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父親百年冥誕感言(2 / 2)

先父雖然一生都生活在艱難困苦之中,但他總是用心麵對,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傳承的生活文化。最重要的是他身上那厚重的德行和生存智慧。他總是懷著仁愛之心,他總是用“慎度之道”(他原開設的診所取名“慎度診所”)處世敬業,他總是開動腦筋把事情做細致,他總是用知足的心境寬慰自己和家人,他總是用退守方式化解了一個又一個人生不幸,他總是用豁達的心情營造著有尊嚴的生活。人類社會是複雜的,作為一個平民,又處在艱難的境遇中,父親從自我修煉做起,堅持正確地做正確的事,以柔克剛,安時處順,以“中庸”求“致和”的人生智慧,使自己成為一個高尚、智慧、有益於人的人。從父親的人生中使我們懂得,隻有穿透世道人心的智慧才是人生的強大支撐。古人說:智慧之巔是德行。道不遠人,我們要傳承父親的德行和生活智慧,做有德性、有智慧的人。

先父雖然沒有係統地讀過傳統文化經典,但他對傳統文化通過耳濡目染而有深刻的體悟,在生活中把握住了儒家文化的真諦。父親一生都懷著“忠恕之道”,踐行著“盡己為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樸素的聖人經典。一生都想著、為著“生我養我的父母長輩、一生相隨相伴的朋友、我生我養的兒女”。踐行著孔子“老者安之(安頓好長輩),朋友信之(可托付信任),少者懷之(孩子有溫馨回憶)”的人生理想。父親的仁德不僅垂範我們怎麼做人,而且始終在福佑著我們這些子孫,我們有今天衣食無憂的生活,印證了父親當年所說“積德乃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信念。我們要傳承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做合格的中華兒女。

先父離我們子孫遠去了,但他用傳統文化修養出的天高地厚的人生情懷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先父堅持用道家文化滋養心靈,以不爭之德,致虛守靜,化解著所苦所累,在心靈深處開發出一片恬靜。我們子孫要從他身上學到“天高行健,地厚載物”(《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道理和那“天無私履,地無私載”的精神。我們要像父親那樣,效法天(自然)剛強勁健,自強不息;做人要像大地的氣勢一樣厚實和順,不斷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我們要把先父一生凝聚成的寬厚待人的精神轉化成我們的修養和品格。我們敬天法祖,就是要立德自強,做老胡家生生不息的好兒孫。

與神州大地上幾千年來世世代代的芸芸眾生一樣,先父沒有做出一番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是一個平凡的人。但生命正因平凡而真實。先父未離崗就離世,這不應是宿命。先父的過早離去啟示我們:生命是每個人的根本。人生是短暫的,也是脆弱的!人不能走到自己力所不及的時候才停下來,不能讓生命因健康而遺憾。關愛生命,首先要珍愛自己。人道即天理,作為一個平常人,也要善待自己,心累了就要休息,身累了就要放鬆;關愛生命,要注意關愛家人。因為隻有生命才能承載所有的感情;關愛生命,要關愛他人,個人隻有融入群體才有意義,做人要信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生過程道德觀。先父的一生讓我們明白了,人最大的幸福是健康,最大的快樂是家和,最可珍惜的是親情、友情、真情!這句話,我還要送給每位參加今天追思活動的親朋好友,讓我們都做愛人愛己的好人。

此時此刻,我不由得想到一個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想起朝鮮影片《賣花姑娘》中的一句經典台詞:“隻要心誠,石頭也會開花的。”真誠是偉大的力量,它能穿越時空,能貫通陰陽兩界。先父在天之靈,一定會感知我們今天對他的真誠緬懷和祭奠,也一定會滿意我們對他人生智慧的回望和傳承。他的在天之靈一定會感謝大家對他人生的肯定和讚譽,也一定會福佑大家健康長壽、全家幸福、事業發達!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