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過程中,采用“長時段—專題”模式。將日本中學曆史教科書中所涉及的對中國以及中日關係之間的描述,劃分成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長時段予以考察:古代部分起於中華文明發端之初,止於鴉片戰爭爆發前夕;近代部分以鴉片戰爭爆發為起點,止於辛亥革命爆發前夕;現代部分以辛亥革命爆發為開端,直至中日邦交正常化。在每個長時段中,具體設立了一係列專題,即那些在中日關係發展過程中占有比較重要地位的曆史事件。通過對具體專題的考察,來分析日本曆史教科書對某一問題的基本態度和具體情感;通過對大時段的考察,來探尋日本曆史教科書所秉持的中國觀。由此,通過點(具體某一專題)—線(大時段)—麵(當前日本所使用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曆史教科書)的考察,對日本曆史教科書進行全麵的透析,獲得對其的總體把握,使我們能夠全麵、具體地剖析日本曆史教科書問題,考察日本主流社會所秉持的中國觀,找尋中日之間對於同一曆史專題的敘述的差異之處,進而探究導致曆史敘述產生差異的原因,找到橫亙在中日之間的曆史教科書問題的真正根源。在此基礎上,本著對文化多元性的尊重和求同存異的原則,希望能為解決日本曆史教科書問題提供些許可資借鑒的建議。

本著梳理和研究了日本各種曆史教科書中有關中國曆史記述的演變過程,及其所反映的曆史觀、中國觀和國際觀的變化,以及這些有關中國曆史內容的演變所反映的日本社會在社會心理和曆史觀念上的變化,以利於中國學界進一步研究這些因素對當前日本曆史認識的影響和對中日關係進程的影響等問題。還希望能為重新思考日本的中國觀和曆史觀、針對日本的曆史記憶問題提供新的切入點和思想點,同時為認識日本曆史教科書問題的思想背景和淵源提供參考。

對於中學曆史教育領域的工作者,著作提供了研究日本中學曆史教育變化發展的重要原始資料,使得教育工作者對於域外曆史教育的研究更具實證性。日本國家曆史教育不僅受世界曆史教育潮流的影響,同時各個階段曆史教科書內容的變遷也體現了其曆史教育中的主體選擇性,曆史教育研究者可以發現不同時期曆史教科書對於曆史敘述的側重點、曆史事實的選擇。每個時代的曆史教科書都從一個側麵體現了人們對曆史的理解,其中既有揭示、啟發也有遮蔽與掩蓋,日本曆史教科書在追尋曆史教育發展潮流的同時無疑也有著主觀見解,中日教科書之間的對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異域文明的特點,也有助於中國曆史教學工作者更深入了解東亞國家的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