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cénshēn)(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人,享年55歲.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與高適並稱“高岑”父親也兩任州刺史。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三十歲)中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後,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他的詩說:“萬裏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並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可以看出他兩次出塞都是頗有雄心壯誌的。他回朝後,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以後轉起居舍人等官職,大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以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
【注釋】
(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2)登高:重陽節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禍的風俗。
【譯文】
九月九日重陽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傍這戰場開放了。
題竹林寺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
【作者簡介】
朱放[唐](約公元七七三年前後在世)字長通,襄州南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代宗大曆中前後在世。初居漢水濱,後以避歲饉遷隱剡溪、鏡湖間。與女詩人李冶,上人皎然,皆有交情。大曆中,辟為江西節度參謀。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詔舉“韜晦奇才”,下聘禮,拜左拾遺,辭不就。放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誌》傳於世。
【注釋】
(1)竹林寺:在廬山仙人洞旁。
(2)殷勤:親切的情意。
(3)過[音“鍋”]:訪問。
【譯文】
人生苦短歲月匆匆,煙霞繚繞,清新幽靜,此處美景多。情深意厚的竹林寺啊,我這一生能有幾次遊訪?
三閭廟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作者簡介】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壇城西南窯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
【注釋】
(1)三閭廟:即屈原廟。屈原曾任三閭大夫。廟在長沙府湖陰縣北(今湖南汨羅縣)。
(2)何深:多麼地深。
(3)蕭蕭:風吹樹木發出的響聲。
【譯文】
沅水、湘水滾滾向前無窮無盡,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擊,不能實現自己宏圖大業的哀怨有多麼地深。日暮黃昏一陣陣秋風吹起,三閭廟邊的楓林蕭蕭作聲。
易水送別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19~687)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注釋】
(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縣境內。戰國時期,俠士荊軻受燕國太子丹(即詩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國刺秦王贏政(統一中國後的秦始皇)。臨行時,燕丹等人在易水為其送行。荊軻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歌,與眾人訣別。後來刺殺秦王未遂而被殺。
(2)壯士發衝冠:壯士,指荊軻;發衝冠,即怒發衝冠,憤怒到頭發把帽子都頂起來了,形容非常憤怒。
【譯文】
想當年,荊軻和燕太子丹在此訣別,壯士悲歌壯氣,怒發衝冠。昔時的俠士已經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別盧秦卿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作者簡介】
司空曙(約720~790?),姓名:司空曙[唐](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後在世)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今屬河北省)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同時期作家:盧綸錢起韓翃
【注釋】
(1)前期:約好再見麵的日期。
(2)石尤風:也叫打頭風。傳說古代有位姓尤的商人娶了姓石的女子為妻。石氏多次阻止丈夫外出經商不能。石氏思念丈夫而死。臨死前許願:死後要變成大風,阻止商船前行,讓天下的妻子能與丈夫在一起。此後,凡船行水中遇到迎麵逆風,使船難以行進,稱為石尤風。
【譯文】
送別你時,明知我們已約好再相會的日期,然而在這離別之夜,還是難舍難分。老朋友再留一留吧,我的這杯酒未必還不如那阻擋你船行的石尤風。
答人
偶來鬆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作者簡介】
太上隱者:唐代的隱士,隱居於終南山,自稱太上隱者,生平不詳。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