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 / 3)

城南有個讀書人,家中正遭鼠患,老鼠成群結隊的亂竄,甚至跌落到水甕裏去,於是他急忙到束氏家去借貓。誰知,貓看見老鼠有兩隻耳朵高高豎著,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樣賊亮,有紅色的胡子,唧唧吱吱地亂叫,便以為是什麼怪物呢,因而它隻是沿著老鼠走過的路慢慢地爬,不敢下去捕捉。這個讀書人暴跳如雷,就把貓推到老鼠堆裏去。貓害怕極了,隻對著老鼠嚎叫。過了一會兒,老鼠估計貓沒有什麼本領,就去咬它的腳,貓嚇得奮力一跳,返身逃跑了。

作者的本意,原在諷刺宋末“冗官冗兵”的腐敗現象,說“武士世享重祿,遇盜輒竄者,其亦狸哉!”軍隊過分地享樂腐化,是無法打仗的,因此一旦遇到民族危難,就束手無策,喪權辱國。然而這則寓言的形象意義大於作者的創作思想。

束蘊請火

此典出自韓嬰《韓詩外傳》卷七。

鄉裏一位媳婦和老媽媽們關係很不錯。一天,這個媳婦被懷疑偷了肉,她的婆婆把她攆走了。這媳婦便滿懷怨恨地去向老媽媽訴說。一個老媽媽說:“你先走好了,我可讓你的婆婆把你叫回來。”於是,老媽媽立即捆了一把亂麻,到那被攆走媳婦的家中借火,她說:“我家的狗為爭搶不知哪來的肉,互相撕咬,我借個火去把它們懲罰一下。”那婆婆聽後,便馬上派人去追那被趕的媳婦,把她請了回來。

水中撈月

比喻白花力氣,去做無法做到的事。

此典出自元·楊景賢《劉行首》。

傳說,道師王重陽修道深厚,後來成了仙,便開始四處遊曆,點化有德行的人成道。

一天夜晚,王重陽來到西安府城外的北邙山下,在山間的鬆樹下閉目養神,朦朧間聽到歌聲,王重陽一看,原來是個女鬼。

這女鬼看見王重陽,知道遇上了真人,求他超度自己的鬼魂。王重陽要她先下凡來到人間,托生為女子,還了五世宿債,20年後,會有一個紮三角丫髻的馬真人超度她,於是命人領著女鬼托生到汴梁劉家,名叫劉倩嬌。

20年後,劉倩嬌出落得亭亭玉立,能歌善舞,吟詩作對,樣樣在行,是汴梁有名的歌妓。一年重陽節,官府飲酒作樂。派人請劉倩嬌去助興。

劉倩嬌打扮一番,便向官府走去,走到小巷子裏迷了路,正好見到一個身穿百袖袍,頭上紮三角丫髻的道士迎麵向她走來,便上去問路,道士看著她,笑著說:“正好撞上20年前還魂的故交了。”

劉倩嬌好生奇怪:“我2l歲,怎麼是你20年前的故交?”

原來,道士就是王重陽的弟子馬丹陽,他奉師父之命來到人間尋那20年前的女鬼。他要劉倩嬌脫離凡塵,跟他回頭歸於正道,誰知劉倩嬌已根本不記得前世的事,她對馬丹陽說:“我正值青春妙齡,生活得非常舒服。跟你出家,能得到什麼好處,道爺,請您放我走吧,不然會誤了官府的事。”

馬丹陽見她執迷不悟,急得直跺腳:“這個不回頭的劉倩嬌,我要度你啊,就像沙裏麵淘金,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難啊!”

那時,劉倩嬌正準備嫁給林員外作妾。馬丹陽知道劉倩嬌迷戀紅塵,凡心太重,便索性追到她家裏去點化她。但她不理不睬,還在一邊打起瞌睡來。

馬丹陽見她在打瞌睡,心生一計,將20年前托生的前前後後,托夢給劉倩嬌,勸劉回頭。最後,劉倩嬌終於有所醒悟,答應跟馬丹陽出家修道。

說天雞

此典出自羅隱《讒書》。

有個養猴人的兒子,沒有學到父親養猴的技術,倒掌握了雞的習性。他蓄養的公雞,雞冠和腳爪都不出色,羽毛也不耀眼。沒有神采,好像啄食、飲水的意念都沒有。可是,遇見了敵手,它就變成了雞中的英雄了;讓它打鳴報曉,它總比別的雞叫得早,所以人們都稱它為“天雞”。這位養雞人死之前曾把養雞的方法傳授給了兒子,但兒子背棄了他老子的方法,公雞如果羽毛不漂亮,嘴爪不鋒利,他一概不喂養。因此,他養的公雞再也不像父親先前的那些公雞那樣天亮先報磽,鬥敵很勇猛,隻是會聳著雞冠、邁著大步、吃吃喝喝罷了。

唉,治國之道的敗壞,也就像這一樣啊!

宋人禦馬

此典出自《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

有個宋國人趕路,他的馬不肯往前走,他就殺了馬把它扔到溪水中。然後,他又換了匹馬重新趕路,可馬還是不肯往前走,他又殺了這匹馬把它扔到溪水中。像這樣反複殺了三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