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2 / 3)

他終於迎來了自己寫作命運的轉機。楊永輝出生在農村。他過於早熟的靈體,吸附著農村女性尤為深重的苦難與不幸。但也同時將他仁愛、同情心的很大一部分給了農村女性。1987年冬,當他回到離別了數載的粵西家鄉偏僻山村,他被眼前最不可思議的一種混沌現象震驚、震撼了:改革、開放為鄉民帶來了福音,而拐賣婦女的罪惡現象也應運而生。兩性最原始、最血腥的暴力組合,構成種種畸形的婚姻與傾斜的家庭。人性與良知的清純被惡臭的濁流所汙染。身為軍人編輯、記者的楊永輝,此刻他才最為沉重地感受到職業道德感與社會責任感的雙重壓力。由此,他也忽然頓悟起,自己既是編輯,又是記者,有直接采訪與參與各方麵生活的條件,何不發揮職業的優長,在報告文學、紀實文學領域試試身手呢?

詩是超想象的,最具天賦的思維力。散文是寫實與最適度的情緒的渾然天成,要有很高的文學修養與技藝。小說是虛擬的,不可缺少獨異、翩然的文思。楊永輝的思維與意念,先天的基因、後天的環境,造就了重實事、重實證的特點。在各種文體、樣式的把握中,他寫實的聰慧更易於爆出火光。果然,當他將五萬字的紀實文學《被拐賣的女人們》交給《虎門》編輯部時,很快被刊用。花城出版社也看中了這個選題,並請他再擴充至十五萬字,迅速交付出版。在他的寫作經曆中,這是一次富有開拓和標誌意義的成功實踐。繼武警廣東省總隊深圳支隊的趙軍(他的報告文學《魂係中華》獲廣東省第六屆新人新作獎,第四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武警廣東省總隊的陳安先(他的報告文學《弱者,不是女人的名字》獲廣東省第五屆新人新作獎,首屆金盾文學獎報告文學類以最高票數名列榜首)之後,楊永輝成為廣東初具名望的第三位軍人業餘報告文學作家。

中學時代的楊永輝,對文學的執愛遠遠超出新聞。但生活卻給他安排了新聞的職業。新聞造就了他思想的敏銳與精神的務實,同時也製約著他文學的博大想象與奇妙無窮的語言組織才能。這種雙重性一直在他的創作中起著作用。好在他有良好的文學潛質,又找到了自己的寫作位置,他在一步步作著雖然並不那麼輕鬆的超越。

《女人在黑洞裏沉沒》由作者家鄉的所見所聞觸發憤激之情,進而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全國各地尤其是中南、西南地區的婦女拐賣案實地考察,以實例性的紀實手法,章回體式的結構,客觀而又有所節製的清新文筆,全景式地將這一觸目驚心的社會罪惡現象曝光與透視,揭開改革、開放大潮中泛起的一股沉渣。有著催人淚下的悲劇效果與社會拯救意識。本書不僅將創造神秘“黑洞”的人販子的殘忍暴露得淋漓盡致,而且將一種鮮為人知的駭人聽聞的拐賣婦女的罪惡交易場所——“女人市場”裸露在陽光下。作者毫不隱諱地在揭露,更將這種令人齒寒的野蠻婚配的惡因加以探討:罹難女子自身的無知、麻木、愚昧;家庭與社會不可推諉的容忍,甚至放縱;被解救前的女子慘遭種種磨難,以及解救後的婦女承受社會歧視、冷落、責難與遺棄的痛楚,及至惡性循環。為這人世間的悲愴更添一重悲劇的氛圍。此外,作者在暴露與探討中,還顯示了對單一現象作綜合剖析的某種深刻。人性與良知在敗落過程中,也有人性與良知的複蘇。強暴的婚配,有時又因新一代兒女的誕生,由血緣親情而逐步彌合了野性的裂痕。而經濟杠杆的神奇魔力,使部分貧窮女子就範於非人道非人性的命運裁決。這樣,本書給人就不僅僅是情緒上的衝擊,也同時引領著思索,從而更全麵、更準確地了解處於新生與陣痛之中的社會與人生。

作者在全書的結尾,發出了當年魯迅式的呐喊:“救救姐妹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有助於全社會、全黨都來剔除這個社會的潰瘍,迅速製止拐賣婦女的罪惡行徑,製裁現代人販子!

1988年元月8日於廣州東山湖畔[3]文學評論·卓爾不群照亮時代卓爾不群照亮時代

傳記文學尤以人物傳記文學,是人類精神、思維和智慧的極致創造之一,那靈肉震動及至波濤澎湃般地再現人生、重現曆史的創造力,簡直是其他許多文學樣式無法企及的。

創造人生、創造曆史的偉人、傑出人物的傳記文學,以一種無形的思想與藝術巨力,極深刻極內在地影響和孕育著新的偉人、傑出人物的降臨。不少偉人、傑出人物,都或多或少汲吮過傳記文學的乳汁。

無可疑義,優秀傳記文學尤以出類拔萃的人物傳記文學,具有史詩的不朽魅力,無與倫比的感染力。

由此感慨:我國當代傳記文學驚人的蒼白,傳記作家同樣驚人的匱乏。人們有理由呼喚中國革命戰爭傳記文學、當代曆次重大政治和社會改革的偉大傳記文學的誕生。

也是處於這種心境和審視的眼光,春節期間,拜讀了廖琪三十萬字的大書《莊世平傳》。

從純藝術的角度看,這部傳記文學前半部以人為綱、文學性更強些,後半部以事為本、新聞性突出些;有的命運篇章更感人些,有的經曆寫得粗略些;有的描繪如同雕刻,也有柔情似水的精致描摹,有的則似浮雲輕鬆帶過……但這不妨礙作家在人物“史傳”的敘述和命運的縱向連綴中,刻畫了一個曆史真實的莊世平,一個大寫人字的莊世平,一個足以令現世眾生仰視的莊世平。

《莊世平傳》的作者十分聰穎,緊緊抓住莊世平雙重身份特點:既是僑領、港人,又是中國政府派駐的中資代表,由此展開主人公特殊的人生和命運的多重背景、多層關係、多個舞台,使一個具有獨特人格力量的莊嚴、厚重的形象清晰和立體起來。

甚至可以說,莊老的人生履曆,不可能有許多政治家、改革大家那種沉浮、起落、波折、禍福相倚的巨大坎坷,但又確實在自我或別人人生出現某個危機或命運轉折關頭,體現了完美無缺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懷,博大精深的人道援助,百折不撓的意誌力。

也甚至可以說,莊老所奉獻所貢獻於國家和民族的,已遠遠超越了他個人身份、能力和力量的承載。事實是:他做到的,而不少人本可以做到的,卻悲劇地或扭曲地未能做到。