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 3)

楊花紛紛揚揚,飄落淨光,但我並不怨恨它,傷心的是,那西邊的小園林裏,萬

花紛謝,落滿大地,很難再將它們重新綴在枝頭上。經過一夜狂風暴雨的摧殘,到了清晨,

楊花嗬,你遺留下來的蹤跡到哪兒去了?原來,你都落到了池中的水裏,化作一池碎碎的萍

。你本來曾占有過三分春色,可如今呢,其中的三分之二飄來飄去,業已化作塵泥,剩下的

三分之一揚揚灑灑,也已隨流水而去。楊花嗬,仔仔細細看來,你哪裏還有什麼“花”的樣

子,滿地上那斑斑點點、零零落落的,分明是離別人的滴滴淚珠。

——

江城子

——蘇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①

【原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②,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③,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④,塵滿麵,鬢如霜⑤。

夜來幽夢忽還鄉⑥,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⑦,明月夜、短鬆岡⑧。

【注釋】

①乙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當時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年四十。

②十年:蘇軾妻王氏卒於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到熙宋八年。正十年。茫茫:各裏

關山隔阻,生者死者之間什麼都不知道了。

③千裏孤墳:王氏葬在四川,作者當在密州,兩地相隔數千裏。

④應不識:也不認識了。

⑤塵滿麵二句:表白自己因遷徙奔波,灰塵滿麵,兩鬢白如秋霜,已衰老憔悴。

⑥幽夢:懷著幽悶心情入夢。

⑦料得:就是斷定。腸斷處:極度悲傷。

⑧短鬆岡:王氏的墓地,在遍植鬆樹的小山岡上。後三句是說:我斷定,今後使我斷腸的地

方,就是月光照著的那個植滿鬆樹的小山岡上的孤墓。

【譯文】

十年來生死相隔,天上人間兩茫茫。不需要刻意去追思懷怨,自然而然地縈繞心頭難相記憶。孤零零的墳墓在那千裏遠的地方,我無處去訴說心中的淒苦悲涼。即使重逢,恐怕你已認不出我的模樣,我如今已是滿麵蒼鬢白如霜。

夜裏我飄飄悠悠忽然回到了家鄉。隻見你坐在那間小屋的窗前,正在精心地梳理化妝。我們默默無言相對而望,隻有成串的淚珠在流淌。恍然夢醒,我傷心料想:此後年年令人魂銷腸斷的地方,是那明月映照的夜晚,在那孤墳幽棲的鬆岡。

昭君怨①

——蘇軾

【原詞】

誰作桓伊三弄②,驚破綠窗③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④。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⑤。飛絮送行舟,水東流⑥

【注釋】

①一本題《金山送柳子玉(瑾)》。

②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東晉時音樂家,善箏笛。《世說新語·任誕》載:“王子猷(徽之)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雲:“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雲:“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③“綠窗”,碧紗窗。

④客將遠行,故如此說。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⑤欲去還留戀,終於不得不去。

⑥上片平穩。下片首句一頓,以下便順流而下。疊用“飛絮”接上“落花飛絮”句,頂針接麻格,更顯得生動。“落花飛絮送行舟”,因為調所限,隻用了“飛絮”二字。

【譯文】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是誰吹起了優美的笛曲,將人從夢中驚醒。是什麼樣的夢呢?大概是夢見和朋友一起飲酒賦詩吧!歡聚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怎不使人懊惱、愁悶?推開窗戶,不知是要追尋那悠揚的笛聲,還是要尋回夢中的歡愉,隻見江天茫茫,空蕩蕩的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新月,淒冷地望著人間。江天之際,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悶化作的煙霧塞滿了。

道了千萬聲珍重,但遲遲沒有成行。二月春深,將是“落花飛絮”的時節,景象淒迷,那時別情更使人黯然。設想離別的人終於走了,船兒離開江岸漸漸西去。送別的人站立江邊,引頸遠望,不願離開,隻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願,追逐著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

西江月

平山堂①

——蘇軾

【原詞】

三過平山堂②下,半生彈指聲中③。十年不見④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⑤。

欲吊文章太守⑥,仍歌楊柳春風⑦。休言萬事轉頭空⑧,未轉頭時皆夢⑨。

【注釋】

①平山堂:揚州名勝,在州城西北五裏,大明寺側。歐陽修揚州任上時所建。

②三過平山堂:在此之前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離京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1074)由杭移

知密州,這次神宗元豐二年(1079),自徐州移知湖州都途經揚州,來平生堂憑吊。

③半生:蘇軾時年四十二歲,已到中年,故人的前半生已過去。彈指:佛教名詞,喻時間

短暫。《翻譯名義集》卷五《時分》:“二十念為瞬,二十瞬名一彈指。”

④十年不見:蘇軾熙寧四年(1071),通判杭州,曾繞道潁州去謁見業已致仕的歐公。師生歡

快相聚宴飲於潁州西湖。誰料此次竟成永訣,次年歐公就仙逝了。到作詞時,不見恩師也將

近十年了。

⑤壁上龍蛇飛動:指平山堂壁上仍刻有歐公親書手跡。

⑥文章太守:歐陽修自稱。

⑦仍歌楊柳春風:說此次置酒高會,使自己能再次聽到紅妝歌女演唱:“垂柳”、“春風”

。歐公那種以文載道,輔君濟民,絕不迎和而升遷的風範亮節,德業文德,就像平山堂前

的楊柳春風,化育士林。能給後人帶來溫暖和力量。

⑧空:夢。白居易《自詠》詩雲:“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人生短暫,死去萬事空。

⑨末句意:人活在世上一切就像夢一樣。作者以夢作結,無疑是受到佛教的影響,也和他當

時反對新法的處境有關。

【譯文】

第三次來到平山堂下,那時我的前半生在彈指一揮間已經去了。十年後到此再也看不到恩師

了。隻見堂壁上仍刻有歐公的親書手跡。

想要悼念恩師使自己再次聽到紅妝歌女演唱“楊柳”、“春風”。人活在世上就像做夢一樣。

西江月

——蘇軾

【原詞】

玉骨那愁瘴霧①,冰姿自有仙風②。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③。

素麵常嫌粉涴④,洗妝不褪唇紅⑤。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⑥。

【注釋】

①瘴霧:指南方山林中濕熱蒸鬱可致人疾病的霧氣。

②冰姿:謂梅花的姿容如冰一般貞潔、晶瑩。

③綠毛幺風:南方的一種珍禽名,發毛紅嘴,狀似鸚鵡而小,棲集皆倒懸於枝上,俗稱“倒掛子”。海仙:即綠毛幺鳳。

④素麵:謂麵上不施脂粉,此指梅花潔白的顏色。涴:玷汙

。樂史《楊太真外傳》載,楊玉環的三姐虢國夫人“不施妝粉,自炫美豔,常素麵朝天”。

杜甫《虢國夫人》詩有“卻嫌脂粉涴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之句。

⑤褪:減色。唇紅:指一種紅梅花。《冷齋夜話》載:“嶺外梅花,與中國異。其花幾

類桃花之色,而唇紅香著。”又,莊綽《雞肋篇》卷十載軾此詞,謂嶺南“梅花葉四周皆紅

,故有洗妝之句”。

⑥高情句:作者借用王昌齡詠梅詩:“薄薄落落霧不分,夢中喚作梨花雲”表達自己高尚的

感情已隨“曉雲”的消失而歸於幻滅,再也難作“梨花雲”一類的美夢了。

【譯文】

梅花的枝幹如玉,一般根本不再乎那南方的瘴霧。因為梅花的姿容如冰一般晶瑩,自有一種仙氣風骨,海仙時常派遣倒掛的綠毛幺鳳到花叢中探望。

梅花常常害怕潔白的顏色因此而玷汙,花葉四周皆紅的梅花卻沒有減少半點風姿。自己高尚的感情已隨“曉雲”的消失而歸於幻滅,再也難作“梨花雲”一類的美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