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表示誌士勤力奮發,準備為國效力。
此典出自《晉書·祖逖傳》:“(逖)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晉朝時候,有位輕財好俠、豁達而有大誌的青年,名叫祖逖(字士雅,長陽人),他常送食物和衣服等救濟貧苦的人,因此村裏的人,對他都很尊敬。當時,他有一個極好的朋友劉琨,這個人生性豪邁,胸襟開闊,兩人平時住在一起,互相砥礪,研究學問,檢討事業上的得失,都想找機會為國家效勞。
一天淩晨,大地一片淒清沉靜,突然響起了一陣嘹亮的鳴叫聲,祖逖從夢中驚醒,就把睡在旁邊的劉琨輕輕踢醒:“你聽,那雞啼聲多清脆悅耳,它引吭高歌,不正是要喚醒有為的青年發憤圖強嗎?”
“是呀!我們再也不能貪睡了!”劉琨也跟著披衣下床。
兩人踱到院中,隻感到陣陣的寒意,冷得無法安心讀書。“我們何不來舞劍呢,舞劍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借以取暖!”祖逖提議說,劉琨馬上同意了他的意見,二人便從臥室裏取出劍來,在曙光將露前揮舞起來,隻覺越舞越有精神;越舞越有氣力,直到東方既白為止。
聞所未聞
“聞所未聞”指聽到了從沒聽到過的事。
此典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大說陸生,留與飲數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未聞。’”
秦朝末年,趙佗趁著農民起義和楚漢相爭的機會,自立為南越王,占據了南海、桂林等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以後,便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順了漢朝。
趙佗雖是真定人,但由於長期住在南方,對漢朝已經不太了解了。陸賈來到南越,趙佗就問他:“我和蕭何、曹參、韓信比起來,誰的才能更高?”陸賈說:“似乎是你。”趙佗又問:“我與漢皇帝比呢?”陸賈說:“漢皇從豐沛起兵討伐暴秦,誅滅了強大的楚國,為天下興利除害,也繼承了三皇五帝的事業。中國人多地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政令統一。你們南越,不過數十萬人,地域狹窄,隻與漢朝的一個郡差不多大,怎麼能和漢朝相比呢?”趙佗聽了陸賈的這番話,茅塞頓開。他對陸賈說:“陸先生來到南越,讓我聽到了以前沒有聽到過的事情。”後來,趙佗歸順了漢朝,劉邦封他為南越王。
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形容人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此典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嚐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
勾踐回到越國,大臣們看到勾踐,都又喜又悲。勾踐對他們說:“我是個國破家亡的奴才,如果不是得到你們這麼大的幫助,我哪裏還有回國的一天?”範蠡說:“這是大王的洪福,哪兒算是我們的功勞呢?但願大王從今以後,時時刻刻記住石屋看馬的恥辱,越國才有希望,我們才能報仇雪恨。這是我們做臣下的和全國人唯一的希望!”勾踐說:“我絕不會讓你們失望!”他就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整頓兵馬,自己也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恨不得拿出自己所有的本領,讓這受欺壓的國家變成一個強國。
勾踐唯恐眼前的舒服會把誌氣消磨掉,就改變日常生活,把軟綿綿的褥子撤去,拿草當作褥子。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時,就嚐一嚐苦膽。這就叫“臥薪嚐膽”。亡國以後,人口減少了,為了增加人口,勾踐就訂出幾條獎賞生育的條例。例如:上了年紀的人不準娶年輕姑娘做媳婦;男子到了二十歲,女子到了十七歲,還不成親的,他們的父母要受處罰;快要分娩的女人,必須報官,好派官醫前去照顧她;生個男孩,國王賞她一壺酒,一口豬;生個女孩,國王賞她一壺酒,一個小豬;有兩個兒子的,官家給養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官家給養兩個。耕種的時候,越王還親自拿鋤頭在地裏幹活,目的是讓莊稼人提起精神,努力種地,多存糧食。國王的夫人也走出去,看望織布紡線的姑娘和老人們。空閑的時候,自己也在宮裏織布。七年中,國家不收任何稅。穿衣、吃飯,處處節省。全國人民差不多都不吃葷,也不穿漂亮衣裳。他們自己如此節省,為的是給吳王夫差進貢。夫差看到勾踐每個月都給他送東西,非常高興。越國又進貢了一大批麻布和蜂蜜。吳王更加高興了。這一來,兩國相安無事。可是勾踐反倒著急起來。
有一天,他對文種說:“如果總是這樣,何時能向吳王報仇呢?”文種說:“我有七個計謀,能夠消滅吳國,讓我們報仇雪恨:第一、多給吳國賄賂,讓吳國的君臣喜歡;第二、收買吳國的糧食,弄空他們的倉庫;第三、用美人計誘惑吳王,使他荒淫無道;第四、送給吳國最好的磚、瓦、木料和木工、瓦工,以便讓吳國大興土木,目的是讓他勞民傷財;第五、打發探子去當吳國的臣下;第六、到處散布謠言,讓忠臣們退避不問國事;第七、自己多積存糧草,操練兵馬。隻要能夠做到這些,最後一定能把吳國滅了。”勾踐連連點頭,說:“好計策!好計策!”
這時,夫差正打算起造姑蘇台。越王趁機,準備幾根又長又大的木料,打發文種送去。夫差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木料,非常高興。但這幾根大木料竟把起造姑蘇台原來的計劃改變了。大材不可小用,姑蘇台不僅得加高一截,還要往外擴展,才能夠合適。這麼一來,工程大了。苦了吳國的老百姓,不分白天夜晚地幹,稍有不慎便遭鞭打。
勾踐見文種的這一個計策起了作用,就叫他和範蠡去找美女。範蠡說:“這事我早準備好了。托大王洪福,我找到一位既精明又懂大義的姑娘。她叫西施。她情願犧牲自己去替大王報仇。她還找了一個姐妹,叫鄭旦。大王把這兩個人送給夫差,文大夫的第三個計謀絕對又能成功。”於是勾踐就打發範蠡護送她們去吳國。
範蠡帶著西施和她的幫手鄭旦去吳國。西施和範蠡本來是一對情人。一路上有說不出來的傷心難受。倒是西施很有誌氣,咬著牙,把自己的眼淚往肚子裏咽,裝出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她對範蠡說:“你別傷心了!如果咱們亡了國,我們還能夠談情說愛嗎?咱們已經把生命獻給國家,就再也不能那麼兒女情長了。再說,送給夫差的隻是我的人。我的心永遠是你的,誰也搶不去。我無所畏懼的隻是將來計策成功了,你也許不要我了。那時候,即使咱們還有見麵的日子,我哪兒還有臉麵再見你呢?”範蠡低著頭默默地聽她說著這些話,聽到最後兩句,急得他指天發誓說:“你為了大王,為了父母之邦,為了我,去受如此大的委屈,我已經佩服得無話可說了。我如果不把你當做天底下最純潔的女子看待,叫老天爺重重地罰我!”
他們進了吳國的王宮。西施的美貌當然不用說了,再加上西施那種才幹、見解和談吐,處處高人一等。沒幾天工夫,夫差就成了西施的俘虜。西施不僅叫夫差寵愛她,還叫夫差尊敬她。她見夫差成天陪著她,反倒生了氣。她皺著眉頭說:“大王知道如今天下的大勢嗎?楚國打了敗仗之後,至今還沒恢複元氣;晉國也早已失去了霸主的威風;齊國自從晏平仲死後,國家已經沒有可用之才了;魯國三家大夫隻知道拚命地擴充自個兒的權勢。中原諸侯哪有一個能夠跟大王相比的呢?大王不趁著這時候去幹一番頂天立地的大事業,反倒天天陪著我們飲酒作樂,別人還以為是我把您的誌氣消磨光了。即使您不為吳國增光添彩,至少也該為了疼我,去當中原的霸主,讓我也在曆史上落個美名。”夫差聽了西施的這番話,心裏充滿了快樂和佩服。
正在這時,齊國派使者來請求吳國派兵一同去打魯國,說是因為魯國欺負邾國。夫差下決心要到中原去做一番事業,於是便答應齊國,發兵去跟齊國軍隊會師。
原來邾國的國君娶了齊悼公(齊景公的兒子)的妹妹做夫人,自以為有了靠山,便狂妄起來,逐漸地和魯國產生矛盾了。魯哀公(魯定公的兒子)叫季孫斯去打邾國,把邾君逮去。齊悼公認為魯國逮了他的妹夫,就是蔑視他,這才聯合吳王夫差一起去打魯國。魯哀公一聽齊國借了吳國的兵馬前來攻打,連忙把邾君放了,又向齊國賠不是。齊悼公有了麵子,就不想再打仗。煩勞打發使者於是他就對吳王夫差說:“魯國已經求和了,不敢再煩勞大王的大軍,大王請回去吧!”夫差當然不會答應了,他說:“這麼老遠趕來,發一回兵也不容易。叫我發兵的是你們,叫我退兵的也是你們,難道我吳國是你們齊國的屬國嗎?”他就帶著這大隊人馬去打齊國。魯國見風轉舵,連忙給夫差送去厚禮,跟著他一塊兒去打齊國。兩國的兵馬一直衝進齊國,齊國國內一片混亂,自上而下沒有不埋怨齊悼公的,說他不該把敵人請進來。這時候齊國頗具勢力的大夫陳恒(陳恒,也叫田常;古文田陳二字通用)和鮑息兩家就趁機殺掉了齊悼公,向吳王夫差請罪求饒,表示願意年年進貢,服侍吳國。這樣,不但魯國,連齊國也做了吳國的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