會。常言道“事親如親在”,以此來表達我們的懷念之心。
今年正月十五是龍年第一個月圓日,也是先父百歲冥誕第一個月圓時,此日此時我更加懷念先父。為表達對先父的懷念之心,我試填了一首《臨江仙》詞。這首詞雖僅有70字,但它凝聚了我全部感情,謹以此獻給先父百歲冥誕。
靈山幽篁鬱蔥蔥,百冥誕,謁父塋。歲歲年年,遺容總牽魂。心血涓涓灑杏林,乘鶴去,寂無聞。我生幾多未了情。期無故,盼俱存。親不待養,揮淚問蒼穹!倘使人世有輪回,再為子,事嚴尊。
非常感恩各位親朋好友剛才情真意切的發言:大家講了我父親許多鮮為人知的善心義舉,講了我父親許多和人、救人、教人的生動事例,講了我父親許多醫無窮富的醫品醫德,講了我父親許多與勞苦大眾朝夕相處的親密關係,講了我父親許多寬厚樂觀的人生態度,講了我父親許多平凡但卻流傳至今的美德,講了我父親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的人生艱難與智慧……生命在世界上是以肉體和精神兩種形態存在,先父離開這個世界已經35年了,但他仍然活在子孫後代、至親好友以及許許多多與他交往過、接觸過的人們心中。斯人已去,風範猶存。聆聽諸位的發言,我真是心潮起伏,激動不已。大家剛才追思的這些生動鮮活的事例以及其中蘊含的生命價值,對我們子孫的教育意義是用多少金錢也買不來的,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子孫珍惜並世代傳承。在此,我們全家向各位親朋好友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往事的價值在於對往事的深入思考和反思。慎終追遠,明德歸厚,正是我們子孫追思感恩先人的價值所在,也是今天紀念先父百年冥誕的意義所在。親朋好友的追思重現了先父當年的形象和品行。先父生命雖然僅有短暫的67年,但他一生經曆了辛亥革命至新中國改革開放前這段曆史,這段中國現代史中的重大曆史事件在這位小人物身上都有體現。這正如莎士比亞墓誌銘上所書:“所有人的生命裏都是一部曆史。”先父對這段曆史的生活體悟和生命的經驗,也值得我們子孫去體悟。
先父一生追求傳統道德理念,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優秀品格。最重要的是他那愛國家、愛家人、愛職業的精神。在國難當頭的年代,父親挺身而出,棄商從戎,走上了抗日前線。日本投降後,他棄戎從醫,奉醫百姓,孝敬母親,關愛弟妹,嗬護子女。父親愛醫生這個職業,始終堅持“仁心仁術”,以救死扶傷體現了一名醫生的價值。父親以深切的家國情懷彰顯出博大深厚的人性精神和敬業精神。父親是個好公民、好長輩、好醫生。麵對今天物欲橫流的現象,我們應當堅信社會是發展的,人類是不斷進步的,隻要做人端正就能恒久。我們要學習父親那樸實的真、善、美和愛,做愛國家、愛家人、愛事業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