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3)

第十章

以卵擊石

比喻不自量力。

此典出自戰國·墨翟《墨子·貴義》。

墨翟是春秋末年,戰國之初偉大的思想家。有一年他向北方的齊國走去,途中遇見一個叫“曰”的人,對墨子說:“今天上帝在北邊殺黑龍,你的皮膚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不相信他的話,繼續朝北走去,他不久又回來了,因為北邊的水泛濫,無法渡河。

名叫“曰”的那人這下子可得意了,他說:“怎麼樣啊?我說你不能往北走嘛!你卻不相信,這不又回來了。”

墨子道:“淄水泛濫,南北兩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之中有皮膚黑的,也有皮膚白的,誰都過不去呀!”

墨子又說:“假如天帝在東方殺了青龍,在南方殺了赤龍,在西方殺了白龍,再在中央殺了黃龍,豈不是讓天下的人誰也動彈不得嗎?所以你的謊言是抵擋不過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雞蛋往石頭上撞(以卵擊石),把普天之下的雞蛋全用光了,也不能毀壞石頭呀!”

“曰”啞口無言,最後隻得灰溜溜地轉身走了。

以逸待勞

養精蓄銳,以守為攻,待敵人疲勞時攻擊。

此典出自唐·姚思廉《梁書·陳慶之傳》。

西漢末年,劉秀派征西大將軍馮異攻打一個叫“枸邑”的地方。當時隗囂得到這個消息後,也命部將行巡去枸邑搶占有利地形。麵對強敵,馮異對手下人說:“我們必須搶在敵人前麵到達,以逸待勞。”於是他命令部隊加速前進,在行巡之前到達了枸邑,使士兵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當行巡率兵到達時,腳跟未穩,馮異迅速出擊,大獲全勝。

弈秋誨弈

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上》。

下棋在眾技藝中,隻是一種小技巧,但不專心致誌,就沒法學會。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誌地向弈秋學習,全神貫注地聽弈秋的講授;另一個人雖然也坐在弈秋麵前,但心裏老想著會有天鵝飛來,想著張弓搭箭去射它。這個人雖說是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但遠不及前一個人學得好。是因為這個人趕不上前一個人聰明嗎?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尹儒學禦

此典出自《侶氏春秋·不苟論·博誌》。

尹儒學駕車,學了三年,還沒有掌握駕車的技術,為此感到很痛苦,有天夜裏做夢,夢見從老師那裏學到了秋駕的精湛技藝。第二天他去拜見老師,老師看見他,對他說:“我從前並不是吝惜我的技術而不願教你,是怕你不可教導啊。現在我將教給你秋駕之技。”尹儒往回跑了幾步,臉朝北拜了兩次說:“昨天晚上我在夢中已經學到了秋駕之術。”於是他先向老師講述了他所做的夢,果然就是老師要教給他的秋駕之術。

宥蝮蛇文

此典出自柳宗元《柳河東集》。

家裏有一僮仆,擅長捉蛇。早上,他拿著一條蛇來拜見我,說:“這是一條蝮蛇,咬人後,人隻有死路一條。這蛇還善於觀察人,聽到有人咳嗽、喘息以及邁步急走的聲音,就可判斷出他們抵擋不住自己的毒性,於是就敏捷地攻取,巧妙地咬食、肆意地加害他們。然而,有時它不能加害於人,就大發起脾氣來,轉過來咬噬草木。草木被它咬後就立刻死掉。以後的人隻要觸及到了這已死草木的莖部,也會爛掉手指、手腕攣曲、腳部浮腫,成為殘廢人。所以,對這種蛇,一定要殺死它,不可留下它。”

我說:“你是怎麼抓住它的?”僮仆回答說:“在樹叢中捉來的。”我說:“樹叢中的這類蛇可以捉完嗎?”他說:“不可,這類蛇非常多。”我告訴僮仆說:“蛇住在樹叢中,你住在屋子裏,它不靠近你,你卻接近它,觸犯並殺死它後來見我,你確實需要強健和冒險才能接近這東西,然而,你還是殺死了它,這說明你更殘暴啊。那些耕田種地的人,砍柴割草的人,都是與土地為伍,不得不提防蛇的侵入,他們拿著農具,端著鞭子,握著鐮刀以免受其害。而你現在並不是一定要涉足於樹叢之中,你隻要把屋子密封好,把庭院整修好,不去水邊深曲之地,不在陰暗處行走,這蛇又怎麼會加害於你呢?況且蛇也不是自己樂意成為現在這種模樣,而是造物主賦予了它那種形體,自然的陰陽之氣賦予了它那種品性,形體非常怪異,品性十分陰毒。它即使不願這樣也不可能啊。它也夠可憐的,又怎麼能怪罪它,加怒於它呢?你再不要去殺它們了。”

予取予求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天下沒有鷸蚌兼得之美事,有付出才有收獲。

此典出自《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