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春夜的淮水互助友愛波蕩漾,我再三挽留即將遠去的郭司倉。然而客人難留,隻有明月追隨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像淮水,夜夜春潮翻滾而不能平靜。

洛陽道五首獻呂四郎中

洛水春冰開,洛城春水綠。

朝看大道上,落花亂馬足。

劇孟不知名,千金買寶劍。

出入平津邸,自言嬌且豔。

大道直如發,春日佳氣多。

五陵貴公子,雙雙鳴玉珂。

春風二月時,道傍柳堪把。

上枝覆官閣,下枝覆車馬。

洛水照千門,千門碧空裏。

少年不得誌,走馬遊新市。

【作者簡介】

儲光羲(約706~約763)唐代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金壇)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進士。詔中書試文章,官監察禦史。安祿山陷長安,他受偽官。亂平後貶死嶺南。其詩多寫閑適情調。有《儲光羲詩》。

【注釋】

(1)佳氣:美麗的風光。

(2)五陵:長安附近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代指貴族居住之地。

(3)玉珂:馬勒上玉製裝飾物。

【譯文】

洛陽大道有如頭發一樣筆直而悠長,春天到處風光美麗,風景宜人。五陵的貴族公子成雙結對,騎著駿馬春遊,馬勒上的玉珂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身長七尺有餘(約1.83米)。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幼年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禦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於裴旻的。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幹關於這方麵的記載。

【注釋】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

【譯文】

群鳥高飛,絕盡蹤影,一片孤雲獨自悠閑地飄浮而去我佇立在山頂,注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看著我,彼此久看不厭。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字季淩,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製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注釋】

(1)鸛雀樓:在今山西省蒲縣西南,傳說鸛雀經常棲息於此。

【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裏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觀永樂公主入番

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

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春。

【作者簡介】

孫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學家。今東昌府區沙鎮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

孫逖15歲時,他麵見雍州刺史崔日用。崔日用出題令其作賦。孫逖揮筆而就,文理精妙,意趣橫生。崔日用驚歎不已,即與其結交。唐玄宗開元十年(722),經崔日用推薦,玄宗李隆基親至洛陽門接見,並令戶部郎中考試其文才。孫逖文墨超凡,甚得玄宗器重,即升為左拾遺。不久,又升為考功員外郎。其間,他知人善任,重用人才,親自錄用的顏真卿、李華等人均成為國家重臣、海內名士。其後,升為中書舍人,起草詔令,文筆最優。張九齡閱其文稿,反複推敲,一字未能改動。孫逖任信州刺史時,曾遇大旱年,即令開倉放糧,以低價直接售給百姓,從而使信州百姓渡過災年,無一人餓死。孫逖居職8年,還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職。上元年間病逝。贈尚書右仆射。

【注釋】

(1)永樂公主: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封東平王外孫女楊氏為永樂公主,嫁契丹王李失活。入蕃:指嫁到少數民族地區。

(2)龍塞:邊塞龍廷,指契丹王居住之地。

【譯文】

邊塞之地沒有鮮花盛開,沒有鶯鳥啼唱,雖然過了新年,還沒有春意春色。今天,永樂公主嫁到塞外,有如美人從天而落,應該使這苦寒之地開始有那美麗的春光了。

春怨·紗窗日落

紗窗日落漸黃昏,

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滿地不開門。

【作者簡介】

生卒年不詳。餘杭(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詩傳於世僅《春怨》一首。

【注釋】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裏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譯文】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左掖梨花

冷豔金歇雪,餘香乍入衣。

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作者簡介】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屢試不第,歸山攻讀數年,天寶初年,進士及第,累官至太子右庶於,活到96歲。與王維、劉長卿等相友善,互有唱和。詩工五言,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作者之一。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注釋】

(1)左掖:唐代門下省的官署,在宮廷東門,稱左省,又稱左掖。

(2)欺:壓過。

(3)定:停止。

【譯文】

左掖梨花盛開,它的清冷豔麗超過白雪,餘香吹入人們的衣襟。春風啊春風,請你不要停下來,將梨花的芬芳吹向玉階,吹到皇帝那裏去吧!

思君因

小苑鶯歌歇,長門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輦不經過。

【作者簡介】

令狐楚(766或768~837)唐代文學家。字殼士。宜州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先世居敦煌(今屬甘肅)。貞元七年(791)登進士第。憲宗時,擢職方員外郎,知製誥。出為華州刺史,拜河陽懷節度使。入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為山陵使,因親吏贓汙事貶衡州刺史。逝世於山南西道節度使鎮上。諡曰文。

令狐楚才思俊麗,能文工詩。“於□奏製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傳諷”(《新唐書·令狐楚傳》)。時古文家後繼乏人,令狐楚遂得以四六文為世所稱,“言文章者以冠”(劉禹錫《彭陽侯令狐氏先廟碑》)。其駢文“隸事生動,猶得子山(庚信)遺意”(高步瀛《唐宋文舉要》)。李商隱的駢文即其所授。元和十二年(817),選進《禦覽詩》。晚年與劉禹錫、白居易唱和較多。

【注釋】

(1)小苑:皇宮的林苑。

(2)長門:長門宮,西漢時,陳皇後失寵貶居之地,後指失寵妃子所居的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