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掃除天下
意思是掃除天下的邪惡,肅清世亂。形容一個人有遠大的抱負。
此典出自《後漢書·陳蕃傳》:“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東漢桓帝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曾任樂安、豫章太守,後又升遷為太尉、太傅,被封為高陽侯。他為人剛直不阿,崇尚氣節,胸懷大誌。陳蕃十五歲時,住在一間房子裏,但庭院裏長滿了雜草,到處亂七八糟的。有一次,他父親的朋友、同郡人薛勤來拜訪,他對陳蕃說:“你這小孩子,怎麼不把房間打掃幹淨,以接待客人呢?”陳蕃回答說:“大丈夫生在世上,就應當掃除天下邪惡,怎麼能隻打掃一間屋子呢!”薛勤知道他有平治天下的遠大誌向,感到非常驚奇。
色衰愛弛
“色衰愛弛”形容女人年老後容貌沒有年輕時漂亮,丈夫就逐漸對她厭惡起來。
此典出自《韓非子·說難》:“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
春秋時,衛靈公寵愛彌子瑕(xiá)。當時衛國的法令規定:偷竊君王馬車的人要被砍去雙腿。一天,彌子瑕的母親生了病,有人於夜晚帶信給彌子瑕,彌子瑕非常著急,他想請求衛靈公借一輛馬車回家看望母親,但當時衛靈公正在酣睡。情急之中,他假冒衛靈公的命令,叫人駕車奔回家中。第二天,衛靈公知道這件事後,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稱讚他說:“多麼有孝道啊!彌子瑕為了母親的病,竟然不顧砍掉雙腿的危險!”又過了幾天,彌子瑕與靈公一起攜手在果園漫步。果園裏種的是桃和李,這時正是桃紅李熟的季節。彌子瑕緩步來到樹下,摘了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子,隻吃了一半,就將桃子遞給衛靈公,要他也嚐嚐。衛靈公拿著彌子瑕吃剩的半個桃子,感動地說:“想不到你這麼愛我,吃了一半,也忘不了給我另一半!”說完,衛靈公幾個就吃完了桃子,而且覺得這個桃子甜如蜜餞。
後來彌子瑕逐漸年老,不如從前那麼漂亮了,衛靈公就不再寵愛他,並把他趕出宮門。臨行時,衛靈公對他說:“你曾經假冒我的命令偷駕馬車回家,論罪應該砍掉雙腿;你曾經將吃剩的桃子給我,那表明你無視君王,論罪應該被處死。現在我不殺你,你回去吧!”
彌子瑕想不到衛靈公竟會這樣對他,非常悲傷,痛哭著回到了家中。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聊齋誌異》作者蒲鬆齡說:“世情看冷暖,原來狐仙也是一樣的。多少人‘少壯不努力’因而‘老大徒傷悲’啊!我願有無數如鳳仙一樣的仙女來督促丈夫,那麼,世上就少了無數年老卻一事無成的人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用以鼓勵年輕人及時努力學習,以免年老徒然傷悲。
此典出自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平樂人劉赤水,聰明雋秀,父母早亡,小時候沒有人管束他,所以不努力學習。他的住宅在一個廢園附近,園中住有狐仙,他娶到那個名叫鳳仙的狐女為妻。鳳仙長得非常漂亮,但性情高傲。她姐姐名水仙,丈夫是個富翁。有一次在酒席上,看見父親對姐夫很尊重,鳳仙心中很氣憤,酒席還沒有結束她就回家了,對劉赤水說:“你也是個人,不能取得富貴,讓我也揚眉吐氣麼?從此我不想見你了,除非你能有出息。”說完,就給了劉一麵鏡子,就不見了。劉赤水看看鏡子,見鳳仙背立鏡中,約百多步遠。他於是發憤讀書,苦讀一月餘,大有進步,忽見鏡中鳳仙已轉過身來,盈盈欲笑,劉非常高興,知道鳳仙為他用功而高興,因此更加用功。就這樣又過了一個多月,銳誌漸衰,學習鬆懈了,出去遊玩常忘了及時回來。再看鏡中人,竟含淚欲泣,第二天又背對著他了。於是劉赤水深為感動,閉戶讀書,晝夜不輟,過了不久,則鏡中影子又麵朝外了。劉赤水對著鏡子,感到好像有一個嚴師在督促他一樣,進步非常快,兩年後,他一舉考上了進士,大喜之下,捧著鏡子說:“鳳仙,鳳仙,如今我可以對你不慚愧了。”話音未落,鏡中影像忽然不見了,而鳳仙真人正依偎著他呢!
舍我其誰
這則故事有四個典故:①惻隱之心:本指不忍傷害別人的念頭,現指同情別人的不幸。②“怨天尤人”:指不順心時就怨恨天命,責怪別人。③“此一時,彼一時”:過去與現在情況不同,不能相混。④“舍我其誰”:隻有我才能擔任某一工作或任務,形容態度狂妄或十分自信。
此典出自《孟子·公孫醜》:“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戰國時,孟子收了很多學生,他們經常向孟子提出一些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每次都認真地解答,將儒家的學說加以發揮。一天,當孟子正在講學時,一個學生問道:“先生昨天曾經講到,人重要的是有‘不忍人之心’,那是什麼意思呢?”孟子輕輕地咳了一聲,然後從容地說:“所謂不忍人之心,就是不忍心隨意傷害別人的想法。從前的帝王,如周文王、周公等,就是由於有了這種思想,因此能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如果現在的統治者都不願傷害別人,一心一意愛護自己的百姓,那麼,治理天下不就易如反掌了嗎?為什麼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呢?舉個例子來說,人們看見一個可愛的小孩子將要掉進一口深井裏,心裏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恐懼同情的念頭。一個人有了同情心,就會知道羞恥,也就產生了智慧,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呀。如果能將它發揚光大,它就會像剛剛點燃的烈火,緩緩流出的泉水一樣,逐漸擴大,那不就可以安定天下了嗎?”學生們都讚歎先生講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