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⑤。揀盡寒枝不肯棲⑥,寂寞沙洲冷。

【注釋】

①定惠院:一名定惠寺,在黃州東南。

②缺月:未圓的月亮。疏桐:枝葉稀疏的桐樹。

③漏斷:指夜深。漏:指漏壺,古代計時的器具,到夜深時壺水漸少,滴漏的聲音已很難聽

到了,所以說漏斷。

④幽人:幽居之人,指作者自己。

⑤省:理解、明白。

⑥揀盡句:含有良禽擇木的意思,表達了作者不肯隨波逐流的孤傲品格。

【譯文】

一輪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樹梢頭,用來計時的銅壺也停止了滴漏聲,直到這時人們才開始

安靜下來。隻見遭貶黃州幽居的我一個人在獨自徘徊,頭頂上那隻孤零零的鴻雁若隱若現。

它因突遭意外而匆匆逃難,在驚飛途中卻因驚魂悸動而頻頻回首,大概是積鬱變作了噩夢,

而又沒有理解其苦衷吧。因此,它挑遍了所有高高在上的樹枝,就是不肯委身於這眾鳥附攀

的枝椏,而寧可歸宿於平地上寂寞冷清的沙洲之上。

望江南

——蘇軾

超然台作

【原詞】

春未老①,風細柳斜斜②。試上超然台上望③,半壕春水一城花④。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谘嗟⑤。休對故人思故國⑥,且將新火試新茶⑦。詩酒趁年華。

【注釋】

①春未老:指暮春尚未到,這是將春天擬人化的手法。

②斜斜:散亂地飄浮的樣子。

③超然台: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蘇軾把舊台加以修葺,修為登臨遊息之處(並著有

散文《超然台記》)。

④壕:指護城河。

⑤谘嗟:嗟歎聲。

⑥思故國:寒食後二日是清明節,這三天是古人掃墓的日期。遊子不能回鄉掃墓,容易引起

思念故鄉情。故國:指故鄉。

⑦新火:古人風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後重新點火稱新火。

【譯文】

春天還未歸去,微風輕拂,楊柳飄飛。登上超然台遠眺,隻見半溝護城河的春水,一城鮮花

,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

寒食節後,酒醒時反而歎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麵前思念故土,還

是用新火來烹新茶。趁青春時光飲酒作詩吧。

浣溪沙

——蘇軾

徐州石潭謝雨①,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裏,常與泗水②增減、清濁相應

【原詞】

麻葉層層檾③葉光,誰家煮繭④一村香?隔籬橋語絡絲娘⑤。

垂白杖藜抬醉眼⑥,捋青搗麥少軟饑腸⑦,問言豆葉幾時黃?

【注釋】

①謝雨:旱後喜雨而去謝神。

②泗水:源出山東,流經塗州入淮河。後改道入運河。以上兩句說石潭水與泗水相通,無論

水漲、水落、水清、水濁,它們常常是一致的。

③檾:通稱青麻,葉似苧麻而較薄,麻質略粗,可製繩索。

④煮繭:把蠶放在熱水裏浸煮,然後抽出蠶絲。這整個過程叫繅絲。

⑤絡絲娘:蟲名,即絡緯,俗稱絡絲娘,紡織娘,秋季鳴叫,如紡織聲。這裏是借用這個雙

關語來稱呼繅絲的婦女。

⑥垂白:須發將白。這裏指村中的老叟。杖藜:扶著拐杖。

⑦捋青:捋摘新麥。捋是用手握著東西移動。青指嫩的新麥,可以取來食用。搗

麥少

:把摘取的新麥炒幹,搗碎成粉。麥少用是用麥子炒成的幹糧。軟饑腸,指充饑。

【譯文】

村外麻葉層層發光,村內誰家煮蠶使得滿村飄香?隔著籬笆聽見繅絲女嬌柔的話語。

須發花白的老人拄著拐杖,醉眼迷離,村民們摘取新麥準備搗碎了充饑。請問:豆子什麼時候黃熟可收?

浣溪沙

——蘇軾

【原詞】

簌簌衣巾落棗花①。村南村北響繅車②。牛衣古柳賣黃瓜③。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④。

【注釋】

①簌簌: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子。

②繅車:繅絲的工具。

③牛衣:給牛禦寒用的覆蓋物,用草或亂麻編成,與蓑衣類似。這裏形容在古老的柳樹下賣

黃瓜的人衣衫襤褸。

④漫:頗、很。野人家:住在村裏的人家。以上三句說,因酒後口渴思茶而到村野人家

敲門求飲。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行人衣服和頭巾上,村南村北響起一片繅車聲,穿粗布衣服的農民在古老的柳樹下賣黃瓜。

路途漫長,酒後困倦得隻想睡覺,太陽高照,人渴不由得想喝茶,便去敲門試問百姓家。

浣溪沙

——蘇軾

遊蘄水清泉寺①,臨蘭溪,溪水西流。

【原詞】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②?門前流水尚能西③,休將白發唱黃雞④。

【注釋】

①蘄水:舊縣名,所在今湖北浠水。清泉在城外。

②少:少年。古有“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說法。作者對此表示異議。

③門前:一作“君看”。

④休將:不要。白發:指老年。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詩:“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

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醜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係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是

說良時不再,紅顏易老。作者在這裏反用其意自勉。

【譯文】

山下蘭溪邊長滿短小鮮嫩的蘭芽,鬆林間沙路上淨無泥土,傍晚時春雨瀟瀟而下,子規聲聲悲啼。

誰說人生不能再年輕?門前流水還能向西流,不要再感歎白發,唱“黃雞催曉”。

水龍吟

——蘇軾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①

【原詞】

似花還似非花②,也無人惜從教墜③。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④。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⑤。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⑥。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⑦。曉來雨過,遺蹤⑧何在?一池萍碎⑨。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①次韻:用原韻,還要依其韻之先後寫詩填詞。章質夫:名谘,曾與蘇軾同官京師。楊花詞:指章質夫詠楊花的詞《水龍吟》。

②謂楊花(柳絮)像花又不是花。

③謂無人愛惜、任他凋零飄落。

④有思:有愁思。原韻“全無才思”,此處反用其意。

⑤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此三句謂相思極苦,思戀之情愁壞了肚腸,故眼也倦慵

懶睜,欲開還閉。縈:纏繞。即愁思百結不解。柔腸:形容楊花飄落時懶散無力之狀。

⑥夢隨風萬裏:楊花神魂顛倒地隨風飄著。又還被鶯呼起:早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還:

已經。

⑦落紅:落花。難綴:難以連接在枝頭。綴:連接。

⑧遺蹤:指雨後的楊花。

⑨一池萍碎:滿地雜亂的浮萍,指飛落池中的楊花。

春色:既指楊花,也兼指人的青春。

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楊花有三分之二埋入泥土,有三分之一隨水流去,意謂春色

隨楊花的飄落而去。

【譯文】

楊花又像花又不大像花,因此也沒有人像愛惜馨香誘人的鮮花一樣愛惜它、嗬護它,一任它

飄零淪落。楊花離開鬱鬱蔥蔥的柳樹枝頭,孤零零地墜落路旁,看上去似乎冷漠無情,但仔

細思量一下,實際上它卻有無限愁思。那柔軟纖細的柳枝,好像就是這位思婦柔腸寸斷的愁

緒;那碧綠、細長的柳葉,仿佛就是思婦困倦之中似睜非睜、似睡非睡的媚眼。楊花啊,思

婦和你一樣,在夢鄉裏隨縷縷細風,飄向萬裏之遙的地方,一個去尋找新歸宿,一個去尋找

親愛的郎君。然而,還未等到尋到,又突然都被一陣黃鶯的鳴叫聲驚醒,嗬,原來隻不過是

春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