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 / 3)

滅此朝食

“滅此朝食”表示渴望消滅敵人的急切心情和強烈的鬥爭意誌。

此典出自《左傳·成公二年》:“齊侯曰:‘餘姑翦滅此而朝食。’”

春秋時代,齊國逐漸強大起來,而魯國和衛國卻還很弱小,於是齊頃公就帶兵攻打魯國和衛國。於是,魯、衛兩國就向晉國求援。晉國派將軍郤克帶兵救援,齊晉雙方在鞍發生了一場戰鬥,這就是曆史上的“齊晉鞍之戰”。齊頃公因取得了勝利而得意洋洋,他根本不把晉軍放在眼裏,想速戰速決。雙方開戰那天,部下請他吃早飯,他驕傲自大地說:“餘姑翦滅此而朝食。”於是他急忙開戰。在戰鬥中,晉軍勇敢沉著。晉軍主帥郤克親自擂響戰鼓,激勵士氣。雖然他身上中了箭,鮮血直流,卻仍然不停地擂鼓。晉軍聽到鼓聲,奮勇殺敵,後來齊軍大敗,齊頃公還差點當了俘虜。

磨杵作針

“磨杵作針”來比喻做事隻要有毅力,勤奮不輟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此典出自《潛確類書》:“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少年時代曾經有段時間不好好讀書學習。有一天,該讀的書還沒有讀完,他就出門玩耍去了。路上,有一位老奶奶正在吃力地而又耐心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看到了,覺得很奇怪,便問道:“老人家您為什麼要磨這根鐵棒呢?”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被老奶奶的話感動了,於是馬上回到家裏發憤讀書,後來出色地完成了學業,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貧嘴賤舌

“貧嘴賤舌”用以表示愛多說話,言語尖酸刻薄,使人討厭。

此典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五回:“什麼談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

寶玉喝多了酒,臉上很燙,王夫人便叫他躺下休息,並叫丫頭彩霞為他拍揉。寶玉便趁此機會,要和彩霞說笑玩耍。坐在一旁的賈環喜歡彩霞,因此心中非常不痛快,便故作失手,將一盞油汪汪的蠟燈推在寶玉臉上。寶玉為此無法出門,隻得待在屋裏養傷。

寶玉燙傷了臉,黛玉便有機會常和他一塊說話。一天,吃完飯以後,黛玉看了兩篇文章,又和紫鵑做了一會兒針線活,便出門去觀看新筍。他倆來到園中,看不到人影,惟見鳥語花香,信步便往怡紅院走來。二人一進門,便見到李紈、鳳姐、寶釵都在屋內,正和寶玉談笑呢。黛玉笑道:“今日齊全,是誰下帖子請的?”

鳳姐見眾姑娘都在寶玉這裏,便問:“我前日打發人送了兩瓶茶葉給姑娘們,可還好麼?”寶玉搶先說:“不好。”寶釵說:“味道也還好。”黛玉說:“好。”鳳姐見黛玉說好,便道:“我打發人再送些來,隻是有一事求你。”黛玉笑道:“你們聽聽,不過吃了她一點子茶葉,就使喚起人來了。”鳳姐馬上笑道:“你既已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眾人大笑起來。黛玉滿臉緋紅,回過頭去,一聲不吭。寶釵見狀,趕緊出來解圍,笑嘻嘻地說:“二嫂子隻是好心詼諧。”黛玉立刻反駁道:“什麼詼諧!不過是貧嘴賤舌的討人厭罷了!”鳳姐當即指著寶玉道:“你給我們家做了媳婦,還虧負了你麼!”黛玉起身便走了。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形容一個人做事下定決心,不惜犧牲一切,以求取得勝利。

此典出自《孫子·九地》:“焚舟破釜。”

又見《史記·項羽本紀》:“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钜鹿。戰少利,陳餘複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秦國大將章邯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大敗項梁,項梁戰死。章邯乘勝派王離和涉閑去攻打趙國,一下子又把钜鹿(即今河北省平鄉縣)城團團包圍住。項梁的侄子項羽派英布和一個姓薄的將軍領兩萬兵去救援钜鹿,但沒有獲得勝利。趙王的大將陳餘請項羽增加兵力,項羽於是親自率領部隊去救钜鹿。當部隊渡過漳河時,項羽命人把所有的船隻鑿破,讓它沉入河底部去;把飯鍋都打碎;把岸上的房屋統統燒光。每人隻發三天的幹糧去上戰場。項羽這樣做,是向大家表示寧願戰死也不回來的決心。後來,經過九次的激烈戰鬥,項羽終於殲滅了秦國的軍隊,並且俘獲了王離,殺死了蘇解,逼死了涉閑。從那以後,項羽成為當時各路諸侯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