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杵聲齊
——賀鑄
【原詞】
砧麵瑩,杵聲齊①,搗就征衣淚墨題②。
寄到玉關應萬裏③,戍人猶在玉關西。
【注釋】
①頭二句意:搗衣石表麵被磨得晶瑩光潔,搗衣服的木棒不停發出有節奏的聲音。
②征衣:指戌邊人的軍服。淚墨題:淚隨墨下,寫家書。
③玉關:即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這隻泛指邊關。
【譯文】
捶衣的石塊光潔透明,木棒搗衣時發出的聲音非常整齊,搗完征衣後,淚水和著墨水寫信。
征衣寄到玉門關遠隔萬裏,可丈夫還在玉門關以西。
夜如年
——賀鑄
【原詞】
斜月下,北風前①,萬杵千砧搗欲穿②。
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③。
【注釋】
①“斜月”兩句:清冷的月光,颯颯北風,一片淒涼暗淡的深夜景色。
②萬杵千砧搗欲穿:不斷地搗啊,搗啊,恨不得把床砧都搗穿,砧未穿,心卻碎。李白《長
安夜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③不為搗衣二句:並不是為了辛勤的搗衣而徹夜不睡,而是為了消磨這度日如年的痛苦。破
除:唐宋人口語,意消除、除去。
【譯文】
清冷的月光,颯颯北風,一片淒涼暗淡的深夜景色。在這樣的夜裏,我隻能不斷地搗啊,恨不得把床砧搗穿,砧未穿,心卻碎。
並不是為了辛勤的搗衣而徹夜不睡,而是為了消磨這度日如年的痛苦。
剪征袍
——賀鑄
【原詞】
拋練杵①,傍窗紗②,巧剪征袍鬥出花③。
想見隴頭長戍客④,授衣時節也思家⑤。
【注釋】
①練:白色的熟絹。
②窗紗:即“紗窗”。韻的要求而倒文。
③鬥出:拚合出。
④隴頭:即隴山之巔,山在今陝西省隴縣之地。
⑤授衣時節:發冬衣時。毛《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發授冬衣矣。”
【譯文】
展開白色熟絹,在紗窗旁,細細地剪裁拚合出戰袍的花樣來。
一想到隴山之巔常年戍守邊疆的丈夫,在發放冬衣時一定會更思念家鄉,思念我吧!
望書歸
——賀鑄
【原詞】
邊堠遠①,置郵稀②,附與征衣襯鐵衣。
連夜不妨頻夢見,過年惟望得書歸③。
【注釋】
①邊堠:古代邊防前線偵探敵情的土堡。這裏泛指邊防前線。
②置郵:古代傳遞文件,供應食宿和車馬的驛站。
③最後兩句:隻有在夢中多次與親人相見的願望尚可實現。隻盼望冬去春來能得到親人的回
信。
【譯文】
邊堠遙遠,驛車又很少,好不容易見了驛使,趕快附上戰袍,用它做鐵甲的襯裏。
連夜來頻頻與丈夫夢中相見,隻望來年能得到他的回信。
小梅花
——賀鑄
【原詞】
縛虎手,懸河口①,車如雞棲馬如狗②。白綸巾③,撲黃塵④,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
⑤?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⑥。作雷顛,不論錢⑦。誰問旗亭,美酒鬥十
千⑧。
酌大鬥,更為壽,青鬢常青古無有⑨。笑嫣然,舞翩然⑩。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係扶桑。爭奈愁
來,一日卻為長。
【注釋】
①縛虎手:手能縛虎,形容勇武過人。可引申為有軍事才能的人。懸河口:謂口若懸河。
形容才辯出眾。可引伸為有政治才幹的人。
②車如雞棲馬如狗:意思窮愁潦倒之人,車不大像雞窩,馬不壯像瘦狗。
③白綸巾:白衣、布衣之類,為未出仕人裝束。
④撲黃塵:急急奔走於風塵之中。黃塵:京城的塵土。
⑤蓬蒿人:草野之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